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导向的国际合作项目执行模式创新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mgwj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就业问题与国家政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密切相关,而涉及就业问题的各利益相关方对就业问题考量的角度却不尽相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开展的由“英国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Prime Minister Initiative2, PMI2)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得到了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并纳入了学校的课程开发研究;既有企业的积极配合又有学生的广泛参与。该项目将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这些就业问题的利益相关者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在项目中发挥各自的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杨河清院长及刘丽玲博士分别从项目负责人和执行人的角度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目的创新与收获。该项目采用的以学生为主导深入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执行模式是一次大胆的创新性尝试,为我国高校今后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执行提供了新的思路。
  
  记者:双方是如何达成本次合作协议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希望通过该项目实现哪些目标?
  杨河清:我们一直希望通过与国外著名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学院几个专业的就业情况在全国排名都非常靠前。学院在1954年建立了全国最早的劳动经济学专业,该专业排名一直居于全国前两位。学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也是全国最早开设的,在目前开设这个专业的全国300多所大学里,我们排名第一。另外,全国有100多所大学开设了劳动社会保障专业,我们排名第七。虽然我们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我们现在有很大的危机感,因为过去很多实力非常强的大学没有开设这类专业,而现在随着我国逐渐强调民生问题,这些和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受到了更多关注,更多大学开始重视这些专业的建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
  我校之前和北安普顿大学开展过合作。最开始的合作形式主要是我们单向往北安普顿大学派出教师进修,派出学生学习。经过几年合作,双方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伙伴关系。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是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的一个强势学科,因此,我们也曾探讨过围绕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PMI2的项目主题正好与我们的这一诉求相契合,因此我们非常顺利地申请并开展了这次合作。
  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以下几点目标。第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与国际著名高校合作,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历练教师队伍,这对于我们的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科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结合双方优势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取得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样也可以锻炼高校的研究队伍。国际著名高校在研究领域的一些理念、方法和项目组织管理方面都很先进,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第三,通过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第四,实现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近几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北京市提出要建成世界城市,这对高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这个项目,切实提高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在全球化环境下的就业能力。
  
  记者:项目如何开展,目前的执行进展情况如何?
  刘丽玲:项目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中英两校教师互访。我们已经到北安普顿大学进行了两次访问,英方的负责人也来我校访问了两次,双方的校长都参与了互访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这个阶段,我们确定了项目的工作日程和实质性工作内容。在互访中,我们还访问了各自的社会企业基地,和这些企业建立了长期联系。
  第二阶段是召开国际研讨会。该项目已经召开过两次大型研讨会,去年5月22日在北安普顿大学召开了“社会企业与就业能力国际研讨会”,中国驻英国使馆大使和英国文化协会总部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去年9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项目会议“社会企业与自我创业国际研讨会”,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促进就业司的领导和中国就业促进会的副会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成效颇丰,双方都很满意。我们计划今年12月再召开一次研讨会,总结项目的经验和成果并进行宣传和推广。
  第三阶段是学生互访,双方分别派出3~6名学生进行互访和社会企业调研。北安普顿大学已经派出学生到我校的社会企业基地进行实地访问。目前英方学生的来访已经完成,来访的3名学生都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到中国参加更多的实习工作。我方的学生将在今年9月到北安普顿大学进行访问。双方参加互访的学生需要完成三份报告,包括对对方社会企业的调研报告、中英社会企业的比较调研报告,以及最后的总结报告。这些成果都将在今年12月的研讨会上发布。
  第四阶段是发布研究成果。我们已经在《中国就业》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企业:一条促进就业的新途径》的学术论文。英方的项目负责人也在英国发表了一篇学术文章。另外,我们正在和英方讨论在合作互访和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出版相关图书。
  第五个阶段是推进课程建设。英方在这方面比我们走得快一点,他们专门设立了社会企业学位。我学院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设置这方面的课程,但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有关社会企业的宣传在国内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另一方面,我国对大学设立必修课的要求比较严格,申请困难,因此目前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建设选修课。
  第六阶段是提出有关社会企业和就业的政策建议。比如,我们已经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递交了一份关于金融危机下劳动关系情况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将社会企业看作是一种就业和创业的重要途径,希望政府对此进行鼓励。报告得到了张小建副部长的亲笔批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舞。我们也希望项目成果能够服务于国家的高层决策。
  该项目采用项目负责制,中方由杨河清院长负责,英方由Richard Sanders和Simon Denny两位副院长负责。为了方便项目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我们建立了一个完全公开的项目网站,所有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会议记录的内容都在网站上公布,所有的项目成员都可以共享信息。英方还搭建了一个VAT系统(学生网上学习系统),这个系统现在刚开始运行,仍在不断完善建设之中。我们正在商讨中方如何与英方完成系统的对接。
  目前项目仍在按照计划实施,很多工作已经提前完成,项目的进展和管理都非常顺利。
  
  记者:该项目为跨国的院校合作,据了解,首经贸此前与国外的一些学校开展过跨国合作,这次项目合作和以往的国际合作相比有哪些区别和创新?
