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率的探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emon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初中数学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合作学习,提高参与度;层次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在多元评价中提高参与度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参与率;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98-0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教师们一直乐此不疲地探讨的主题。在新课改下,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率、课堂占有率和学习的游离率,而学生的参与率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有效课堂的创建,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性因素,教师的课堂占有率低、学生的学习游离率低,无疑学生的参与率就高。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不讲学生学不会”让人忧心忡忡,学生听不懂而厌学,即课堂游离率高更是普遍现象,导致数学教学的低效、无效者居多。因此,本文重点谈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的问题仍然有实际意义。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长期的教师灌输数学知识、讲解解题方法、点拨应试技巧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加上数学知识的难、繁、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丧失信心,导致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偏低,进而数学成为学生们的一大顽疾。且不说提高数学成绩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令人担心。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心,我认为“生活情境”是一剂灵丹妙药,用得好、用得及时,可以药到病除。如图片情境,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如学习“全等图形”时,展示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提出问题:你们感觉这两个三角形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好像一模一样”。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如何验证这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来说明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这样,既因势利导导入新课,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学习“中数和位数”时,引用一个生活实例:刚毕业的大学生王××看到一个公司的招工广告,广告上说平均工资不少于3000元,她感到不错,于是去应聘,被聘为公司的一员。之后她努力工作,不知不觉到领工资了,结果她领了1800元,她有种被骗的感觉,于是找到老板,老板让那个会计拿出工资表,一看,不错,平均工资的确是3000多一点……由此而提出问题:平均3000元能不能反映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资?于是,由平均数而引出这节课的中心课题“中数和位数”而进行教学,把学生引领到数学情境中。情境法很多,除了生活情境、图片情境,还可以引经据典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而展示动画情境、开门见山式语言导入情境,故事法、游戏法、实践法等都可以创设逼真的数学情境。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有助于有效课堂的创建。
  二、合作学习,提高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自由讨论、相互交流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如学习“圆”时,对于圆的认识,应走出教师讲解的“圆的概念”“圆的性质”等固定模式,留出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想象“圆”在古今中外的日常用途,从骆驼祥子拉的人力三轮车到扔进小河里一块小石子而形成的水的波纹;吃饭用的碗、盘子等是圆的;喝水用的水杯口是圆的……再引导学生思考:要确定一个圆,首先要确定____和___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确定圆的大小。那么,你能给圆下一个合理的定义吗?这样,由生活中的“圆”而引发思考,什么是圆、圆有什么特征等,使每一位学生都乐思、乐想、乐于交流。
  三、层次教学,促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如果“一刀切”,则违背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设计的问题和任务难度大,中等偏下的学生会感到有压力,有力不从心之感;相反,如果难度较小,对优秀生又没有挑战性。因此,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和难度不同的问题,是促使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的主导因素。如对于“因式分解”的教学,对于刚接触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而因式分解的学生而言,9(x-y)2-25(x y)2的分解练习,适合的学生也不过三分之一,而如果把这个问题分解为三个层次的练习:x2-y2以及9x2-25y2,再给出9(x-y)2-25(x y)2,让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就可以使不同的层次学生都有收获,并使练习不突兀,降低了练习的难度,能激发更多的学生去思考。
  四、在多元评价中提高参与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教学评价,局限于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并且评价主体是教师,摆脱不了“教师说了算”的桎梏,因此,学生们唯唯诺诺,没有发言权,参与率高成为了水中月。而在课改的形势下,多元互动评价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等全面评价,并促使学生自评和互评,从而激发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之,参与式教学,应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的开展、层次教学的有效运用以及多元互动的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使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主动运用数学思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现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J].陕西教育,2008(09).
  [2]许义.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提出增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系由管理层面、机制层面、队伍层面、内部环境层
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森林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护着经济生产的环境,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研究揭示我国森林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我国正
摘 要:在高中学习中,学生以前所掌握的概念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产生障碍。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对这些障碍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它能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认知新的世界,能给生物学习带来启示。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90-01   一、概念的组成和类型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我国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国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开展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大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民族创新能力迫在
历史与社会是当前我国初中文科类教育中的必备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人类的历史和社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知识,认识并了解人类历史和社会的
文章选择评价横向相对水平的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综合发展水平的4类29个变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出了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发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