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爱校园的景色,这景色是写不完的诗,是看不厌的画,是我们和千千万万学子将铭刻一生的记忆和感动。
雪
这雪如此苍茫,如此空旷,齐着校园后的山脚从点苍山4122米的马龙峰覆盖下来,落在孤傲的松林中,铺在静静的石板上。
天地间一切都沉默了,湿湿的,悄然的。或许一丁点儿的响声,都可能震落这无数的还在枝头、树尖上熟睡的白色的精灵。
这是每年都要光顾点苍山的雪,偶尔会落在校园里,并将校园打扮得银妆素裹,如同圣诞老人的冰雪世界。高大的雪松上,落叶的乔木上,足球场的绿茵上,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就连那房屋和道路,也披上了白色的棉被;而矮小灌木的枝条则挂满了晶莹的冰凌;一觉醒来,同学们被这一夜的雪花疑惑和惊呆了,当他们回到现实以后,欢笑和激动在整个校园荡漾了。
此时,从海东眺望苍山,蓝色的海衬托着被白雪染透的十九座山峰,凝固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绝美的、透着湿润和生机的、鲜活的风景画,而大理学院就在这“银苍玉洱”之间了。
据说下雪是对唐代天宝战争阵亡战士的挽悼,如同邓子龙描述的一样,“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征魂。”
雪依然在下,淡淡的,静静的,仿佛漫天飞舞的期盼许久的初夏的雨——湿润、甜美!点缀在白雪中的是那没有被染尽的深绿,衬托着那无暇的洁白,给人纤尘不染的静穆。
这冬日校园的雪啊,你更似羞涩的少女,通过娇柔的手心,把这梨花撒满天地。
一切都凝固了,凝固了阳光,凝固了绿色,凝固了温暖,凝固了寂静,甚至凝固了我们对整个世界无声的爱。
我只有注目,无声地屏住呼吸,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受你恬静的、安然的、带着蜜一般隽永的美丽……
鸟
这是二月的校园,繁忙了一个学期的热闹之后,显得如此宁静: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万六千多学子纷纷在春节,在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的节日中,回到各自的家园,享受亲情的温暖。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也在这日子,暂别心爱的校园,或休息,或备课,或回老家,而这宽阔的校园越显得宁静了。
每年这样的时候,我和留在学校里的一部分教职工,参与守护这近三千亩的校园。
而这样的日子,是校园中鸟类的天堂;当太阳刚刚从海东升起,温暖洒满了苍山,布谷鸟开始在足球场悠闲地漫步;胆小的斑鸠也从树枝上飞下,在道路旁寻找食物;欢快的白■(方言叫点水雀)在枯草丛中“舞蹈”,似乎这天地只有它们;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校园中打闹、嬉戏,享受着这冬日阳光的抚慰。
偶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云南白腹锦鸡也落到校园里,为这冬日的宁静增添了难得的美丽!
或许说,二月的时光是短暂的,因为有春节,因为有寒假,因为有小小的别离;但这校园里的鸟,已经提前在欢快声中告诉我们:阳光已经温暖明媚!
花
梨花开了。梨花带着香甜和飘逸,忽然间降临到我的眼前:白如雪片,薄如轻纱,羞如婵娟,华瓣中抹着淡淡娇柔的嫩绿,一瞬间把我的心溶解。
三月的梨花如同漫天弥漫的飞雪,在暖暖的春风中摇曳、飞舞、滋润;玉洁冰心,晶莹剔透;刚刚吐出翠绿的嫩芽,同着香甜的梨花瓣,萦绕在校园的芬芳里。
天是蓝色的,阳光是暖暖的,这万物复苏,大地梳妆的日子,你是否已将冬日的寒冷卸下?
大理是花的海洋。在三月的日子,茶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白的像雪,大如绣球,十分艳丽;什么恨天高、松子鳞、九心十八瓣、雪里红等等应有尽有。
而兰花更是大理的骄傲。人们爱兰、养兰、崇尚兰。兰花那飘逸、儒雅、幽香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赞美,歌颂。而那淡泊、清香的花瓣不正是无数老师容颜的写照?