  杨河清:首先,这是一个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由英国政府提出,是英国从政府层次推广中英教育交流合作。与国外院校开展如此高层次的合作,可以说是我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比较重要的一次创新。
  其次,我校有比较长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历史,在开展这个项目之前,我们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已经开展了20年的合作,主要围绕“社会保障”相关问题开展项目合作。这次与北安普顿大学合作开展的PMI2项目则是针对“就业能力与社会企业”主题,进行合作研究和课程开发等。这也是我校第一次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就业能力”主题的研究。
  再次,较以往的项目而言,这个项目更具实质性,深入到了企业界。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与企业界建立起了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我们和社会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有3家社会企业已经表示愿意成为我们学生的实习基地。可以说,这个项目有政府、中英院校和企业四方的深入参与,很好地融合了就业这个社会性问题的利益相关者。
  另外,在以前的国际合作中,参与人员多是教师或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而在这次合作中,我们增加了学生交流。两校分别派出部分学生到对方国家,深入当地企业进行调研。从前,我们和国外高校开展学生互换实习的机会非常少,这个项目翻开了国际学生互换实习的新篇章。我国现在十分强调高校的国际化发展,培养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能力,这个项目给了我们深入实践的机会,很有意义,影响深远。
  最后,这个项目的一大创新之处在于学生的深度参与。在项目合作中,我方把项目的执行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虽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项目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让学生直接与英方沟通,自主管理项目进程并且负责外宾接待安排等各方面的工作,让我们的学生在项目的第一线接受了历练,成长得非常迅速。
  
  记者:您提到这次项目的一大创新是学生的深度参与,能否介绍一下参与项目的学生层次,以及学生在深度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收益?
  杨河清:北安普顿大学参加这次项目的主要是本科阶段的学生,我校参加这次项目的则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这样设计是希望参与学生的层次多元化,在进行田野调查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刘丽玲:我们把这次项目的管理全部交给了学生,这确实是很大胆的尝试。其实学生执行这个项目相当于参与了一次模拟的就业。在这个“模拟就业”过程中,我们使用“关键事件法”来评估学生在执行项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就业能力。
  在项目中,学生成长得非常快。在我们派出的学生中,有3位博士研究生,他们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研究能力,但是我们在做项目回顾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他们在对外沟通、联络、规划、组织,以及在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面对突发问题时的变通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通过项目回顾与分析,他们也觉得这次活动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学生在预定饭店服务时就遇到了实际花费很可能超过预算这样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会遇到和想到的问题。在我们的指导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相关项目工作,控制好了预算,使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我总结说,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他们知道了财务预算对项目的重要性,会更加谨慎地处理这类实际的财务问题。在项目回顾中,还学生表示,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可能出现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问题。他们考虑问题的视野开始变得更开阔,更注重可行性,由此,他们也提高了时间计划能力,项目执行变得更富有效率。我曾经参与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关键事件”来测试学生的就业能力,经历这些“关键事件”测试的学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在这个项目中,学生经历的是真实的事件,他们的进步自然非常突出。
  另外,我方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在项目工作中不仅表现出很强的学术素养,而且还表现出了非常高效的项目执行能力,从项目策划报告书的撰写到最后项目报告书的完成,能完全承担起项目的管理和执行,这也让我们能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们独立处理。他们的学术能力、实际就业能力、个人综合能力在项目工作中得到了实质性提升。通过一个阶段的合作,中英双方的学生都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彼此也形成了牢固的关系。任务明确之后,他们就会考虑如何分工,怎样配合完成工作。
  这个项目还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现在在考虑将来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务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如何管理一些真实的事件。这样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在伦敦教育研究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它们的课程包含各种实际案例的操作,学生有时会与社区沟通一些大型活动的相关事宜,有机会投身其中参与实际操作。我们在模拟场景和实践场景方面,还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比如将实务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医疗领域的教学就有实际解剖训练,学生甚至要在现实的手术台上进行实际操作。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将这种方式引入管理学的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管理操作。我们还考虑今后把会议前期的一些工作完全交给学生去管理,并在每个阶段进行形成性评价,告知学生将在这些工作中考评他们的哪些就业能力和表现。在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教师以评估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定期对工作进行跟踪,及时指出问题,但并不直接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处理。项目完成后,我们再根据学生执行项目的情况,对他们的各项能力,如学生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规划与组织能力以及“关键事件”管理能力等进行评分。
