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和疗效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9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全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简称H-B分级)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

结果

319例患者中,全切除和次全切除291例(91.2%),大部分切除28例(8.8%)。术后无并发症221例(69.3%),发生颅内感染39例(12.2%),其他部位感染28例(8.8%),颅内出血11例(3.5%),饮水呛咳10例(3.1%),脑脊液漏10例(3.1%)。死亡3例(0.9%)。共26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89个月(中位时间为42个月)。术后3~6个月H-B分级Ⅰ级148例(56.5%),Ⅱ级72例(27.5%),Ⅲ级26例(9.9%),Ⅳ级16例(6.1%)。随访期内肿瘤复发5例(1.9%),死亡1例。

结论

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术中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有效切除听神经瘤,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构音障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至11月行STN-DBS治疗的10例PD患者(PD组),同时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健康对照组)。对未服药状态下的10例PD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未开机、开机后1个月和开机后3个月,在相对安静的房间录制语音,应用Praat软件分析语音信号并提取3个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多模式神经电生理(EEG、BAEP、SEP)的总评分与颈髓电刺激(cSCS)促醒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8例cSCS促醒治疗的PVS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评分、治疗1年后的疗效,并与同期保守促醒治疗5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多模式神经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对穹窿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分别于术前,术后1、2、3个月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分析穹窿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穹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后1个月,3例患者穹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6年11月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1 179例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在脑功能区高级别胶质瘤(HGG)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脑功能区HGG患者,其中49例(观察组)术前行增强MRI与DTI,术中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技术引导切除肿瘤;46例(对照组)术前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按传统方法切除肿瘤。术后72 h内复查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1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利用术中磁共振成像进行开颅手术的36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定期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同时复查头颅MRI。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脑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一步采用Log-rank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影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