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中职师资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是难寻培训机构和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两个问题,我校师资建设上的进行了一些探索,建立了相关的制度、改革了培训模式,纠正了部分弊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师资建设;培训模式;建立制度;效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230-01
1 现阶段中职师资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直以来,依托于各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学历教育或短期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中职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如今,这种传统方式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1.1 专业课教师难寻培训机构
主要存在兩个明显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市场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弱、学历层次低,是当前中职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专业课教师培训机构的相对缺乏,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
1.2 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
除了参与培训的机会少之外,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等也是一些职业学校教师反映比较多的问题。
专业教师进修的一个劣势就是不能提高专业技能,只是提高学历教育。这个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以及过去所学专业未必对应,很多时候不能对应。所以,职业类学校教师的进修多为提高学历,而不是提高专业技能。
很多职校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存在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内在质量的问题,而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有的教师工程施工,但从来没有过工程施工的经验。加上教师实习基地缺乏,离国家在此方面的要求差距较大,所以授课只能是纸上谈兵。笔者作为专业教师更是体会颇深,却也无可奈何。
2 浅谈我校在师资建设上的若干探索
针对我单位生源不足,教师课时不饱和的现状,学校领导眼界开阔,思想与时俱进,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并在学习时间、培训经费予以支持,妥善解决教师在学习期间工资待遇的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是更新的积极性,形成了热爱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的良好氛围,为中职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转型奠定了基础。
2.1 制度的建立成为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初始动力
(1)加大实践课时,以教促学,弥补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我校教务部门要求专业教学课时分为课堂教学和操作实践两部分,各占50%,经过半年尝试探索后,学校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规定和考核制度,将操作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纳入专业教师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与个人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等福利待遇等挂钩。
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专业教师队伍中起到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激励创新,鞭策后进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该制度的建立对专业教师知识更新、专业培训可观上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对专业教师形成了必须加强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的紧迫感。例如:我校一名中年专业教师骨干,在教学改革中因为一时适应不了新的模式,在教学考核和学生反馈意见中不甚理想,遂主动提出暂停教学工作利用半学期的时间加强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的要求,学校领导经慎重研究后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学习时间和 学习经费上予以支持,半年后,该教师回到原岗位,教学效果前后截然不同,象这种例子,在我校教师队伍中绝不是个例。在老中青三代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2.2 教师培训以提高技能为主
学校一改以前教师培训一味追求学历,忽视内在质量的弊病,不拘形式、不拘学历、不拘时间,每周学校50岁以上专业教师安排2天备课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每周5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安排1天的备课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教师可自由安排,学习经费学校酌情报销。
2.3 关于教师专业培训和学习效果的检验
除日常教务考核外,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课后反馈意见和学生实习、工作单位对学生的个人鉴定和工作评价,综合各种因素考评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效果。力求可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以作为教师年终考核以及奖惩的依据。
另外,专业教师论文发表也是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同样指定相关规定,针对论文发表刊物等级的不同,给予教师经费上的奖励和费用上的报销。
总之,“科学指导、模式创新、投入到位”一个都不能少是我校师资建设和教师培训改革的特点,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已经初见成效,当然,仍然存在着不少不足,虽然这种探索,历时时间长,投入大,短期效应不明显,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但是我相信,就中职教育的长远利益来看,其利大于弊,意义深远,只要方向正确,改革创新坚持不懈,中职师资建设和中职教育建设的明天会越来越光辉灿烂的。
【关键词】师资建设;培训模式;建立制度;效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230-01
1 现阶段中职师资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直以来,依托于各级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学历教育或短期进修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中职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如今,这种传统方式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1.1 专业课教师难寻培训机构
主要存在兩个明显问题:一是部分教师没有系统接受过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课程开发能力弱,很难根据市场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教学中;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弱、学历层次低,是当前中职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专业课教师培训机构的相对缺乏,这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
1.2 追求学历忽视技能提高
除了参与培训的机会少之外,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等也是一些职业学校教师反映比较多的问题。
专业教师进修的一个劣势就是不能提高专业技能,只是提高学历教育。这个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以及过去所学专业未必对应,很多时候不能对应。所以,职业类学校教师的进修多为提高学历,而不是提高专业技能。
很多职校教师认为,教师培训存在一味追求学历达标、忽视内在质量的问题,而实际上他们更需要的是提高专业技能。例如,有的教师工程施工,但从来没有过工程施工的经验。加上教师实习基地缺乏,离国家在此方面的要求差距较大,所以授课只能是纸上谈兵。笔者作为专业教师更是体会颇深,却也无可奈何。
2 浅谈我校在师资建设上的若干探索
针对我单位生源不足,教师课时不饱和的现状,学校领导眼界开阔,思想与时俱进,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并在学习时间、培训经费予以支持,妥善解决教师在学习期间工资待遇的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是更新的积极性,形成了热爱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的良好氛围,为中职学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转型奠定了基础。
2.1 制度的建立成为改革教师培训模式的初始动力
(1)加大实践课时,以教促学,弥补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我校教务部门要求专业教学课时分为课堂教学和操作实践两部分,各占50%,经过半年尝试探索后,学校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规定和考核制度,将操作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纳入专业教师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与个人绩效工资、年终奖金等福利待遇等挂钩。
制度的建立,为规范教学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专业教师队伍中起到了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激励创新,鞭策后进的作用。
最为重要的是,该制度的建立对专业教师知识更新、专业培训可观上提出了迫在眉睫的要求,对专业教师形成了必须加强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的紧迫感。例如:我校一名中年专业教师骨干,在教学改革中因为一时适应不了新的模式,在教学考核和学生反馈意见中不甚理想,遂主动提出暂停教学工作利用半学期的时间加强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的要求,学校领导经慎重研究后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学习时间和 学习经费上予以支持,半年后,该教师回到原岗位,教学效果前后截然不同,象这种例子,在我校教师队伍中绝不是个例。在老中青三代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
2.2 教师培训以提高技能为主
学校一改以前教师培训一味追求学历,忽视内在质量的弊病,不拘形式、不拘学历、不拘时间,每周学校50岁以上专业教师安排2天备课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每周50岁以下的专业教师安排1天的备课时间进行专业学习,教师可自由安排,学习经费学校酌情报销。
2.3 关于教师专业培训和学习效果的检验
除日常教务考核外,学校特别重视学生课后反馈意见和学生实习、工作单位对学生的个人鉴定和工作评价,综合各种因素考评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效果。力求可观、真实地反映事实,以作为教师年终考核以及奖惩的依据。
另外,专业教师论文发表也是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同样指定相关规定,针对论文发表刊物等级的不同,给予教师经费上的奖励和费用上的报销。
总之,“科学指导、模式创新、投入到位”一个都不能少是我校师资建设和教师培训改革的特点,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已经初见成效,当然,仍然存在着不少不足,虽然这种探索,历时时间长,投入大,短期效应不明显,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负面效应;但是我相信,就中职教育的长远利益来看,其利大于弊,意义深远,只要方向正确,改革创新坚持不懈,中职师资建设和中职教育建设的明天会越来越光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