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58例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析各部位骨骼的骨转移率、病灶构成和病灶的形态特征等.结果 全组258例肺癌患者中,存在骨转移142例,骨转移率为55.0%,其中中轴骨的骨转移率为49.6%,四肢骨为36.0%;中轴躯干骨为48.4%,四肢带骨为31.4%;肋骨、胸椎、髂骨和腰椎骨的
【机 构】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核医学科,4300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骨转移病灶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58例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分析各部位骨骼的骨转移率、病灶构成和病灶的形态特征等.结果 全组258例肺癌患者中,存在骨转移142例,骨转移率为55.0%,其中中轴骨的骨转移率为49.6%,四肢骨为36.0%;中轴躯干骨为48.4%,四肢带骨为31.4%;肋骨、胸椎、髂骨和腰椎骨的转移率较高,均〉20%.共检出骨转移病灶1252个,其中位于身体左侧406个,居中387个,右侧459个,左右两侧病灶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P=0.072);浓聚病灶1224个(97.8%),混合性病灶26个(2.1%),稀疏病灶2个(0.2%).骨转移病灶按形态归类后共1133个,其中点状病灶810个(71.5%),团状病灶159个(14.0%),条状病灶108个(9.5%),片状病灶56个(4.9%).1-3个病灶的累积骨转移率为28.7%,随着病灶数的增加,骨转移率逐渐降低.早期骨转移病灶分布无明确规律,晚期骨转移病灶呈随机性广泛分布.结论 肺癌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早期病例临床最为常见;骨转移好发于中轴躯干骨和四肢带骨,以放射性浓聚病灶为主,以点状为早期病灶形态;早期骨转移病灶分布无明确规律,晚期骨转移病灶呈随机性广泛分布,并且常呈多发性多形态病灶并存的特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肾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肾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乳头状癌中VEGFR-1、VEGFR-2和VEGFR-3阳性率分别为82.9%(68/82)、63.4%(52/82)和34.1%(28/82),PCNA的阳性率为67.1%(55/82).VEG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在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评价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既往行ATP-TCA检测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TP-TCA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体外对药物高度敏感组、中度敏感组和耐药组.临床疗效的评估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为依据.采用x2检验分析ATP-TCA检测结果与临床化疗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稿件远程管理系统将协助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编委、定稿会专家、总编等相关人员多位一体地进行稿件业务处理,解决编辑部对稿件网络化流程管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乳腺中心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中国女医师协会、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编辑部、北京天宜乳腺病医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乳腺癌规范治疗及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0年10月17—19日在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举办。本届学习班将邀请国内外乳腺癌诊断与治疗领域的专家,
目的 评价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选择与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经病理学确诊并获得随访的硬膜外脊柱转移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绘制Tokuhashi外科评分、Tokuhashi外科修正评分和Tomita外科评分在预期寿命为3个月内死亡、6个月内死亡、12个月内死亡以及24个月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目的 评价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CPT-11)为主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 将67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分为IFL组、IFL+贝伐单抗组和FOLFIRI组.IFL组采用CPT-11(每周125 mg/m2)+亚叶酸钙(CF,每周20mg/m2)+5-氟尿嘧啶(5-Fu,每周500 mg/m2);IFL+贝伐单抗组采用贝伐单抗(每2周5 mg/k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致命性大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头颈部肿瘤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头颈部肿瘤术后大出血患者中,颈动脉出血20例,其中下咽及颈段食管癌11例,甲状腺癌3例,喉癌3例,鼻咽癌、口咽癌和腮腺癌各1例;有14例患者获得手术机会,其中13例行动脉结扎,1例患者应用碘纺压迫止血,6例获得长期生存。气管无名动脉瘘导致出血12例,其中下咽及颈段食管癌6例,甲状腺癌3例,喉
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食管癌磁共振(MR)代谢组学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MR技术对109例食管癌患者和50名健康人的血浆标本进行检测,记录血浆一维600MHz磁共振氢谱(1H-MRS).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1H-MRS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食管癌患者和健康人血浆差异性代谢组分,并分析3种模式识
目的 研究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肝癌SMMC-7721细胞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拒染直接计数法观察PHI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PHI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HI对SMMC-7721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HI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