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年轻人,如何从父母那里独立?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0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過了布拉格,就很容易理解卡夫卡为何要那样写小说了。
  比如,为什么他会写《城堡》?因为住在伏尔塔瓦河的右岸,的确能看见左岸那巍峨高大却又若即若离的城堡。
  比如,为什么卡夫卡笔下的现代办公室生活如此机械乏味?因为他完成律师培训后,在保险公司工作。
  为什么在《变形记》里,主角变成一只甲虫后,父亲会表现得那么无情?因为现实生活中,卡夫卡很惧怕他的父亲。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很喜欢卡夫卡,还专门有个小说叫做《海边的卡夫卡》,小说里,主角完成了精神上的弑父。为何村上春树那么喜欢卡夫卡?话说,读村上春树多的人,大概能注意到两件事:
  他对中国人颇有好感(比如,前三部曲里的酒吧老板就是中国人);他不直接写自己的父亲。
  因为村上春树的父亲是个僧人之子,曾被拉进队伍,参加过侵华战争。村上春树的美国译者之一提到过,村上少年时听父亲谈论过在中国的一些事,令他极为震惊。他少年时曾看见父亲在餐桌前祈祷,“为了所有战死的人”,村上形容说,他当时看父亲的背影,“仿佛看见死亡的阴影”。
  2009年耶路撒冷奖颁奖仪式上,村上如是说:他父亲前一年去世了,90岁。但是:“围绕在他周围的死亡阴影,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他留给我为数不多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父子感情,搞到儿子写东西都有阴影了,是件挺吓人的事情。
  如果早点避开这种压力,是不是会反而好一些?
  话说,一个中国人,该如何看待自己父母的控制力呢?
  1987年,上海有个电视剧叫《好爸爸坏爸爸》,描述了一个性格偏急的上海爸爸:做饭洗衣很积极,但急起来也打儿子。主题曲歌词原文有如下句子:
  “哪个爸爸不骂人,哪个孩子不挨打?打是亲来骂是爱,还是那个好爸爸!”
  我自己从小没被打过,所以当时看这歌唱得振振有词,都愣住了。
  考虑到上海向来得风气之先,这剧里父亲还是个正面形象,却依然宣扬爸爸打骂孩子,“打是亲骂是爱”是合理的。
  大概这种“只要是为了你好,怎么都是合理的”,就是长一辈父母的普遍心理?
  这里面多少掺杂着一些丛林法则,一点父权色彩:男性必须阳刚,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压迫和体罚,才能够自立。甚至一个电视剧塑造的理想好爸爸,依然如此认为。
  李安早期电影杰作“父亲三部曲”,围绕着郎雄先生扮演的父亲,谈论亲情关系。
  《饮食男女》里,郎雄默默地看着三个女儿嫁的嫁、单的单,自己也去找了真爱;《喜宴》里郎雄看着儿子的感情,看破不说破;《推手》里郎雄打着太极拳还跟老太太们温柔聊天。算是一个温厚慰藉又通达隐忍的理想老父亲形象了。但这样的情节,未免过度理想化了。
  就在《饮食男女》里,最后的家宴上,郎雄扮的朱师傅,如是说破了中国式家庭的真理:“家所以为家,就在于还有这么一点彼此的顾忌。”
  说得真好。
  问题是,如果这类顾忌是双方彼此都有的,那亲子关系怕还好些:父母顾忌孩子的感受,孩子顾忌父母的感受。
  但我们周围为数不少的父母,情感不太敏锐,而且已经拒绝改变了。这样就会导致:父母单方面控制,觉得子女归附自己理所当然;而孩子也默认如此的情景。
  也许恰因为自小长大,接受了如此的观念,这一代中国孩子脱离父母独立,都会经历点内疚的阵痛。
  父母不放手是可以理解的: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投注太多,父母的控制欲难免最重,开明潇洒放手孩子的究是少数。
  而孩子们的心态却更微妙:我有些朋友心地善良,又觉得父母对自己的长期控制乃是必然,总觉得再忍一忍便好,他们希望,久而久之,父母自然会接受孩子独立的事实——却发现许多父母的执念,往往越老越重。再忍一忍,并没忍出什么结果来。
  某种程度上,许多孩子仿佛是自愿将自主权交给父母的。违逆父母的念头,却是想都不敢想——连想一想,都会觉得自己有罪。这就成了个死结。
  以至于,我认识的许多朋友,都是被动地独立——他们没有主动独立,而是离家上大学、在异乡找工作,间接完成了独立。
  于是我见过的样本里,有一部分中小城市出身的孩子,去大城市后独立了;反而是大城市的孩子,还跟原生家庭分不清。“你干嘛出去住嘛!就住家里好啦!”
