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草属密花薹草组(莎草科)叶表皮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广义密花薹草组Carex sect. Confertiflorae s.l.(莎草科) 28种、1变种,共45个样品进行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大多数种的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和气孔器分布具有稳定性,上、下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少数为近方形或条形,垂周壁式样多为深波状,极少数为波状,气孔器多呈带状,成列分布于下表皮的纵脉间;(2)表皮细胞大小和气孔大小在种内有差异;(3)上表皮细胞具硅质乳突的情况仅见于狭义密花薹草组sect. Confertiflorae s.str.
其他文献
This study focus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features 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mustard seed cake (MSC). T
【目的】研究海带岩藻多糖(Fucoidan)对Aβ25-35(Amyloidβ)诱导原代皮层神经突起萎缩和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和原代小鼠皮层神经元损伤为模型,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岩藻多糖对神经突起再生和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CCK8结果表明,岩藻多糖在0.1~1000μg/mL时对SH-SY5Y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在10~1000μg/mL时可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SH-SY5Y
建立了渔业养殖水体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水样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中性氧化铝填料吸附除杂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色谱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柱温40℃,流动相由5 mmol·L-1的乙酸铵缓冲溶液(含0.1%甲酸)和乙腈组成,梯度洗脱程序,流速为0.3 mL·min-1。质谱条件为: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内标法。结果表明,在标准溶液浓度
【目的】研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中锌元素的分布及存在形态,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ICP-MS技术检测锌元素在全脏器、鳃、外套膜、闭壳肌、内脏团及牡蛎提取组分中的含量,初步分析其存在形态。【结果】牡蛎全脏器锌质量分数达(1267.51±2.85)μg/g(干基,下同),组织器官中鳃的锌质量分数最高,达(2242.63±22.10)μg/g;内脏团中的锌占牡蛎全脏器总锌的占比达45.46%;牡蛎全脏器中无机态与有机态锌元素比例约为1.55∶1。从去内脏
【目的】研究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云龙石斑鱼)倍性及性腺发育,以探明云龙石斑鱼发育至5龄仍未达到性成熟(不产卵)的原因。【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云龙石斑鱼及其母本的DNA含量,验证云龙石斑鱼倍性。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不同年龄的云龙石斑鱼性腺发育程度,并与母本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比较。【结果与结论】实验组175尾云龙石斑鱼的荧光值为101.3±8.0;对照组6尾云纹石斑鱼的荧光值为104.2±9.8,二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一道严肃考题,是需要我们认真作答的.近年来,我们坚持走绿化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已经或正在进一步变为金山银
期刊
【目的】分析湾流区和黑潮区两个超强爆发性气旋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热力强迫的作用差异。【方法】使用两种再分析数据,结合Zwack-Okossi诊断方程,对比分析热力强迫因子在两超强爆发性气旋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特征。【结果与结论】在两超强爆发性气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湾流区超强(SU-GS)爆发性气旋的水汽辐合和显热均弱于黑潮区超强(SU-KS)爆发性气旋。Zwack-Okossi方程诊断分析表明,非绝热加热是SU-GS爆发性气旋和SU-KS爆发性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强迫因子,且主要分布于中低层,但非绝热加
食物浪费及其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与全球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减少食物浪费逐渐被认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Plan B。消费端是造成食物浪费的重要环节,消费者作为消费端食物浪费的主体,其在消费阶段产生的食物浪费是食物损耗与浪费的主要来源。本文采用直接称重法,在全国典型地区(北京、上海、四川、山东、河南和西藏)获取居民食物浪费的一手数据,首次在全国尺度上测算了消费端食物浪费总规模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结果显示:(1)2018年全国居民消费端食物浪费共3432万t,人均食物浪费量67.33 g/d,其中粮食浪费量占比最高(35
选择西安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以行为意图和主观规范为中介和调节变量,定量化分析了绿色出行视角下出行者对共享单车的认可度与实际使用行为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出行者对共享单车的认可度显著影响其行为意图。在认可度的二级维度中,出行者最重视的是共享单车的易达性,其次为转乘性和成本耗费,对操作性的重视程度最弱。然后,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行为意图在认可度与绿色出行实际使用行为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主观规范对认可度与行为意图的关系无调节作用。最后,通过实证案例分析,以期为新型城市交通体系发展及绿色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