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属性词”内部分类探讨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属性词是从传统词类中脱离出来的一类词。我们在了解前辈时贤的分类研究基础上,根据属性词的语法功能与传统词类部分契合的特点提出自己的分类依据。本文主要从属性词概述、前人已有的分类研究现状、以及我们自己的词类偏向性分类依据进行论述。
  关键词:属性词;非谓形容词;区别词;分类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5-0000-00
  1 属性词概述
  宏观地说,我们认为属性词就是区别词,就是非谓形容词。
  但深究这类词的来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既然范畴相同,为何有不同的称谓?吕叔湘、饶长溶在1965年提出传统认定的形容词词类中有部分词比较特殊,它们都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绝大多数可以加“的”修饰名词;大多数可以加“的”用在“是”字后面;不能充当一般性的主语和宾语;不能做谓语;不能在前边加“不”或“很”。吕饶二人提出两种分类方法:第一,将这些词视为形容词的次类,称为“非谓形容词”;第二,根据它们表示事物的性质而将其独立出来,称为“属性词”。较之二者,可以知道前者单从这类特殊词的语法功能出发而划分,而后者则是在外部功能的基础上考虑了其意义指向的问题。
  后来,又有学者提出“区别词”的概念,黎锦熙(2000)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这样定义区别词:“指形容詞和副词的统称”。到了朱德熙(1981),就成了:“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粘着词。”郭锐(2002)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具体地指出区别词的语法功能。而当下作为现代汉语教学的入门级教科书中,也对区别词的概念有所提及。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中指出:区别词的语法特点有两条,(1)单独只能作定语;(2)跟“的”构成“的”字结构。
  所以,我们可以说区别词和属性词的定义无论是从语法还是意义的角度去解读,都是完全一样的概念,而非谓形容词的界定则仅仅从语法出发才能与上述两种叫法等同起来。
  上文已经提到,属性词和非谓形容词之所以叫法不同,原因之一是前者与形容词词类呈并列关系,而后者与形容词则为种属关系。因此,既然已经抛弃了非谓形容词和区别词的叫法,就应该将其独立出来,使其成为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传统词类并驾齐驱的词类。
  2 属性词内部分类研究现状
  在参看各类文献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语言学界对属性词内部分类的方式多种多样,故在此只罗列三种已被多数人接受并引用的分类方法。
  2.1 根据音节多寡分类
  在邵敬敏版《现代汉语通论》和朱德熙《语法讲义》中都提及按照音节多寡将属性词分为单音节属性词和多音节属性词。两者达成共识:在大量的属性词中,单音节仅仅占到少数,双音节属性词的数量比较大。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其特点在于简便、易懂,且不会产生似是而非的例子。但这种方法具有极强的滞后性,只能在该词出现并且已经被判定为属性词以后才能对其进行类别放置,实用价值不大。
  2.2 根据使用领域分类
  赵燕华(2004)在《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中指出,属性词具有不定指性,即大量属性词可以修饰多个领域的名词。所以有人将1-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有属性词指向领域做了归类,大致有商品货物、社会学、日常生活、生物学、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金融、医药卫生等九类(张云美2010)。这一手段较为精细,可谓源于现实,亦可应用于现实。但这样分类会绕不开一个难题,那就是相当多的属性词是可以游离于各个领域的。当我们用这种标准对属性词进行内部划分时,势必产生很多“兼类”词,而这类词多了,这一划分标准也就失去了它的参看意义。
  2.3 根据使用频率分类
  张云美(2010)在《<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收词与释义研究》中将所有属性词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的使用频率。该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属性词的使用频率,其目的之一是验证特定属性词的语法功能是否符合普世意义上的功能特点。该分类方法相对而言较为严谨,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在区分低、中、高频使用率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中间地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很多词语也许都介于低、中或中、高频之间。
  3 词性偏向性分类考察
  根据前辈时贤们对属性词的研究,有一点无可否认——属性词中带有一部分传统词类的功能特点。郭锐(2002)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提及“很多区别词来源于名词或动词的功能衰减。”吕叔湘、饶长溶(1981)在《试论非谓形容词》中将476个属性词按其以何种词性为基础为依据进行分类,其中在多语素形容词中就有以名词成分为基础、以形容词性成分为基础、两个成分联合、杂类等四大类属性词。换言之,当我们知道一个属性词是由名词演化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其判定为名词偏向性属性词;当我们知道一个属性词是由动词演化而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其判定为动词偏向性属性词。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整理统计了《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有属性词,共计673个。将这673个属性词一一带入北大语料库中,查看前100个词例中该词在句子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法功能,与每一传统词类的核心语法功能进行对照,相符合的词类就被定为该词所属的词性偏向。当然,这里无法绕开的问题是:怎样确定一种词类的核心功能?如图1所示。
  图1词性与功能对应图
  图1中的线条粗细代表某一词类充当特定句法成分的频率,依据这一特征,我们分析所有属性词在古代汉语语料库、近代汉语预料库以及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所体现出来的词性。
  首先,经过整理,发现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多数属性词在语法功能上更偏向于形容词:在348个单义项属性词中有302个形容词偏向性属性词,占86.8%;在280个多义项属性词中有140个形容词偏向性属性词,占50%。可以说,由《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整理归纳出来的属性词中多数是以形容词为前身的。而追溯这些属性词在古代和近代汉语语料库中的词性,根据统计结果,现代汉语中的348个单义项属性词在古代体现为形容词词性的占6.9%;280个多义项属性词在古代汉语语料中体现为形容词词性的占10.7%。现代汉语中的348个单义项属性词在近代体现为形容词词性的占12.1%;280个多义项属性词在近代汉语语料中体现为形容词词性的占15.7%。由此可见,很多属性词也不是最初便是既定的形容词了,而是由动词、名词或者副词,甚至是一些虚词逐渐发展而来。   其次,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属性词一直有所变化,其中有部分属性词甚至令学界争执不下,为了是否该将其划定为属性词而展开激烈讨论。经过整理,笔者将从出现以来直至今天一直以形容词性质在遣词造句中发挥功能的词作出整理,这些词是相当稳定的,一共164个,例如“半大、边远、别样、长足、陈年、初步、初级”等。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许多属性词所对应的词性偏向都呈空白,那是因为这些词汇都是随着时代兴起的新兴词,它们的出现正是为了表示某一新兴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因此一经问世,便被划定为属性词。共计192个,例如“半封建、半自动、编内、编外、便携式、病险、长款、超一流”等。
  在87个不以形容词为偏向性的多义项属性词中,其功能偏向性多数来源于这个词的其他词性,比如:“白头”的词性为属性词或名词,偏向名词;“标定”的词性为属性词、动词或名词,偏向动词;“边缘”的词性是属性词或名词,偏向名词……究其原因,可初步认为:属性词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远远晚于传统词类,那么这些原本不归属于属性词的词语仅仅被认定为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传统词,直至属性词概念的出现使它们部分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词类归属,抑或是成为一种兼类词。然而人类对语言单位的运用是自然发展的、不具突发性的,大部分后来被定义为属性词的词还在被用作主宾语、定语、状语,换言之——迄今为止,我们依然不能将属性词的语法特点从传统词类中剔除出来。