  总之,在这次项目合作中,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为我们未来改善教学提供了新的经验。
  
  记者:对于PMI2这样一个高层次的国际合作项目,除了上面提到的它给参与学生个人能力及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提升之外,它还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甚至是我国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杨河清:在该项目中我们的收获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首先,项目增进了中英双方的文化了解和文化理解。在项目合作的过程中,在资金分配、互访、联合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都深入地了解了双方的文化和很多工作习惯。这为我们今后与英国其他院校合作提供了很多可参照的经验和模式,让我们可以以一种西方人能够理解和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开展合作。同时,中英两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也通过这次合作建立起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这对我们今后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我们构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动力,为我们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我校今年明确将大量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最近学校也加大了出访频率,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签订了一些合作协议,加大了师生的国际流动,力图将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项目为我校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搭建起了一座沟通交往的桥梁。在合作中,我们得到了英国文化协会的大力支持。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和英国文化协会教育官员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也与英国使馆开展了进一步合作。目前,我们正在和英国文化协会商讨设立实习基地,让参加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学生到英国文化协会这样的国际性组织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我们也希望通过英国文化协会,与英国其他院校或企业开展国际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与英国文化协会密切交流之后,它们在自己的一些平台上面向英国的大学宣传了我校的国际化发展、国际招生的情况以及我们在高校国际化发展方面的一些倡导和主张,为我校今后与英国高校合作创造了可能,也从侧面推动了我校的国际化发展。
  再次,项目给我们提供了机会借鉴英国在培养就业能力方面的许多先进做法。例如,英国的讲授型课程大都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际讨论两部分。我们学院也鼓励教师大胆使用这一授课方式。我们发现,英国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发现和创造能力。英国推崇“不仅拿来,还要创造”(not only to take but also to make)的理念。另外,英国很多高校教师就是企业出身,有深厚的公司经营管理背景,当他们作为研究者出现时,其背景对教学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这也是我们未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最后,在让学生深入参与项目的同时,中英学生跨越了文化冲突,真切地了解了对方最真实的文化特色和社会情况。最初与英方合作时,文化冲突确实造成了一些障碍,但学生们在为了完成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加深了相互了解,打破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在合作之初,英方有些学生对中国还有很多不客观的认识,也曾提出过一些很尖锐的问题,而他们在完成互访后,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发生了逆转。另外,英国很多学校反映,它们的学生出国热情并不高,我们也发现,学校在吸引欧美国家学生方面成效并不明显。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让一部分英国学生切实了解中国,他们将来会成为宣传中国教育的一股强劲力量。学校要国际化,就要加大学生的国际流动,而吸引其他国家的学生关注我们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
  PMI2项目在国家层面加深了中英之间的交流;在学校层面加深了我们与英国院校的了解与合作;在学生层面,促成了学生的双向流动,并为今后更大规模的学生交往奠定了基础。此外,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还密切了与英国文化协会这样的国际性组织的交往,项目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我们希望与北安普顿大学将就业能力和社会企业方面的合作持续开展下去。我们正在与北安普顿大学商讨开设12门英文课程,促进英国学生向中国流动。接下来,我们还要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把学生的就业能力实习基地建立起来,让我们参与的这项PMI2项目渗透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编辑:邓明茜
其他文献
