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的女生哭了……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晚上,宿舍扣分了,因为几个女孩子在熄灯之后讲话,被宿管老师逮了个正着。
  我强忍着怒气,找她们谈话,她们却告诉我,谈话的不止她们几个,开“卧谈会”的现象几乎每个宿舍都有发生,只不过没被老师发现而已。私密的宿舍空间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喜欢开“卧谈会”,我理解,但是深夜长谈必然会影响休息和健康。看事态的发展,堵,也堵不住;禁,也禁不了。怎么办?
  利用班会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商议。
  开“卧谈会”有哪些好处、哪些坏处?我把黑板分成两大部分,把孩子们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经过比较分析,大家觉得,“卧谈会”弊大于利,还是不要开为好。我也向孩子们提议,有心里话想聊的,可以利用中午在宿舍休息的时间聊。孩子们都欣然答应。
  “那如果有同学违约了怎么办?”班长提出了现实问题。全班讨论后确定:如果发现“卧谈”的情况,谈话者自愿走读一周。听着孩子们斩钉截铁的话语,我的心里不由得乐滋滋的。
  可惜的是,我高兴得太早了,班级集体议事后不过一星期,就有孩子“忘”了我们共同的约定。这次,是室长来报的案:“老师,小丹昨晚又讲话了,让她别讲她还不听。”
  我找来小丹,她倒是爽快地承认了:“我违反了我们的约定,但是老师,我下次肯定不讲了,求求你别让我走读,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不忍心让他们来接我。”
  看着小丹,我陷入了沉思,我该怎么办?集体议事形成的规定要不要执行?几经考虑,还是要执行,不然班级议事的结果岂非成了一纸空文,以后孩子们还会相信这个集体吗?
  可是,当我打电话给小丹的爷爷时,遭遇了连珠炮式的责难:“让孩子走读,路上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办?你担当得起吗?!”
  我确实担当不起,满心的颓丧和懊恼让我变得烦躁起来,岂料,十分钟后,校长室又打来电话:“不能随便让孩子走读啊,要考虑家长的需要、学生的安全。”
  难道,我们的第一次班级议事结果就要夭折了吗?到底是家长的“需要”重要,还是规则重要?整整一个中午,我就傻站在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做。
  既然规矩是学生定的,还是问学生去吧。我知道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只有这种做法可以打消我的不安,顺便挽回我的“颜面”。学生的讨论很是激烈,有支持让小丹走读的,有要求“下不为例”的。
  小丹猛地站起身来,冲着我大喊:“老师,我走读,你不要让同学们讨论了!”一汪泪水就这样刷刷地滚落下来。同学们惊愕地望着她,我突然意识到,这样议事是不是伤害了她?让她这样接受同学的裁定、分析、批评、讨论,不是把她置于刀俎之上?
  我终于说服了小丹,说服了小丹的爷爷,“卧谈会”风波到此也悄然平息。但是以后,我却不敢再随随便便进行议事了,这种看似民主的教育方式在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管的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意气用事而产生隐患。
  班级议事需要有效的引导、管理和监控。什么情况、什么事件要议,班主任需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如果对小丹是否回家的问题进行的议事再继续下去的话,如果孩子们在不自觉中接受了我无意识的暗示,而做出让小丹伤心的决定,那么在“民主”的外衣之下,我们扼杀的可能是孩子的权利和自由。
  我们可能会把班级议事视为班主任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一个标志,马卡连柯也说“在集体中进行教育”,但是初中生本身就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议事结果能否作为班级管理的金科玉律?在我们最初的商议过程中所作出的“走读”的惩罚决定,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依据,只是凭着孩子们天真且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得出的。这样的集体议事,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班级议事是新常态下班级管理的一个方向,班主任需要吸纳学生的智慧,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加强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促进班级成长的必由之路。但是,议什么、如何议、议后如何行,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实践和反思,任何一次事件,都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说,班级议事,还需慎重为是。
  (江苏启东市教育局 胡春美)
其他文献
“小徐,快来!不得了了,王宇的胳膊断了,现在在博爱医院。”原班主任外出就医,原本在远乡支教的我被学校突然召回,作为临时班主任上任才两周就接到这突如其来的电话。我还不能准确地将学生名字对应上本人,除了着急,我心里全是问号。  急忙赶到医院,在病床上见到了又瘦又小的王宇和正在了解情况的范老师。原来,早晨第三节体育课,学生照常到操场集合,但等了好久没有见到体育老师,见体育老师正在办公室忙着,孩子们就自行
期刊
转眼又要选优秀团员了,我还是打算用班级议事的方式进行。先自愿报名,再民主投票,票数最多的8个同学当选。作为班主任,我鼓励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所以我没有划掉任何一个自愿参选的孩子的名字。纵使不一定当选,我也希望孩子们都能有这样的经历。  议事前,说说自己的意见。  正式投票前,我郑重地说明了我的意见。第一,学习成绩是投票的参考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标准。第二,希望大家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同学,慎重考虑老
期刊
中饭过后,路遇少先队辅导员葛老师,聊起我们班参加区里雏鹰银奖比赛的学生小彰。辅导员说他态度有问题,第一次参加学校培训就迟到,被批评后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之后几次索性就不去参加了……听得出辅导员话语中的不满情绪,多少有些怪我没有输送班级最好的人才去参加区里的雏鹰银奖比赛,可我心里是有苦说不出,难道我直接告诉辅导员,在我们班,所有的竞赛及评选都是全班同学民主投票的,我这个班主任也没有过多的权利? 
