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三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前几年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唯书至上,不顾学生思想实际,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致使学生违背道德良知,说些假话,大话、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品德与社会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创造出一条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
  一、联系学生生活“新”的教学内容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其实课本只是一个蓝本,特别是品社课,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对现有部分教材内容必须灵活变换。
  1、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现实材料,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让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
  2、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研究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如五年上册《在改革开放中腾飞》一课,课文从1978年以来我国从困境走向腾飞。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方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印象不深。在教学中,可重点选其中学生较熟悉的内容,从家庭“四大件”的升级换代等相关内容作生动具体的描述,这种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教育的作用。
  3、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要鼓励和培养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
  二、提倡标新立异,促进“新”思维的发展
  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学生听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在品社课教学中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认为有“味道”了。正如《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三、教师角色要“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本学科的老师总是习惯以圣人、权威形象自居,总习惯以一个尊者、长者、说教者的身份面对我们的学生,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势,舍不得一呼首应的威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就多了一些赤裸裸的教条:要怎么样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怎么样:必须怎么样,否则会怎么样。这样的教条主义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改变一下这种角色:
  1、扮演启发者的角色
  说到启发,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有教师提问才是启发,其实不然。启发者的形象并不是只靠提问事实现。应该说,诸如生动形象地讲故事。用情感打动学生是一种启发;用实物演示,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这是一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在做的过程中悟出道理,还是一种启发;即兴小品演示,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来表达真情实感,这仍是一种启发:即使是教师的说理,只要说得深动、亲切、通俗易懂,而且针对学生的困惑,说到点子上,能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同样还是一种启发。总之,启发于否,不在形式,而在实质。
  2、扮演好主持者的角色
  在我们的电视栏目中,据知,诸如《谈话》、《实话实说》、《有话大家说》等之类的节目收视率相对很高。尤其是《实话实说》这个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因为这种形式更能表达百姓的一种心声、渴望、需求。由此我想,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是不是也可以引进这样的创意,来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其间,老师的角色只是一个主持者——课堂教学的主持者,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舒发自己的情感,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点体验。我想,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师,不可能不让学生动心、动情。
  3、扮演好学习者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显然,学校和教师已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因为,各种超文本的知识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社会各个场所,新的交往形式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展了一代人学习和交往的空间。所以,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观念、知识不与时俱进,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教授”、“解惑”的资本。说实在的,现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敏感得多,知道得多,看问题也现实得多。比如,有时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尖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作出令学生满意的回答。老师不要只停留在现有的水平,保持一位学习者的心态。
  综上所述,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现在的品社课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项信息渠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其他文献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新任务,要求年轻干部管理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和创新体制,最大限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年轻干部资源,为实现武汉的新辉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日益迅猛,营销渗透进入了各行各业,并且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我们高喊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口号,并且把它有模有样地写成大字刷在墙上,用条幅把它扯在醒目的位置上时,实际我们已经意识到了教育需要营销的力量去做出改变。然而教育行业,尤其是中职学校教育目前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教育大多存在这样的问题,
医院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对医院来说,有着引导患者选择就医,从而得到身体与心理满足的双重效果。医院形象从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质量形象、价格形象、技术形象、
期刊
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此被称为“ERG”理论。生存的需要和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
随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体育教改革的逐步深入,院校的体育足球也在不断深化,校足球教学的改革已逐步从原来单一的运动技术传授的局面中摆脱来,逐渐向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发展。在整体上呈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与学方式的束缚,一些高校的足球学改革仍然举步维艰。为此,本文提出高校足球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高校足球教的改革能够得到更快速和健康的发展。多年的体育教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完善公务员工作激励保障制度和机制,改变大批公务员竞争极少数领导岗位的状态,使广大公务员
信访是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反映问题,提出批评、建议的一种形式,通过信访这一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能够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在此基础上通过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使各级党政机关
全球变暖加剧了中国东部突发极端暴雨的可能,使得气候要素成为建筑遗产重要的短期破坏要素.全球变暖背景下、太湖流域国家级、省级33处历史文化名镇在遭遇200年一遇极端降雨
1、辽宁省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辽宁省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沿海省份,地处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东、北、西三面英语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辽宁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1.1以历史名城为主的体育旅游资源  辽宁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这里有抚顺赫图阿拉、沈阳、关外三陵等历史名城。顺赫图阿拉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