摘要: 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对其教学实施流程、设计意图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还原真实的科学探究情境,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以及能力的进阶式提升。   关键词: 实验探究; 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金属活动性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2-0046-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背景介绍
[摘 要] 印度是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印度的一些高等学府凭借其优秀的科研和教学开始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崭露头角。本文对印度高等教育体系及三所研究型大学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样作为发展中大国,了解印度的高等教育历史和现状,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印度 高等教育 研究型大学    一、印度高等教育概况  印度曾是世界四大
摘 要:奥地利力争将生机比降至1∶1,并将配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上网本)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借助中央服务器,通过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奥地利为学校选择并使用中央服务器运行学习管理系统(LMSs)提供了方便。目前已有1/3的高中使用了这个系统。在过去的几年里,奥地利联邦教育、艺术和文化部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所有的中学都实施了一项质量管理方案。2008年还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对此进
据世界大学新闻网8月21日消息,迫于扩大招生带来的资金短缺和空间紧张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肯尼亚大学寻求私人投资者修建新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  近日,肯尼亚公立大学马森德·穆里诺科技大学邀请投资者在校园里修建学生公寓,以缓解学生数量猛增引发的基础设施短缺状况,该校目前有7 000名学生无法在学校入住。  去年,学生数量位居肯尼亚全国第二的亚肯雅塔大学称将有投资者出资1 100万美元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
摘要: 以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20题为例,剖析综合探究题的命题特点和评价功能。通过思维模型建构从“问题聚焦”“信息匹配”“证据推理”“规范表达”4个环节优化问题解决策略,并借助  “建构模型,明晰问题解决路径”“功能分类,明确图像解读要领”“工具匹配,活用证据推理方法”“句式示范,规范文字表达要求”  等针对性指导,通过真实情境的实际问题解决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综合
位于亚洲东南部的新加坡土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自然资源匮乏,长期以来处于英殖民者的统治下,直到1965年才正式建国。新加坡仅用短短三四十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亚太地区金融、贸易、航运、资讯中心,进入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07年,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8 900美元。纵观新加坡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和全面的人才培养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关键。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新加坡
2007年8月6日,德国著名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与其近邻的研究机构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rig)在杜塞尔多夫市签署了共同建立于利希一亚琛研究联盟的协议。其目的是进一步整合德国的科研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强强合作打造一个平台。该研究联盟将集中亚琛工大和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科研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制定和规划研究目标。经过论证和商讨,双方将首先在以下三个领
摘要: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校长特丽莎·沙利文于2012年6月10日在校董会压力下被迫宣布辞职,在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美国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美引发争论。在来自校园、社会、政界以及媒体的多方压力下,董事会两周之后召开特别会议并以全票通过恢复沙利文的职务。文章从此案例入手,分析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其受到所处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办学和治理的方针和原则等。  关键词:公立研究型大学;弗吉
一、国家统计数据一览  二、教育信息化亮点  丹麦正在推行一个创新的试点项目,16~19岁高中阶段的学生考试时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互联网。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丹麦开展了针对在职教师的“欧洲教育信息化资格认证”(the European Pedagogical ICT License,EPICT)计划。同样,6~16岁的在校生于义务教育阶段也可以有选择地通过考试获取针对学生的“信息化资格认证”(t
举 措    中国打造全球华人人才合作发展网络平台  据国务院侨办消息,为促进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的联系和协作,打造全球华人人才合作发展平台,国务院侨办应华侨华人专业社团的要求,正在建设“全球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协作网”,并已于今年4月开始试运行,预计于7月正式开通。  全球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协作网以海外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协作共建为主,网站主要栏目包括协会动态、经科要闻、人才项目、活动报名、政策法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