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康复的干预效果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448例分娩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724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产后保健护理,对两组产妇均行1个月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和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QOL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另外,研究组产妇产后身体BMI指数、腰围数值等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QOL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产后保健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生理和心理状况,有缓解并消除其产后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其形体恢复,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保健;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35-02
  女性分娩后由于心理及生理方面会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生理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子宫前后倾屈、子宫恢复不良等不良反应,从而会对母乳喂养率以及产后功能恢复造成影响,如果产后保健护理工作不到位,势必也会对母婴结局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有效的产后保健护理措施是降低其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维持心理情绪稳定、促进机体功能及形体恢复的关键。由于产后女性身体比较虚弱,因此产后护理方面应以营养补给、心理护理、功能锻炼、身体康复、子宫恢复等为主[2]。本文以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448例分娩后产妇为研究对象,针对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康复的影响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1448例分娩后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各724例。研究组年龄在21~35(27.8±5.6)岁;剖宫产产妇150例、顺产产妇174例,初产妇310例,经产妇90例。对照组年龄在20~34(28.6±5.8)岁,剖宫产产妇161例,顺产产妇263例,初产妇212例,经产妇88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无精神方面症状;未存在孕期高危因素;语言交流正常;愿意积极配合护理。
  排除标准:存在肝肾脏器功能障碍;患有免疫性疾病;伴随感染性疾病;胎膜早破。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接受产后保健护理,具体如下。
  (1)产后基础指导:分娩后,告知产妇需注意的问题,如加强保暖、讲究个人卫生等,避免产后引起呼吸道感染。另外,帮助产妇调整膳食结构,保证机体营养补给,平时多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方面的食物,如鸡肉、鱼肉以及蔬菜等,以增加其生产后乳汁分泌量。(2)指导产后保健:分娩后,指导产妇进行早期体形训练,促进产妇产后形体恢复。分娩后半天可以指导其下床活动,分娩后第二天可指导其室内自由活动,并协助母婴早接触,避免产妇产后发生大出血。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保健操,促使产妇子宫尽快恢复,防止产后并发症发生,如腰骶疼痛、痔疮等。为产妇实施产后保健护理,防止发生乳房下垂,改善腹部肌肉紧张性,有利于产妇产后维持良好的身材。(3)剖宫产术后护理:对于行剖宫产术产妇,产后应加强健康指导,鼓励产妇多下床运动,尽早开奶,并做好产后并发症预防工作。叮嘱产妇产后加强个人卫生,并对其切口愈合情况密切观察。(4)心理护理:产后严格观察产妇心理及情绪方面有无异常变化,并积极展开交流,维持产妇情绪、心理稳定。此外,應加强病房患者护理工作,为其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产妇身心休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均行1个月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和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生活质量评分(QOL)情况。
  子宫恢复不良评判依据为:B超检查结果显示,产妇子宫长、宽、厚总和大于15 cm。腰骶性疼痛评价依据为:产妇平卧时无任何疼痛症状,但站立时间超过6 min后,腰骶部位便会出现明显疼痛反应。另外,子宫后倾后屈、阴道脱垂等均依据妇产科学中相关规定进行评定。腹围数值使用软尺进行测量,BMI指数=实际体重/身高的平方。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用[n (%) ]表示,行χ2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生理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子宫恢复不良、子宫后倾后屈、阴道脱垂、张力性尿失禁、腰骶性疼痛、身体BMI指数、腹围对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SAS、SDS、QOL评分比较
  通过产妇SAS、SDS、QOL评分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情况更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服务的完善,女性对于分娩后保健护理工作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高。产妇分娩后由于生理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且加上身体机能下滑,因此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产后并发症有:产妇子宫恢复不良、子宫后倾后屈、阴道脱垂等,因此,产后一定要为其做好护理保健工作。另外,女性分娩过程中由于机体对营养、能量等消耗程度明显增加,且产后恶露排出以及大量出汗等也会造成身体大量营养损失。同时,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过程中会导致其腹壁肌肉伸展过度,从而使得分娩后腹部肌肉会出现松动现象,以至于脂肪大量堆积。产后面临新生儿喂养以及抚育等,产妇会因不能适应新的角色而容易出现抑郁、失眠等心理状态[3]。因此在临床中,产后保健对维护产妇心理、生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4-7]。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仅仅局限于提供医疗建议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女性产后保健护理工作方面太过单一,并没有从全面性、系统性的角度来对产妇产后实施严格的保健护理工作,以至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所需时间普遍较长,且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非常高,对女性产后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提高较难起到明显的效果。   产后保健护理则具体结合产妇产后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问题等提供系统性护理服务[8]。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基础指导以及剖腹产护理等,密切观察产妇生理和心理变化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产妇产后维持心理、生理健康,促进其产后身体恢复。产后保健护理主要围绕心理和生理护理两方面,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改善产后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性,保证其心理健康。而通过生理护理,则能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恢复,预防产后并发症发生,增加机体营养供给,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并促进产后形体恢复[9-10]。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产妇产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另外,研究组产妇产后身体BMI指数、腰围数值等评分也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通过对产妇实施产后保健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预后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促进形体恢复。护理前,两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QO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QOL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说明产后保健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和情绪,缓解并消除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11]。
  综上所述,通过产后保健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产妇生理和心理状况,可缓解并消除其产后焦虑、抑郁等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促进其形体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产后康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淑霞.产后保健护理对促进产妇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177,179.
  [2] 杨杰.产后保健护理对促进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121.
  [3] 任美芸.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效果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1):174,198.
  [4] 于海艷,房成成.产后保健护理对促进产妇产后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7):159-160.
  [5] 杜锐.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的应用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2019(5):29,112.
  [6] 梁婷,张晓霜,钟秀美.妇幼健康素养宣教对提升产妇产后保健意识遵医行为及产后自主护理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87-89.
  [7] 陶香兰.关于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妇康复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9):55,57.
  [8] 云霞,肖慧英,乔娟.产后妇女盆底康复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107-109.
  [9] 蔡梦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1):64,66.
  [10] 刘剑英,谢水兰,杨丽平.产后康复训练联合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产妇产后乳汁分泌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3):110-112.
  [11] 郭虹.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产后康复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7):2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穿孔、腹胀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
【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99)、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1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研究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1例,给予胸腔镜手术辅助化疗治疗。结果: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多载体输出法在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延续护理,试验组接受延续护理多载体输出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抑郁症伴焦虑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中心支持下的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和绿色通道模式在危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间创伤中心平台支持的MDT和绿色通道模式下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会诊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启动相关指标、时效性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GCS、T
【摘要】目的:评估使用直接脑刺激和神经监测下,对比唤醒麻醉下开颅与全麻下开颅治疗胶质瘤的切除范围和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行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AC)和全身麻醉下开颅手术(GA)治疗的胶质瘤患者,评估两组肿瘤切除范围、术后第一天卡氏(KPS)评分、延迟KP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AC组的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GA组(P<0.05),近全切除率及次全切除
【摘要】目的:探讨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对其心理弹性、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抽选于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接受纽曼系统护理模式干预。评价及对比两组的心理弹性、疼痛程度、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自强、乐观、坚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摘要】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胆结石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血清EG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胆管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采取综合血压的控制方式观察颅内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预后疗效。方法:所选取得70例患者均是在廉江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将纳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血压控制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效果、血压的起伏变化以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对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生命体征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采取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h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宫颈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单双号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系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对症抗炎治疗,同时,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系统组实施系统规范化护理。结果:护理期间系统组的运动、服药、饮食、复诊等依从性分别为96.00%、100.00%、96.00%和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