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高,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本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U4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48-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技术应用型人才上,其需求量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育是培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环境下也得到不断的发展,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出来,这些矛盾和问题使得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的教学上,其矛盾和问题更加明显,为此,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追求证书,具有非常浓烈的应试教育色彩
  应试教育的观念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学校还过分强调“双证”制度,将双证与毕业证书结合起来。这样无形中就将学生学习注意力转移到了相关考证的知识上,这样不仅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时不够全面,也使得他们在应用方面养成不愿思考的习惯,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进是,尽管学生虽然拿到了等级证书,在真正实践时却显得非常的生疏。
  (二)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其对于当前需求而言显得较为滞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就教学已无法满足其需要。例如,在如今已广泛应用了Office2003及Office2007,然而OfficeXP的版本仍然是计算机的考证平台,为此,不管是操作机房,还是考证平台,至今为止大部分高职学院仍然是使用OfficeXP的版本,此外,在PhotoShop等软件上,这样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滞后的教材和考试平台,只会对学生在对最新的计算机软件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上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学生存在差异,一刀切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同一个班中,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不一样,计算机水平层次不同的同学集中在同一班级里,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水平好的学生就会抱怨所教授的知识过于简单,而对于计算机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却感觉无法消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给教师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四)实践环节不够
  《计算机应用基础》原本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仅听、看是学不到什么的,其需要进行更多强化的操作练习,然而,在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机房存在着普遍紧张的情况,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改革教学方法
  1、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实融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和谐与统一,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将更多的思考机会留给学生,将精力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上。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下练习,将不同的教学案例设计出来;也可以对任务驱动法加以利用,对于其重点知识部分,对教学任务进行精心的设计务,因为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才会主动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所增强。2、推行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式教学。具体的做法:对于新生,可以先考试来进行分级分班,可以将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别分为A级与B级。对于这两级的学生可以采用“滚动”式教学,按照每个学生各自的考试成绩及其意愿,对其进行适当地调整。对于A级的学生可以稍微加大其难度,可以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对于B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就要帮助其基础的训练与指导,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学好。
  (二)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项计算机的入门课程,是大多数院校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然而,该教材在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种类,为此,对于教材的合理选择上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一方面,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以及发展方向来选择教材,在教材的内容组织上,要尽可能地突出了气操作性以及实用性,最好是能与具体操作步骤相结合起来加以讲述,此外,还要配有大量的截图加以示范和说明,以及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操作习题练习,这样通过讲解与练习,教师上得也轻松,学生也易于对基础的掌握。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选用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新出版教材,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至于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后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
  (三)增加上机课时,加强实训教学环节
  在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机房存在着普遍紧张的情况,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为此,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实行错时上课制度,将机房电脑尽可能地利用起来,可以将下午自习或者是晚上自习的时间利用起来,进行上机课的练习,尽可能确保学生在上课时人手一机,并做到边听边练,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精讲多练,注重实践指导。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考核,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将平时、期中、期末考试有效结合起来进行评比,具体的考核内容分为如下三部分:一是平时学生的学习表现;二是阶段性的项目考核成绩;三是最后的期末综合考试成绩。在这三阶段的考核中,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充分利用这三阶段的考核,来促使学生对平时操作和学习的重视,以使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且不断更新的课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其实践性,提供学生更多的操作练习机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用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新出版教材,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至于学生所学的知识落后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息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
  [2]白雪梅.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田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6.
  [4]杨青.浅谈高职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改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不轻松是个大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话题之一。  关键词:有效教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250-01    如何认识“有效教学”,如何判断
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对外依存度高,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技术能力、防御能力及管理上都亟须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越来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技术和管
近红外光谱技术已经有效应用于表征原材料和经过后整理的纺织产品.基于相对简单的近红外光易识别的化学基团(如:C—H,O—H和N—H),该技术已发展成为聚合物产品最重要的表征方法之一
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线逼近过程中求解矩阵维数逐渐扩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在线学习算法。借助滚动窗口的思想,建立一个随时间滑动的建模数据区间,在线
英语教师信仰与英语课堂教学软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更是凸显了教师信仰的力量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把握其理想性、
COUNTIF函数主要是用来计算某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不过它还可以实现某些比较另类的功能,这里通过三则实例进行介绍。实例1:按部门输入序号如图1所示,现在需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