迟开的红梅,艳丽的桃花,粉色的杜鹃,火热的马樱花,为这三月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美丽。
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办公楼和图书馆附近,在寒风中怒放的那一排排樱花了:一团团,一树树;有红色,有粉色。孤傲、艳丽、温暖、夺目,仿佛这季节里燃烧的火,在蓝天中明亮!
这无数的花啊,是诗,是希望,是初恋的歌,是万物挣脱冬天牢笼的号角。
而空气中温暖流动的风,正悄然地向你诉说——春天的讯号!
绿
夏天的大理,满眼是绿,几乎点滴不漏,就连那“二百里”的海,也充满苍翠的绿。
从校园望去,洱海平静如一面光洁的镜子。天高云淡,洁白的云彩印在镜子上,展现着云贵高原独特的风景。
田园、村庄、历史悠久的大理古城掩映在湿润的的绿色之中。大理的农村,青瓦白墙,每个村子都要种很多的树,尤其要种大青树。这是一种亚热带的榕树,树冠很大,有几十米高,树干很粗,直径可以达四、五米;更重要的是,大青树可以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叶几乎一年常青,代表了村庄的繁荣兴旺,它被白族人民喻为风水树、希望树。
身后的苍山,云雾缭绕,翠绿尽染,完全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新校区逐渐长大的树木,开始点缀这几年前曾经的荒滩和乱石堆。而我们宏伟的一教楼、理工楼、二教楼、大学生村,最终将融入这绿色的海洋,仿佛千千万万学子融入知识的海洋。
月
这月光又将把属于我们的夜空写满诗意:霜清天明,凉风秋叶。
月色是中国几千年文学描述的重要自然景观。她被寄托思乡、怀古、抒情、言志。月圆月缺代表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大理的月因为有海、有山、有云,有绿色、有田野,有青瓦白墙而显出独特的韵味。历史上就有“洱海月映”的美景。特别是中秋傍晚的时候,从校园中向东望去,一轮满月带着桔黄色的美丽从山头缓缓升起,仿佛揭开布幕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即刻让地球村五十亿双眼睛注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洱海在月光里变幻着色彩,从略带金色到暖暖的中黄,然后到闪着缕缕波光的银色,再到光洁的镜子。月亮用她无穷的魅力向我们述说着大理四千年的故事……
月色如水,泻满夜空中清色的布幕,那在月色中的田野、村庄,清幽、淡泊、静穆。而我如痴如醉地享受着这份宁静,这份恬淡;仿佛可以在桂花月兔旁邀约“苏子”,不必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悲凉与惆怅。
月伴着中秋的凉风,似乎继续讲述着她略带幽怨的、清柔的、妩媚的,曾经感动无数文人骚客的身世。而我却如此幸运,经过千年的修行,能在大理有这样一份机缘,与所有热爱自然的、对生命有所感悟的、平凡的人,在同一个夜晚,在皎洁清辉的月光下沐浴!
红叶
这是高原阳光明媚的日子。当第一缕太阳从海东升起,露珠在枯草间摇曳,校园已经开始新的一天。
飘游在校园中的风,似乎无情地吹拂着那日渐稀少的梧桐叶。而古城校区还未落完的梨叶,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红得仿佛像一团团烈火,在视野中燃烧飞舞、傲然屹立。
我感叹这洒满金黄的深秋,在空旷的沃野,在大理坝子农家的小院,在起伏的苍山十九峰之间,炊烟袅袅,层林尽染。
远山,柿子树红了,栗树叶艳了,而白桦林则以它修长洁白的枝条展现着独特的美丽……
校园中红枫点缀,它毫无修饰,坦然地,红得如此耀眼,红得如此大胆,红得如此凝重。仿佛正无声地告诉你生命曾经有过的艳丽。
风忧伤地,淡淡地吹过,偶尔飘来的几片枯叶,静静地落在深秋的渐枯的露珠刚刚融化的清晨的草地上,而阳光洒满天地。这树叶不是挽歌,这咏叹里有抗争、有坚强、有韧性、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这树叶是诗,是燃烧的酒,是坠落的星球,是生命真诚的感动!