  一个大家都不太乐意面对的现实是:孩子独立这事,迟早总会发生。哪怕身体上不独立,精神上也早晚会跟家庭切割。
  《饮食男女》的解决之道是:父亲找到了自己的兴趣与快乐。《喜宴》的解决之道是:亲子彼此让一步,彼此妥协了。
  二十六年前,《我爱我家》里有一集,贾志国终于能分到房子时,如此抒发情绪:“你也为我想想,我都四十多岁了。你说,我上班儿我看人脸色,我回家我还得看人脸色?是不是?单位的事我做不了主,家里的事儿我还做不了主?这是谁的主意呀?凭哪条啊?”
  有点残忍,但挺真实。如果始终僵着,人还在家里,心早已不在了,折腾到这地步,又何必呢?
  我自己的经验,很简单:上大学后,就立刻跟父母经济上划清楚。我跟父母感情很好,但越早划清,父母越有时间和金钱干他们自己想干的事,我也能了无顾忌,日子过得苦点儿没关系,但不必背着“我这用的可是爸妈的养老钱”这负担。
  久而久之,我和我父母感情至今都很好。他们也很乐呵地,大概在我25岁左右,就接受了我的完全独立——从经济入手,到情感接受,似乎是最好的法子。
  每个年轻人,都该看清一个事实,一个拖延下去也解决不了的事实:长痛不如短痛,独立了,分清了,未必就多影响父母亲子感情。
  早点分清,也许反而能让彼此有时间调整好,找到新的感情定位。
  然而,大多数的亲子,因为走不出这一步,就希望忍一忍等一等就好。父母缺乏让孩子独立的意识,孩子也就乐意拖着,总希望父母自己接受。
  久而久之,一直窝着憋着,彼此迁就着顾忌着,反而会让彼此的感情变坏:父母觉得孩子不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怎么那么顽固?
其他文献
我们是不是常常会遭遇一些谈话场,人不熟,内容领域更不熟?是。   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你在所有的谈话场都表现得游刃有余?有。   陌生的对象、陌生的知识、陌生的领域、陌生的语境,这些是主持人工作中的家常便饭,对此,我已经很习惯了。如果真碰到嘉宾和内容都极度熟悉的情况,我反倒容易变得懒散松懈。   碰到自己不知道的事儿,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不行,我得搞懂。一两个知识倒还好,但如果突然碰到一个
游戏行业成“新贵”  说起电子游戏,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烧钱”“上瘾”之类的词。你是否能想到,玩游戏也能赚钱?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游戏制作产业及终端发展迅猛。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SA)调查,2015年,美国消费者在游戏及其周边产品上的消费高达302亿美元;2016年有增无减,涨幅为2亿美元。电子游戏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更为亮眼:2016年,全球电子游戏玩家消费996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增长了8.5
不同于中国,英国的求职简历往往需要从小学写起,因为小学常常能暴露一个人出身的秘密。  英国的中学大体分为免费的公立学校,和需要付费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入学不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而是按照家庭住址划片入学。但是公立学校当中的文法学校则是例外。换句话说,文法学校是公立学校里的好学校,需要经过入学考试,严格按成绩高低录取,有点类似于中国的重点中学。文法学校因为是政府出资的学校,体现公平就非常重要。  而私立