  4 结语
  本文主要以探究屬性词内部分类情况为目的,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参考,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有不尽善尽美之处:若能将之前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属性词的收录情况作一一对比和统计,得出的结论将更加严谨科学。今后仍将继续关注《现代汉语词典》中属性词的收录、定义及分类情况,争取将该分类依据更加饱满持重。
  参考文献
  [1]赵燕华.新兴区别词的语义认证及其产生发展规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4.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张云美.《现代汉语词典》属性词收词与释义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
  [5]吕叔湘,饶长溶.试论非谓形容词[J].中国语文,1981(2):32-38.
  作者简介:王学敏(1994—),女,浙江湖州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中日青年交流作为中日公共外交的一部分,受到了中日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年是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为更好地了解中日青年交流现状的发展情况,笔者及小组成员对中日青年交流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根据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日青年交流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本文将根据调查报告所得出的结论,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中日青年交流活动地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日青年交流;现状;中国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地方文化资源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文化的活水源头。在一带一路契机下,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地方文化的重视度也日益增加,南华书院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承载体,在文化资源的整合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到书院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从而更好的通过书院载体来促进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
摘要:莫奈的一生中可以说是对色彩的研究是情有独钟,超越了自我,乃至于是一个人的信仰。从《野餐》到《睡莲》都无疑笼罩着色彩神秘的气息,这也无疑让他成为至今无人所超越的色彩大师。莫奈的笔触是灵动的,如流水一般,却带着滴水石穿的力道。莫奈的《睡莲》,与其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不如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那么神奇,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变化。其中《干草垛》组画就
摘要:刑事诉讼的机能除了要惩罚犯罪以保护法益外,还要对人权进行保护,即主要是对“犯罪人”的生命和人身自由、安全进行保护。保障人权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对刑事审判错误裁判救济的最后手段。如何保障刑事再审程序大门的正常开启,对保障再审制度顺利发挥意义重大。以聂树斌案等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析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存在的诸多缺陷及其原因,规范再审程序启动主体,以检察院为主导以法院为辅,构建和完善异地再审制度
摘要:希伯来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是西方人最早的精神祖先。希伯來文化中最重要的基石便是圣经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圣经文化的核心便是耶稣受难。两千年后的现代,一位旅美作家严歌苓用文字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中国妓女在异国他乡受难的故事。看似不相及的两个形象却有着共同的特质——为爱受苦。笔者将用对照分析的方法,从沉默的受难者、血的意象、捆绑与自由的二元对立以及爱的真谛三个方面来论述耶稣与扶桑的相同之处
摘要:旅游景区在目的地运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对于旅游景区而言,其服务质量具有诸多丰富内涵。在旅游业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同质化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以全面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以及管理质量,已经成为景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品牌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将以锁阳城遗址为例,通过介绍现阶段锁阳城遗址景区在服务以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提升锁阳城遗址服务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摘要:《司马法》是一部发轫于三代时期的法典型军事典籍,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先秦兵家思想发展乃至我国传统军事思想构建,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淀作用。本文围绕《司马法》“教战”思想,梳理出先秦时期军事战争实践中的治军原则,这对于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当代我军政治工作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政治工作;法治化;《司马法》;教战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电商平台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商家的高强度广告推进中呈现非理性消费现状,随之产生很多闲置物品,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闲置物的积压丢弃现象。这是对生活资源极大的浪费,与国家倡导的节约精神相悖。本文以扬州大学为例,通过相关调研,验证构建互联网资助供给平台,提高大学生闲置物品的利用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校园闲置资源的高效再生利用,促使环保与公益高度融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体现,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一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正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宝贵的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发扬,魏县蓝印花布作为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北南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折射,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本文从设计角度、艺术审美角度、创新应用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设计,让更多人重新重视这些伟大而
摘要:概要寫作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考查形式。笔者以为概要写作可分为概要 写作,即Summarize Write( paraphrase)。  关键词:概要写作;概要 写作即Summarize Write( paraphrase);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23-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