■洪永忠:男,1968年1月出生,汉族,大理鹤庆人,中共党员,云南大学文艺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笔名藤青,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七万余字的论文、散文。现为大理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乃光
雪
这雪如此苍茫,如此空旷,齐着校园后的山脚从点苍山4122米的马龙峰覆盖下来,落在孤傲的松林中,铺在静静的石板上。
天地间一切都沉默了,湿湿的,悄然的。或许一丁点儿的响声,都可能震落这无数的还在枝头、树尖上熟睡的白色的精灵。
这是每年都要光顾点苍山的雪,偶尔会落在校园里,并将校园打扮得银妆素裹,如同圣诞老人的冰雪世界。高大的雪松上,落叶的乔木上,足球场的绿茵上,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就连那房屋和道路,也披上了白色的棉被;而矮小灌木的枝条则挂满了晶莹的冰凌;一觉醒来,同学们被这一夜的雪花疑惑和惊呆了,当他们回到现实以后,欢笑和激动在整个校园荡漾了。
此时,从海东眺望苍山,蓝色的海衬托着被白雪染透的十九座山峰,凝固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绝美的、透着湿润和生机的、鲜活的风景画,而大理学院就在这“银苍玉洱”之间了。
据说下雪是对唐代天宝战争阵亡战士的挽悼,如同邓子龙描述的一样,“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征魂。”
雪依然在下,淡淡的,静静的,仿佛漫天飞舞的期盼许久的初夏的雨——湿润、甜美!点缀在白雪中的是那没有被染尽的深绿,衬托着那无暇的洁白,给人纤尘不染的静穆。
这冬日校园的雪啊,你更似羞涩的少女,通过娇柔的手心,把这梨花撒满天地。
一切都凝固了,凝固了阳光,凝固了绿色,凝固了温暖,凝固了寂静,甚至凝固了我们对整个世界无声的爱。
我只有注目,无声地屏住呼吸,用眼睛,用耳朵,用心去感受你恬静的、安然的、带着蜜一般隽永的美丽……
鸟
这是二月的校园,繁忙了一个学期的热闹之后,显得如此宁静: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万六千多学子纷纷在春节,在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年的节日中,回到各自的家园,享受亲情的温暖。辛勤耕耘的老师们,也在这日子,暂别心爱的校园,或休息,或备课,或回老家,而这宽阔的校园越显得宁静了。
每年这样的时候,我和留在学校里的一部分教职工,参与守护这近三千亩的校园。
而这样的日子,是校园中鸟类的天堂;当太阳刚刚从海东升起,温暖洒满了苍山,布谷鸟开始在足球场悠闲地漫步;胆小的斑鸠也从树枝上飞下,在道路旁寻找食物;欢快的白■(方言叫点水雀)在枯草丛中“舞蹈”,似乎这天地只有它们;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在校园中打闹、嬉戏,享受着这冬日阳光的抚慰。
偶尔,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云南白腹锦鸡也落到校园里,为这冬日的宁静增添了难得的美丽!
或许说,二月的时光是短暂的,因为有春节,因为有寒假,因为有小小的别离;但这校园里的鸟,已经提前在欢快声中告诉我们:阳光已经温暖明媚!
花
梨花开了。梨花带着香甜和飘逸,忽然间降临到我的眼前:白如雪片,薄如轻纱,羞如婵娟,华瓣中抹着淡淡娇柔的嫩绿,一瞬间把我的心溶解。
三月的梨花如同漫天弥漫的飞雪,在暖暖的春风中摇曳、飞舞、滋润;玉洁冰心,晶莹剔透;刚刚吐出翠绿的嫩芽,同着香甜的梨花瓣,萦绕在校园的芬芳里。
天是蓝色的,阳光是暖暖的,这万物复苏,大地梳妆的日子,你是否已将冬日的寒冷卸下?
大理是花的海洋。在三月的日子,茶花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白的像雪,大如绣球,十分艳丽;什么恨天高、松子鳞、九心十八瓣、雪里红等等应有尽有。
而兰花更是大理的骄傲。人们爱兰、养兰、崇尚兰。兰花那飘逸、儒雅、幽香的品格永远值得我们赞美,歌颂。而那淡泊、清香的花瓣不正是无数老师容颜的写照?