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方式就是阅读诗歌。如果你们以为我这样说是出于职业偏见,我是在试图抬高我自己的这个行业,那你们就错了。关键在于,诗歌作为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它并不仅仅是传导人类体验之最简洁、最浓缩的方式,它还可以为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尤其是纸上的语言形式——提供可能获得的最高标准。  一个人读的诗越多,他就越难容忍各种各样的冗长,无论是在政治或哲学话语中,还是在历史、社会学科或小说艺术中。散文中的
以前的家长,普遍把小孩当草鸡,每天就负责撒一把米。多一个也是喂,少一个也是养,白天放出去,晚上赶回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家长,很少再用这种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养小孩。   他们有些把小孩当马。天天琢磨着好好培养,将来在赛马场上一马当先,一骑绝尘,套马的汉子才能威武雄壮。   他们有些把小孩当猪。做不出作业的时候,骂小孩是猪;考不出好成绩,骂小孩是猪;就连吃多了,也骂小孩是猪。   养
有一个60后的紧跟时代的老爸,常常会和我探讨一些为什么中国青少年会这样、会那样的话题,我觉得他是把我当做标本来考察。  那天,他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不知道在哪里受了刺激。我和他草草说了几句,他却逼着我写成小文,仿佛也想解答其他父母困惑的样子。中国没有给青少年看的东西  中国青少年为什么喜欢看日本动漫?自然是因为里头有在中國看不到的东西。中国没有给青少年看的东西,不管是歌曲、
我步入社会第一年的冬天跟妈妈宣告不用再管我的饭了,因为我不确定几点能回家,而且我知道妈妈不太爱做饭。  有时从公司回到家,我会随便从冰箱里找点东西做了吃,但更多的时候,因为加班而让肚子饿得扁扁的我就在车站大楼内的餐馆里解决晚饭了。  我最初独自在外吃晚饭时紧张极了,一个人坐在麦当劳里不安地啃着汉堡。等到吃腻了快餐店我便想鼓起勇气走进正经八百的店里看看,于是便想到了荞麦面店。女孩子一个人去吃也不足为
两个人在山谷里走着,其中一人手指着山边,问道:“看到那座茅庐了吗?有个人与世隔绝,常住其間。他在寻找上帝,对世间万物视如敝屣。”  另一个人说:“他不会发现上帝的,除非他離开茅庐,结束孤独的隐居生活,回到世间与人们同乐共悲,在婚宴上与舞者共舞,在葬礼上随灵柩旁的哭者一起痛哭。”  第一个人虽觉此言不错,但还是说道:“我赞成你说的一切,但我相信这位隐士是个好人。做一个真善的遁世者难道不胜过许多伪善的
一家书店,在童年胡同里,存一点对生活小物的执着。如此,便可江山不羡。一   父亲说,一角钱可以从街角旧书铺带回一本小人书。   父亲还说,一分钱可以在胡同里石阶旁书摊借阅一本小人书。   这是父亲的,带着仲夏青蝉气味的,老北平城旧事。   童年的我希望活在父亲的童年里,在一角一分的硬币叮当中,挑一册夹裹着新鲜油墨气的小书,捡一份大大的便宜。   是何时开始欢喜一本书的重量?不会很重,像一
想要有完美的開始,就没有开始;想要有完美的过程,很难有开始;想要有完美的结束,很难有开始。   人的行动,总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开始。有人将之形容为开始的脏水:一个水龙头,很久没开,你想喝水,就会打开龙头让水流一会儿。开始这部分水,可能是脏的,流掉了,干净的水才会出现。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开始更不容易。太焦虑,希望速成;太完美,苛责开始,导致了学习失败。别着急,慢慢来。开始笨拙,慢慢熟练。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