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

来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伤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0例手外伤患儿,随机分成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U组)和传统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R组),2组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行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U组采用超声引导,R组采用血管旁法,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质量、术中麻醉质量和相关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长于R组,神经阻滞质量和术中麻醉质量U组明显优于R组,R组的血管损伤并发症明显高于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能较好满足手外伤患儿急诊手术的麻醉需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质量,减少血管损伤并发症。
其他文献
重型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是指GCS≤8分者,病死率高达30%~50%。在救治过程中为了拯救生命往往忽视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lower extremity,D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化学史创设情境  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上那些著名的实验和发现实例,是教学情境设置的优质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一些名人逸事、历史故事,再现科学家的探索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原子结构”部分
我科2009-06—2011-02收治26例双侧瞳孔散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06—2011-02收治26例双侧瞳孔散大重型颅脑
通过调查样地,作树干解析,分析了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特征。研究表明:(1)不同结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转换年龄、方向和转换率均不同。兴安落叶松分级木转换率29.4%。分级木中,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率分别35.3%、41.2%、11.8%。分级木转换中,优势木与平均木相互转换比例较高,优势木转平均木占83.3%,平均木转优势木占85.7%;优势木向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