迟开的红梅,艳丽的桃花,粉色的杜鹃,火热的马樱花,为这三月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的美丽。
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办公楼和图书馆附近,在寒风中怒放的那一排排樱花了:一团团,一树树;有红色,有粉色。孤傲、艳丽、温暖、夺目,仿佛这季节里燃烧的火,在蓝天中明亮!
这无数的花啊,是诗,是希望,是初恋的歌,是万物挣脱冬天牢笼的号角。
而空气中温暖流动的风,正悄然地向你诉说——春天的讯号!
绿
夏天的大理,满眼是绿,几乎点滴不漏,就连那“二百里”的海,也充满苍翠的绿。
从校园望去,洱海平静如一面光洁的镜子。天高云淡,洁白的云彩印在镜子上,展现着云贵高原独特的风景。
田园、村庄、历史悠久的大理古城掩映在湿润的的绿色之中。大理的农村,青瓦白墙,每个村子都要种很多的树,尤其要种大青树。这是一种亚热带的榕树,树冠很大,有几十米高,树干很粗,直径可以达四、五米;更重要的是,大青树可以生长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树叶几乎一年常青,代表了村庄的繁荣兴旺,它被白族人民喻为风水树、希望树。
身后的苍山,云雾缭绕,翠绿尽染,完全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新校区逐渐长大的树木,开始点缀这几年前曾经的荒滩和乱石堆。而我们宏伟的一教楼、理工楼、二教楼、大学生村,最终将融入这绿色的海洋,仿佛千千万万学子融入知识的海洋。
月
这月光又将把属于我们的夜空写满诗意:霜清天明,凉风秋叶。
月色是中国几千年文学描述的重要自然景观。她被寄托思乡、怀古、抒情、言志。月圆月缺代表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大理的月因为有海、有山、有云,有绿色、有田野,有青瓦白墙而显出独特的韵味。历史上就有“洱海月映”的美景。特别是中秋傍晚的时候,从校园中向东望去,一轮满月带着桔黄色的美丽从山头缓缓升起,仿佛揭开布幕的奥斯卡金像奖奖杯,即刻让地球村五十亿双眼睛注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洱海在月光里变幻着色彩,从略带金色到暖暖的中黄,然后到闪着缕缕波光的银色,再到光洁的镜子。月亮用她无穷的魅力向我们述说着大理四千年的故事……
月色如水,泻满夜空中清色的布幕,那在月色中的田野、村庄,清幽、淡泊、静穆。而我如痴如醉地享受着这份宁静,这份恬淡;仿佛可以在桂花月兔旁邀约“苏子”,不必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悲凉与惆怅。
月伴着中秋的凉风,似乎继续讲述着她略带幽怨的、清柔的、妩媚的,曾经感动无数文人骚客的身世。而我却如此幸运,经过千年的修行,能在大理有这样一份机缘,与所有热爱自然的、对生命有所感悟的、平凡的人,在同一个夜晚,在皎洁清辉的月光下沐浴!
红叶
这是高原阳光明媚的日子。当第一缕太阳从海东升起,露珠在枯草间摇曳,校园已经开始新的一天。
飘游在校园中的风,似乎无情地吹拂着那日渐稀少的梧桐叶。而古城校区还未落完的梨叶,在太阳底下闪着亮光,红得仿佛像一团团烈火,在视野中燃烧飞舞、傲然屹立。
我感叹这洒满金黄的深秋,在空旷的沃野,在大理坝子农家的小院,在起伏的苍山十九峰之间,炊烟袅袅,层林尽染。
远山,柿子树红了,栗树叶艳了,而白桦林则以它修长洁白的枝条展现着独特的美丽……
校园中红枫点缀,它毫无修饰,坦然地,红得如此耀眼,红得如此大胆,红得如此凝重。仿佛正无声地告诉你生命曾经有过的艳丽。
风忧伤地,淡淡地吹过,偶尔飘来的几片枯叶,静静地落在深秋的渐枯的露珠刚刚融化的清晨的草地上,而阳光洒满天地。这树叶不是挽歌,这咏叹里有抗争、有坚强、有韧性、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慨。这树叶是诗,是燃烧的酒,是坠落的星球,是生命真诚的感动!
■洪永忠:男,1968年1月出生,汉族,大理鹤庆人,中共党员,云南大学文艺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笔名藤青,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七万余字的论文、散文。现为大理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