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工学课程是技术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电工技能的窗口。为适应职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电工电子技术新的发展,我们坚持综合培养学生知识、创新意识、能力和素质的原则,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改革电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等几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电工教学改革的举措。
关键词:职专 电工教学 举措
一、职专电工教学培养目标的分析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蒸蒸日上的生产发展以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断崛起,机械、电子、仪表一体化设备生产量与使用量迅猛增长,导致生产、销售、使用“机电仪”一体化的企业急需“机电仪”一体化的人才,使那些“懂电不懂机”和“懂机不懂电”的人才不再受到青睐。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把握社会需求、与时俱进,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机电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市场需求和考证要求,电工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三有”“八能”“八会”:
“三有”,即有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有全面的电工安全技术知识;有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
“八能”,即能看懂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原理图;能用CAD进行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能正确区分各类接地保护;能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及故障;能掌握低压变配电装置安全运行维护知识;能熟练装配电动机控制电路;能正确安装电度表和照明电路;能正确运用安全技术措施处理电气事故。
“八会”,即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正确选择常用的低压电器;会合理地选择导线与电缆;会安装与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会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会对照电气原理图分析故障;会运用PLC技术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编写程序;会触电急救和对电器设备防火、灭火。
二、职专电工教学改进的相关举措
针对职专电工教学的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职专电工教学。
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55%左右,理论课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45%左右。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实际上,理论教学学时太多有害无益,既妨碍学生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实际锻炼太少,害怕实际操作,只会“纸上谈兵”,碰到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所以,电工教学应按照“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合理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我个人认为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应分别占教学总学时的60%和40%为宜。
2.增强教学实践性
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各专业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增加自学内容,少讲、精讲、多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上下工夫。现在一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不爱动脑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非让教师将知识“嚼得细细”地“喂”给他们“吃”,讲快了就不能接受、消化。这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差,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训练和自学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增加练习课、讨论课、演示课,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练习、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我们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我们首先要开好基本实验课,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自选仪表、自己接线、自己测量,真正做到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实验室应办成开放式的,除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外,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选做一些提高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职业教育办学特殊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先进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自身实践经验少,再加上没有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才能使职业院校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懂理论教学,又懂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肖贤信.加强中专生电工考证培训的力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9).
[2]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谈.2008(97).
[3]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64).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职专 电工教学 举措
一、职专电工教学培养目标的分析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蒸蒸日上的生产发展以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不断崛起,机械、电子、仪表一体化设备生产量与使用量迅猛增长,导致生产、销售、使用“机电仪”一体化的企业急需“机电仪”一体化的人才,使那些“懂电不懂机”和“懂机不懂电”的人才不再受到青睐。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把握社会需求、与时俱进,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机电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市场需求和考证要求,电工教学目标可以总结为“三有”“八能”“八会”:
“三有”,即有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有全面的电工安全技术知识;有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
“八能”,即能看懂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原理图;能用CAD进行电气原理图的绘制;能正确区分各类接地保护;能判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及故障;能掌握低压变配电装置安全运行维护知识;能熟练装配电动机控制电路;能正确安装电度表和照明电路;能正确运用安全技术措施处理电气事故。
“八会”,即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会正确选择常用的低压电器;会合理地选择导线与电缆;会安装与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会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会对照电气原理图分析故障;会运用PLC技术进行电动机控制电路编写程序;会触电急救和对电器设备防火、灭火。
二、职专电工教学改进的相关举措
针对职专电工教学的上述目标,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职专电工教学。
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些发达国家大学实践性教学(包括练习课、讨论课、实验课等)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55%左右,理论课学时占学科总学时的45%左右。这表明,我们的教学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实际上,理论教学学时太多有害无益,既妨碍学生独立钻研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学生实际锻炼太少,害怕实际操作,只会“纸上谈兵”,碰到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所以,电工教学应按照“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合理增加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时间,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我个人认为电工学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应分别占教学总学时的60%和40%为宜。
2.增强教学实践性
理论教学学时压缩后,各专业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适当增加自学内容,少讲、精讲、多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上下工夫。现在一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不爱动脑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推一把向前走一步,非让教师将知识“嚼得细细”地“喂”给他们“吃”,讲快了就不能接受、消化。这说明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差,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训练和自学时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增加练习课、讨论课、演示课,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练习、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我们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所以我们首先要开好基本实验课,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自选仪表、自己接线、自己测量,真正做到以学生自己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其次,实验室应办成开放式的,除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外,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选做一些提高实验,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职业教育办学特殊性对教师水平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高超的实践操作技能。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与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先进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尤其是自身实践经验少,再加上没有生产、管理等第一线的工作经验,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改变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才能使职业院校教师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既懂理论教学,又懂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肖贤信.加强中专生电工考证培训的力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9).
[2]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谈.2008(97).
[3]雷正光.现代职教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64).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