期刊
梅老师和徐老师提供的案例,很有现实意义。在班级管理实际中,班主任干预班内推选表决结果的事,普遍存在。我觉得,干预可以有,但不能失当、失时。  案例1中,梅老师干预“过度”,学生当然就会以“算术题”的形式,向班主任表达心中的不满了。  其实,班主任心目中表现好的学生干部,如果在投票中未当选,不见得就是其他同学意气用事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他。班主任和学生的视角不同,学生发现的、感受到的,班主任不一定能感
期刊
2012年9月,军训结束,按学校要求,每班按比例选出军训优秀学员。  小组讨论过后,由学生提名优秀学员名单,并陈述理由。23名学生的名字被写在了黑板上,从中将有11人当选。我举办了一个特殊的投票仪式,班上每名学生将自己的选票写成一句话,如“詹天成,你真棒!”“姚成汉,谢谢你!”“黄丁园,我看好你!”“杨剑,军姿站得标准,向你学习!”然后,被提名学生一一起立,同学们把选票亲自送到他(她)手中。  这
期刊
班主任大抵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几乎所有的班级管理工作都不是,也不能是一个人去实施与完成的。无论是这项工作的筹备、制定,还是实施与评价反馈等诸多环节,都需要不同的人去参与。另一方面,班级管理工作中,个体行为势必也与他人的行为相关,而非孤立地进行。意即班级管理工作总是在各种群体及个体的相互关系作用下而进行的,这是小组合作的重要依据。  小组合作是班级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学生是班集体
期刊
相对于其他常规性的事务,突发事件有它的特点:它往往不是那么好处理,要涉及较为强烈的对立与冲突,涉及较为复杂的起因与经过,涉及对当事人的评判和处置。我们所面对的群体又是未成年人,教育才是我们的最终落脚点。在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公平公正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情绪和对其成长的影响。因此,要用班级议事的方式来处理突发事件,就有着比处理其他事务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大部分同学投票建议自己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后,15岁花季少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  网上一时众说纷纭,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比如有人质疑:学生自主管理的底线在哪里?一群未成年人能否决定一个未成年人的命运?为什么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的“龙种”到了雷梦佳的班级就成了“跳蚤”?  我也曾遇
期刊
那是教上一批孩子的事情。我像往常一样护送学生路队走出教学楼。刚出教学楼,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班里刚才报告去厕所的学生小田被一个学生紧紧追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两人已相互揪住对方的衣领,厮打到一起。旁边已有孩子围观,谁也没法靠近他们。来不及多想,我疾步走到跟前:“住手!站好!”只见两双发红的眼睛依然怒视着对方,不肯放下手中的衣领。“放下手!马上站好!”我提高了嗓音。在我再一次的高声呵斥下
期刊
正午时分,学生食堂热闹非凡,排队长龙一条条。一个平头小个子,嘟着嘴巴,左右晃荡着,眼看就要到窗口了,却是按捺不住了,对着窗口师傅吼叫:“给爷们儿快点,别磨磨蹭蹭了!”打饭的师傅五十多岁,两鬓已经花白,这刺耳的话传到了老师傅的耳朵里。她停下手中的活儿,大声回嚷:“你这娃子,咋说话的,我比你妈年龄都大好多,你咋这么不懂礼貌!”小家伙也不示弱:“要你管!爷们儿愿意!”老师傅忍不住了,掂了个扫把就冲了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