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来源 :兽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相机技术是监测兽类和鸟类的重要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种群评估和行为生态学等研究领域。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51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分别位于4种生境和7个海拔区域),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资源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期间共记录到兽类17种、鸟类30种,包括2种国家I级和7种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泡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隐纹松鼠(Tamiops swinhoei)、野猪(Sus scrofa)和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的相对丰富度居于兽类前5位,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的相对丰富度居于鸟类前3位。在不同生境和海拔,兽类和鸟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混交林中兽类和鸟类的物种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其它生境;海拔1 400-1 600 m鸟类物种数明显高于其它海拔区域。本次监测结果初步了解了猫儿山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物种组成、相对数量及空间分布,为后期的科研工作及保护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丘陵季节性干旱地区玉米苗期春旱发生频繁这一生产现状,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重点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甜、糯玉米幼苗植株形态特征、叶片光合生理和植株生理生化
新单22是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育成,组合为新358×新77.1997~2001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为中秆、紧凑型、大穗、高产和多抗综合性状好等特点.生育期100d,适宜在我国
随着流域干旱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型水库在抗旱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积极发挥大中型水库在抗旱中的调控作用,是缓解流域旱情的有效措施。本文选取黄河干流水库群为调控对象,建立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成本管理是污水处理厂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推进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