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与救赎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n131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群饥肠辘辘的羊,因不肯吃一口长得高贵诱人的天堂草,最终一只只死去。这不是《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开端,却是这个故事的源头。穷困所迫的少年明子,因此和同村伙伴黑罐一起,跟随着木匠师傅三和尚,离开生长了十六年的小豆村,到城市里去闯荡。
  他们在城里的身份,是木匠,乡下来的木匠。明子所到的城市有不少这样的木匠,他们聚集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等待有需要的人把自己领走。有了活就有钱,有了钱才有他们的明天。
  钱,正是驱赶明子们背井离乡的武器。明子家的山羊全死了,欠着一屁股债;黑罐父亲卧病在床,却没钱医治;三和尚的女人背叛他,也是因为钱。因为钱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努力奋斗,因为钱他们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城市沉沦。
  书里有这么一个情节,他们把雇主买回来的木材故意截断一截,然后说材料不对,让雇主重新去买一段木材。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也许是雇主太刻薄——给他们抽潮了的香烟,也许因为不爽雇主家里有钱,也许只是想搞恶作剧。不仅如此,明子还把雇主赏的肉藏进了木柜夹层里。这也只是恶作剧吗?也许不单纯的是。明子很聪明,他从师父三和尚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手艺。
  明子常与三和尚作对,三和尚常拿笨手笨脚沉默寡言的黑罐出气。这三个蜷缩在城市角落的人,却因自身的排斥与矛盾而变得孤独。有时他们也会站在同一阵线,比如做木工的时候,比如城里人看不起他们的时候。然而,在同一阵线的也只有他们三人而已,他们与这个城市,始终显得格格不入。
  明子在这个地方也有伙伴,紫薇和鸭子。但这两个伙伴一个是千金,要啥有啥;一个是孤儿,了无牵挂。于是他们跟明子仍是大不相同,明子仍是孤独的一个人。他们能听明子诉说,却并不理解。这种精神的孤独,深深地折磨着这个少年,伴随着少年的成长。
  孤独让明子学会了抽奖,就像黑罐赌钱一样。明子知道劝黑罐不要赌,却没能劝诫自己。最后他们都输光了钱,他们不是想不劳而获,他们只是需要更多、更快的钱,回到家乡,仅此而已。是的,现实很残酷,他们远远看不到回去的日子。
  然而,明子却在这时接下了一桩大活,拿到了两千元的定金(本书出版于1991年,在当时数目不算小)。两千元能干什么?能让明子马上回到故乡去,还了家里的债,在小豆村过上自由自在的日子。却也能让他饱受失信于人的良心煎熬。明子此时面对着一个沉重无比的抉择。他甚至跑到了教堂,让自己反省,让做出不同选择的两个“明子”搏斗。
  犹豫不决的明子终于想起了小豆村,想起了以前他家里的那群山羊,想起山羊们在一片美丽的天堂草地上壮烈死去的画面。那是一段漫长的回忆,漫长得好像走出回忆后明子已经成年了一样。
  明子最后做出的抉择,是小豆村里的明子才会有的抉择。这位少年也在这一次抉择中,救赎了沉沦在城市里的自己。明子终于向少年时代告别,他出了师,也成为一位木匠师傅,从此走上了更漫长的征途。
  作者给予了明子、黑罐、三和尚三人一个美好的结局。每个人都在这场与生活的战斗中沉沦后挣扎起来拯救自己的灵魂,并赋予了主人公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此时天空的太阳,已是初夏时的太阳。”有了光,就有了沉沦,就有了救赎,就有了一切。
  其实,那群在高贵的天堂草面前,宁死不肯低下头颅的山羊,它们的死,又何尝不是一场对自我灵魂的救赎呢?
  编辑/杨明珠
其他文献
首先得肯定,李斯是个聪明人。  年轻的李斯曾在上厕所时看见一群老鼠在茅厕里吃人粪,当这些又小又瘦的家伙闻见人影,马上一哄而逃。后来,李斯又在仓库里看到了老鼠,不同的是,这里的耗子又肥又大,而且偷吃粮食时的状态很是自在,毫不怕事的样子。  李斯由此感慨:人之飞黄腾达或者穷困潦倒,其实和老鼠是一样的,完全在于他所处的环境。一个人要想跟粮库里的老鼠一样,享受得足够尽心、尽情,就必须在社会上出人头地!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于2009年11月11日-1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全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优质课观摩研讨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本次会议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教研室的大力支持,除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共选送138节课参评。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部分常务理事及部分省教研员组成的专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