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检查应“瘦身”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xg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我们正处在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打开电视。“某某瘦身器”帮你如何去除多余脂肪;翻翻杂志,一份份明星减肥食谱等你试用……校园也不甘落伍,名为“减负”的瘦身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过重的学习负担要“瘦身”,书包的“体重”、作业的“饭量”被控制在合理范围;无休止的加课补课活动要“瘦身”……有效的“瘦身”让学生的笑容多了,家长的双眉舒展了,可是“校园检查”却反其道而行之,肆意“肥胖”,成为瘦身校园里的一道“另类景致”。
  检查的阵势过于“庞大”。一到学生上学或放学时刻,学校门口的街道两边就会出现行使检查职责的教师和学生,检查范围延伸到百米以外的路口不在少数。这些检查人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密注视着学生路队,不时传来提醒声:“注意走专行道”、“注意路队秩序”。
  走进校门,一拨又一拨佩戴胸牌或肩章的学生干部来回走动,不仅检查值日生的表现,更要随时发现、制止和纠正校园里的不规范行为;执勤教师要么站在校门口凝神观察,要么巡视在校园不同区域,师生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执勤领导更要逐个班级、逐个教研组检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秩序和教师教研的实际状况……
  在看似追求细节管理的同时,管理者是否意识到过多的检查已经挤走了原本属于师生自己的自由空间,让原本炫目的个性天地顿失色彩,让特色追求脱离了源头。频繁的检查让师生感到到处都有一双双紧盯着自己的眼睛,畏首畏尾、忐忑不安的情绪悄然滋生。如此情形下的校园管理,即使规范、有序,试问其价值何在?
  检查的方式过于“臃肿”。最近在一所学校看到一本精心设计的阅读作业本,一页设计为一次阅读活动的完全记录,前面的内容不外乎一些阅读活动的痕迹记录,包括阅读书目、作者、阅读时间、精美词句摘抄、阅读体会……最后一行“检查项”,依次包括“自查”、“同位查”、“小组查”、“家长查”、“教师查”,每一项后面空着一段下划线,看来是让不同身份的检查者写检查评语的……对一本作业的检查竟然如此“极致”,咂舌的同时不禁要去想象校园里师生的出勤、学习、卫生、安全等相关活动,其检查方式又将是何等的“臃肿”。
  教学活动原本是极富吸引力的,或内容富有哲理,或情节新鲜感人。或过程温馨快乐,可在这样的检查面前却变了味、走了形。冗长无味、曲折难熬的检查方式,让诸如自省、自悟、淘气、出轨等记忆深刻的自我提升和自主放松行为失去了空间。
  检查欲望过于“膨胀”。课间操是校园检查最为“膨胀”的时刻。每名学生都要到校园里做操,除非你身体不适,而教师却很少参与,即使是体育教师也很少舒展一下腰身,最多是拉几名学生在主席台上做镜面示范。他们总是站在一边盯着,动作不一致、不用力、不规范的都要重做,从不怕延长课间时间;班主任和执勤学生穿梭其中,总要板着面孔,不时大声提醒;检查干部不是走进人群中东张西望,就是跑到高高的楼梯上向下俯视。为满足检查欲望,许多校园还纷纷安装指纹考勤机、监控器等多媒体设备,甚至安插不同身份的“卧底”,让检查的触角无限延伸……如此“膨胀”的检查,师生能教得开心、学得快乐吗?师生少犯错的代价是大大降低其校园生活的质量,让校园人文关怀悄然散失。这样做合理吗?
  师生是充满灵感、有血有肉的个体,校园应更多地从思想上人手,借助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师生主动、快乐地成长,而不应一厢情愿地把希望寄托在检查上。让肥胖的“校园检查”瘦瘦身吧。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听过很多公开课,发现所有的执教者都没有在公开课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问其原因,都说怕被评课者评为“课堂气氛沉闷”。的确,当下的语文课堂一会儿齐读,一会儿指名读,一会儿分角色读,一会儿引读,一会儿表演读……朗读的形式多样,书声琅琅,“声浪”四起,且一浪高过一浪,可唯独就是没有默读,教室里也因此难有安静的时候。结果呢,课堂上热热闹闹,下了课学生心里却空荡荡的
[目的]初步筛选出新品系兴烟1号适宜的栽培技术组合,为黔西南烟区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肥料配比、施肥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新品系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讲过,道德教育的不够好是因为教育不够道德。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不道德现象”,这种德育不是对学生正面的熏陶和积极的引导,而是违背德育规律,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小学德育中的“不道德现象”是指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存在不合乎道德的错误观念、内容和方式方法,这非但达不到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德育目标,还会误导和损害学生的道德发展。反思和厘清当前德育实施中的不道德现象,是规范
以协整检验理论为基础,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选取金融相关比率(FIR)、金融效率水平(LFE)、金融发展水平(LFD)等为度量农村金融发展的指标,采集1979~2007年的农村贷款余额(RLB)、存款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依据1978~2009年《湖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消费数据,选取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储蓄存款余额3个指标,采用广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