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gro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兴趣绝不是架空地强调语文重要,空道理要少讲,因为空道理是苍白无力的。重要的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由于认识了以前未知的东西而感到高兴与满足。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怎样激发兴趣呢?阅读教学中可抓住新、趣、情、思四个字进行。
  一、新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控究活动,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如果总是采用同一或相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即使某一种教学方法比较,但如果在教学实践中使之程式化,这种教法也就停滞起来,缺乏活泼泼的生命力。为此,设计各种体裁课文的教学,要以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学习课文的愿望和现有语文能力的情况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阅读有新意,有新鲜感。这里所说的新,当然包括新的内容、新的知识(对学生而言)、新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而言),但更要注重新的角度的选择和时代活水的充盈。比如同是指导学生阅读描写景物的散文,可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入口处:可用画面的展开来展现一幅幅图景;可以时间为线索擒起变化中的景物;可抓住文章的眼睛、牵动全局的关键词语引出景物的特色;可先领略景中人,再理解人物所活动的环境;可整体理解,打好轮廓,再由粗而细;可先细部,笔笔增添,再得到完整的形象。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犹如进入某建筑物,登堂入室是目的,至于从哪个门进去,则完全有选择的自由。当然,选角度只是方法而已,重要的是要求出新意。就知识而言,或加深,或添浓,或扩展,或延伸;就能而言,更扎实,更有效,效率更高,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教材中有一定数量是古人与外国人的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即使是现代文(包括一些当代的),与学生仍然有距离,因此,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须注意缩短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内要有时代的活水流淌。时代的信息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最容易沟通,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作适时适度的点、联,气氛就会活跃,精神就会振奋。
  二、趣
  课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迷恋。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学作品虽比较容易教出趣味,而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也不是不可做到。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对于语言文字千变万化的运用触动学生思想情感的,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咀嚼、推敲,体会到文章的味从而步入胜境。这里所说的趣味,绝不是庸俗低级或故弄玄虚,而是与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紧密相连。知識就是力量,知识对青少年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了解并熟悉学生在阅读方面渴求知识的心态,紧扣课文的特点,以知识的清泉浇灌,学生往往就被吸引,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之中。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课中要注意张驰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启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开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运用学生逆反心理等等方法作为阅读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于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中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煞有趣味。教师语言要有趣味,干瘪无味、苍白无力,只能使学生乏味,因而除了规范以外,还要鲜明、生动,有较强的形象性,能贴住学生注意力,开启心窍。
  三、情
  自古至今,一篇篇名诗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笔墨中饱蘸着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情动而辞发,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读讲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中,如出我之心。钻研教材时教师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心灵,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情不精不诚,就不能感人,因此情忌外加,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可如此,须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来不得半点勉强。
  四、思
  学习内容能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智力活动本身能激发学生更浓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和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确实如此。在中学生学习兴趣上,实用性和肤浅性虽占一定的位置,但由于他们大脑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接触事物日趋广泛,他们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和知识产生探讨的愿望,故而要高度重视他们思的锻炼和发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认读文字形式开始,进入到思想内容的理解,须臾离不开思维,动起来,使他们眼看、耳听、口读、手写、心想,吸取知识养料,获得语文能力。
  各种类型的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统一体,教学时贵在阐发它们的个性,组织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学得愉快,学有所得,越学越要学。这是科学,也是艺术。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大磨乡中心校 )
其他文献
摘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很多物理情景下,数学是一种极好的应用工具。将数学方法应用在物理学习中,变换思考角度,可以更为灵活地解决有关物理问题,扩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方法 高中物理 教学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量,原则上都可以作为数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的定量科学,它与数学的关系最为密切。马克思早在一
摘要:小学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我国小学素质教育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就,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在我国许多地方,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素质教育相对被疏忽。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应仔细研究分析对策,找出解决小学素质教育所存在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小学 素质教育 现状 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已越来越不
摘要:在生物教学新要求中,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本文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希望能过对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传统 模式 创新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教学和有意义地学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和教学态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改革和创新不能忽略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理工、科学类学科逐步在校园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