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一工具,就必须消除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一、沟通语文课堂,在生活中识字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这对于小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新课标》还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教学中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之外,也应关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学生多识字会更快地进入阅读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为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变成“生活画”。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腊梅”……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景,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有的说:“好冷呀!”有的说:“我都开始发抖了!”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就不仅是这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当学生看到动物冬眠的画面时,都说:“他们睡觉了,我们要轻声地读,不要吵醒了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想象在飞翔,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着的感情。
  二、营造“生活”,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课堂上学习的时间长,但学生却积累浅薄,阅读面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学习很刻苦但收获比较小,究其缘由,就是老师没有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引入课堂教学。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把生活引入课堂,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运用语文,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置身生活场景,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从语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课堂。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制造生活中的小惊喜,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场景。小学生年龄小,尤其喜欢小奖品,哪怕是一朵小红花,一个五角星,都能让他们情有独钟。有时,奖品不仅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能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媒介。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就去集市上买来了真的杨梅作为学生的奖品。当学生看到我手中的杨梅,他们的坐姿是那么端正,他们的朗读是那么声情并茂,他们的回答是那么有创意,杨梅的作用不容小看。课文中很多句子既包含视觉调动的潜能,又带着嗅觉、味觉的刺激。而有了实物杨梅,学生看了,闻了,还尝了,学得是格外起劲。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这些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不仅仅是一种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入生活,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给学生意外的惊喜。
  三、丰富生活,开掘写作素材
  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作文,教师和学生均感觉到是一种负担。因此,一到作文课,学生就紧皱眉头,没有写作的兴趣。究其缘由,是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去写。那么,怎样去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说明了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生活是个万花筒,可写的东西非常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乃至身边的花草树木。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活动,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丰富学生生活,开掘写作素材。如,指导学生“写游记”,我带领学生游玩某地,并且用相机拍下所到之处的有代表性的景物,然后配上舒缓的音乐,利用多媒体再展示给学生欣赏。既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唤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写作欲望,他们注意力集中,这时教师进行作文讲解指导,学生就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构思想象,完整、有序地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杉(来源:2010年第16期,《红旗文稿》)  关注理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文化发展要善于借鉴西方文化好的东西,但同时,不能丢
从实践上看,公开选拔扩大了选人视野,拓宽了识人渠道,走出了"少数人选人、选少数人"的误区;强化了竞争,从"伯乐相马"走向"赛场选马",实行优中选优;实现了民主监督,提升了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
金融危机及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成为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以来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不断输出新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必然产物    国际金融危机的思想基础——新自由主义    什么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领域中,它泛指经济学中的市场自由主义思想。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是:市场是充分的自由竞争,因而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利己的,因而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崇拜;市场的调
采用“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75-2014年期间发表的旅游地理相关文献,包括9626篇直接文献和266434篇间接文献,以这些文献为基础数据构建数据库,并运用CiteSpaee和Histeite
【摘要】在影响社会资本的诸多因素中,人际能力常常被忽略。文章通过对社会资本和人际能力各自理论和构面的分析,指出人际能力是社会资本构成的基础能动因素,人际能力在社会资本的网络广度、网络性质和网络内容上对社会资本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提高人际能力的个人水平可以实现社会资本的增长。  【关键词】社会资本 人际能力 能动因素 影响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新自由主义的全面兴起,社会资本与资源的概念在市
语法修辞逻辑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几度沉浮,摇摆不定,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学语文教育界的迷茫和困惑。在当今形势下,“语修逻”知识是否应该系统讲授,应该如何进行有效
正如“改革”是30多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词,在文化领域,“改革”二字同样举足轻重。体制机制管根本、管长远。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文化才能焕发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关注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生命的“琴弦”;关注生命,教育方能绿意盎然,生机无限。而作为德育课程,以其自身的特性对人的生命发展发挥着其它课程无可比拟的作用。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唤醒生命意识,探求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关爱情怀。生命教育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实践。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通过进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