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处理对原位Mg2Si/AM60复合材料的影响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连续功率超声对原位Mg2Si/AM60复合材料熔体进行处理,研究了超声处理对复合材料中的第二相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600W超声处理60s,原位自生Mg2Si颗粒增强AM60复合材料中的半连续网状Mg17Al12转变成颗粒状,粗大的汉字状Mg2Si破碎成细小的颗粒状,较均匀地弥散分布,晶粒尺寸减少到80μm,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较无超声的178.24MPa、3.56%分别提高了10.4%、48.3%,达到196.75MPa、5.28%。 The in-situ Mg2Si / AM60 composite melt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power ultrasou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ultrasonic treatment on th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compo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60 s ultrasonic treatment, the semicontinuous network Mg17Al12 in the in-situ Mg2Si reinforced AM60 composites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granular form. The coarse Chinese character Mg2Si is broken into fine granular and dispersed uniformly, and the grains When the size is reduced to 80μm,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f the specimens are increased by 10.4% and 48.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178.24MPa and 3.56% without ultrasound, reaching 196.75MPa and 5.28% respectively.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辐射诱导的C17.2神经干细胞(NSCs)凋亡的影响,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在bFGF对辐射诱导的C17.2 NSCs凋亡的抑制效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因素与显微外科手术后疗效关系、为手术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颅咽管瘤78例的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三附属医院200
结合一个改造工程实例,分析了一次回风系统设计计算中容易出现的几个概念性错误及其导致的严重后果。对设备选型中的几个关键点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Combined wit
目的:了解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HBV耐药变异模式特点以及是否有新的变异位点产生. 方法:对2005年9月-2007年6月送检的227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
目的 探讨中药骨康宁对维甲酸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选用45只雌性SD 大鼠, 5~6月龄,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骨质疏松模型组35只.以维甲酸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1(STAT1)反义寡核苷酸(ASON)雾化吸入对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PDGF-B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TNF-α(肿瘤坏死因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织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方法 收集84例GIST患者石蜡包埋肿瘤标本(有V
目的 探讨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desmoplastic infantile astrocytoma,DIA)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巨大DIA并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
目的 评价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