“此处已监控”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展奋

  “垃圾分類”,万众踊跃。烦,是烦了一点,但是大多数的上海人还是乐于拆分垃圾的,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用脚想想也想得清楚:每天为清除这些垃圾的厢式货车居然要从人民广场一路排到浦东机场!
  不过,也有例外。那些天,楼层里的垃圾桶撤了,现在的行话叫“撤桶”,我却无意中发现在消防梯的转角黑暗的旮旯里,丢着两只喝过的珍珠奶茶纸杯。正是那著名的“干中有湿,湿中有干”的暧昧垃圾。
  刻意扔在旮旯里。“一定是个懒人”。我这么想着也就顺手把垃圾处理了。没承想,两天一过,旮旯里又是两只纸筒“康师傅”。会是谁呢?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本楼层的一对租房的新婚夫妻,他们一直热衷喊外卖的。不过,只是推测,没证据怎么能上门追究呢?

  恐吓立刻生效!一周过去了,旮旯里垃圾再也没有出现。

  想过“伏击”他们。但我有那么闲吗?他们年轻人的生活晨昏颠倒,根本无法预测他们会什么时候喊外卖,叫美团。
  想了一下,还是写一张纸条吧。便拿过毛笔写了:此处请勿投放垃圾。
  第二天一看,纸条没了。垃圾也没有。
  以为事情就这么过了。没想到,几天后过去一转,又是一大堆!由于杯内罐内(袋内)的余物腐烂发酵,整个楼道弥漫着泔脚水酸臭味。和企业的排污一样,也是“偷排”。我把物业叫来,物业也怀疑那对租房的。但也只能怀疑。现在的问题是,除非抓了现场现行,否则你就是看着“饿了么”送货,也不能抓他——因为你并不能因此而导出“叫了外卖后就必然偷排”的结论啊。
  我和他们杠上了。拿把椅子坐在那里看手机。再一想,不对,我这不是插标卖首吗?坐那,怎么还会有人作案呢?
  对方吃饭完全不在正点,完全没有规律,如同鼠类,在任何一个时段都可能进食,每每露面,这对小夫妻还会非常礼貌地对你招呼,说不定就是偷排之前来探路的,发现有人,就顺道下楼啦。
  再贴纸条。再被撕掉。楼道越来越臭,因为他们所吃之物越来越考究了,那个旮旯里,居然出现了吃剩的基围虾、麻辣蟹、琵琶鸭、烩海参……我要强调指出的是,诸臭不如虾臭,那臭和它的鲜度有关,有多鲜,就有多臭,尖锐的、刺鼻的恶臭,像鱼刺一样划破我们的鼻膜;而鸡蛋与毛血旺则产生愚钝而厚重的腐臭;某次这个伤天害理的竟把一包白切猪肝一类的动物内脏扔那,结果散发出年轻一代未曾闻过的“尸臭”——那个“十年”时,还是孩提的我曾跟着看掘坟与撬棺,有幸闻过类似的气味。
  这一切都是“撤桶”后的结果,让桶恢复吧!有人提议。“不行”!大家都叫了起来,首先街道绝不会同意,其次,这个家伙也太猖狂了,我们向他们投降吗?!
  那个周末,楼道里充溢着大家的咆哮,到最后是大声地、连续地痛斥与痛骂,大家齐声大吼,希望他伸出头来,但他装死。
  “格只恶举……”——邻居们已经直接骂他恶鬼了——你稍稍松懈他便偷排,最大的可能就是他通宵不睡,在凌晨2点到早晨6点前偷排,你最困的时候,正是他最活跃的时候。
  我灵机一动,用黑体写了一张布告,贴在那旮旯:此处已监控!
  恐吓立刻生效!一周过去了,旮旯里垃圾再也没有出现。
  又过了几天,门卫告诉我们,那天早晨,小夫妻俩悄悄地搬走了。
其他文献
试验旨在分析湖寒杂交与湖羊2个品种羔羊应用不同饲料补饲的增重效果、饲料报酬以及经济效益。采用完全随机单位组设计方法,选择体重、年龄相近的2周龄羔羊76只(湖羊38只、湖
宋代的女性,真的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闺阁成一统?  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可能是靠不住的。美国塔夫茨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用《跨越门闾》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固有的观念:在宋代,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占主导地位的隔离女性或束缚女性的意识形态。男女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可避免,宋代精英男性,包括在后来历史中被描述为顽固不化和教条武断的虔诚的理学家,在现实生活中与女性打交道时也显得灵活而务实。《跨越门
年夜饭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自古以来以团聚为目的。  一直很难忘童年时吃过的许多次年夜饭。那时候父母双全,家里人丁兴旺,父亲秉承家乡传统风俗,放满一桌年菜,点上红蜡烛,哥哥或者是我去晒台上向空中喊“爷爷娘娘回来吃饭”,然后回到餐厅,垂手立在圆台面前,屏声静气等待逝去的长辈虚拟用餐。大概十分钟后,由父亲宣布,年夜饭正式开始。年夜饭要与亲人团聚,要与最爱的人在一起,就这样牢牢地印在我脑海里。  春节是大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420年~479年)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近日,在八号桥艺术空间举办的“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展出了沪上人物画名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小方以《世说新语》为主题创作的百余件作品,深入展现了魏晋高士名士们的言行举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