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微学习和微课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能量,教师要与时俱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也不能止步于内化数学知识,学生的再创造成为教师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师和学生都要具备接受和消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使微学习更加生动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微学习;课堂效率
  “微时代”的迅速崛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我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微课及微学习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教学和学习方式。微学习是通过微时间、微过程、微资源等开展的学习活动,它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疲倦。微课是以视频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微课的时间短、内容少,学生在微课中很容易就能获得所要学习的内容,见微知著是微课的理念。以微课形式开展的微学习,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学习环境下的微课应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内容简洁
  在微学习中,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主要通过微知识量、小片段或小模块来获得知识,每个片段或模块之间还要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注意把握时间的长短,一般每个视频用时不宜超过10分钟,还要注意控制教学内容,往往一个教学视频只讲述一个内容或问题,视频要突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简洁、针对性强。如“指数函数”的教学,在教学视频中可以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指出教学重难点,然后在视频中创世情景、形成概念,紧接着给出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指出所给函数中哪些是指数函数,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视频中提出的问题观看视频演示指数函数图象的形成过程,最后总结归纳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整个视频时间7~8分钟,虽然内容简洁,但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指数函数,其教学效果远超传统教学课堂。
  二、资源丰富
  大量的针对性的资源是维持微学习的有效保障,它是支撑微学习的基本构架,多媒体的发展为微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微课的制作离不开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互联网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了制作者的需求,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视频,也可在互联网中搜索需要的资源,结合别人的经验进行制作教学视频,以便更好地发挥微课的教学功能。内容单一的教学视频可以结合丰富的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克服学生学习的疲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如“简单多面体”的教学,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可使用互联网查阅生活中常见的多面体,选择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多面体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总结得出多面体的概念,知道哪是面、哪是棱、哪是顶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源形象讲解棱柱、棱锥的有关知识。丰富的资源让数学知识更直观、简单,减轻了学生学习难度。
  三、方式独特
  承认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是微学习时代的基本特征,这种差异是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微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有其独特性。因此,微学习环境下的微课要充分关照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内容讲解的难度要适中,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教学,我制作的教学视频主要讲解了由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在求解例题时只给出了思路点拨,让学生亲自求解,在掌握了求解方法后的变式训练中设计难度小、难度适中各一道试题,然后让相应层次的学生解答相应的试题。当然,在教学视频中关照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前提是教师了解每一位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智力类型、学习类型等,在课上、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是了解的最佳途径。
  四、案例经典
  微学习的构成要素包括微时间、微内容、微资源、微过程和微媒介,学生在微学习中虽然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但相对的接触的知识、内容和信息也较少,因此,教师为学生微学习准备的教学资源便需要精益求精。微学习环境下的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精益求精,视频上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难点,所选例题要经典有代表性,让学生能通过一道例题的解决掌握一类试题的解法。如“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教学,我在制作视频时主要运用了三个例题:求f(x)=x2-x-2的极值。下列函数中,x=0是极值点的函数是( )
  A.y=-x3 B.y=x2 C.y=x2-x D.y=1/x
  y=alnx+bx2+x在x=1和x=2处有极值,求a、b的值。学生通过这三道例题的解决过程,了解了一般求解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此类题的大致求解方向,也为解答其他有关此知识的试题奠定基础。
  五、时空灵活
  微学习的时间较短,质量便成为微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微学习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在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且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微学习则要使用多种媒体,从而吸引了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在微学习过程进一步了解微媒体的学习功能。微媒体具有多种功能,它的灵活性使微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也都十分灵活。基于微学习的微课,教师在制作完成后可以放在公共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制作的教学视频中也可包含相关知识的链接,为学习能力强或感兴趣学生提供更广的知识空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社会在进步,人类的学习也在逐步走向智能化,各种技术、媒体的使用为微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微学习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帮助教师克服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要加大对微学习和微课的研究,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途径和策略的需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吕映洁.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文理导航(中学),2015.12.20
  [2]王全瑞.借微课之“手”为高中数学学习助力[J].数学学习与研,.2016.01.05
  [3]郑邵红.微学习:内涵、理念及生态结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01.15
  [4]胡雪萍.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6.03.15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双搅拌无梯度气液反应器实验研究了Fe(III)-EDTA吸收H2S的反应动力学.建立并求解了H2S吸收数学模型 ,实验确定 Fe(III)-EDTA吸收H2S的化学反应速度常数为:实验表明:
【摘 要】中学劳技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前人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劳技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本文从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设计、探索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劳技教学中学生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自制的紫外辐射吸收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及抗氧剂对兰州石化总厂生产的125N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抗光氧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发现以上各种添加剂均能
为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二乙烯基苯(DVB)刚性微粒,在75℃、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恒搅拌速率下研究了MMA/AN/DVB乳液共聚动力学,考察了KPS用量、单体配比、交联剂DV
【摘 要】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帮助和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这一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科学态度;合作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高中
制备了V-Mg-O催化剂,并测定了在该催化剂上进行丁烷氧化脱氢的反应动力学.应用BET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反应温度793~873K范围内,改变接触时间 (W/F) 和丁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