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三点弯动态冲击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分支交错层状仿生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首先设计并制备了分支交错层状仿贝壳复合材料试样,即将一种脆性刚性材料和一种橡胶类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材料的硬质层和软胶层;随后采用改进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进行了三点弯冲击实验;接着讨论了初始冲击速度、硬质材料长宽比、软质材料层厚度对复合材料试样动态断裂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宽度和不同冲击方向对复合材料试样动态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和硬质材料长宽比增加、
【机 构】
: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核应急与核安全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三点弯动态冲击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分支交错层状仿生复合材料的动态断裂韧性.首先设计并制备了分支交错层状仿贝壳复合材料试样,即将一种脆性刚性材料和一种橡胶类材料分别作为复合材料的硬质层和软胶层;随后采用改进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装置进行了三点弯冲击实验;接着讨论了初始冲击速度、硬质材料长宽比、软质材料层厚度对复合材料试样动态断裂行为的影响;最后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宽度和不同冲击方向对复合材料试样动态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和硬质材料长宽比增加、软胶层厚度减小,裂纹越倾向于沿直线扩展,反之,裂纹越倾向于绕过硬质材料沿着软胶层呈折线扩展;试样的峰值动载荷和起裂时间也随之增大.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结构总宽度的增大,试样断裂韧性增加,裂纹倾向于绕过硬质材料沿着软胶层扩展;采用实验设计的冲击方向时,试样的断裂韧性高于其他方向.
其他文献
水温的变化会影响到水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水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大型水库水温分层结构的演变特征,基于CE-QUAL-W2模型建立山美水库垂向二维水温模型,从年、月尺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水文年、不同季节及月份水库垂直方向上的热分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山美水库水温存在季节性分层,分层持续时间约9个月.水库温跃层型式受入库流量影响,入流增加容易导致垂向水温呈现双温跃层结构;温跃层厚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深度变化与厚度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丰水年受径流过程影响强烈,
寨上金矿是中国西秦岭构造带内一个重要的超大规模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以往对该金矿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学、年代学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缺乏地球物理工作的系统梳理.本文以贯穿研究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激电工作为主体研究寨上金矿的深部结构,结合地质资料建立了矿区典型地质—地球物理解释模型,探讨成矿机制,总结寨上金矿赋矿标志,推测可能的矿体赋存位置和深度范围.研究表明,寨上金矿总体位于扎麻树—卓洛背斜,以区内深大断裂为界,分为成矿条件、深部电性结构均有所差异的南、北矿带两部分,矿化主要赋存于构造薄弱地带,区域
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对2005—2020年福建省九地市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与五大子系统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验证了指标体系与模型的稳健性与科学性,探讨了高质量发展与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进一步探究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交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福建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扩大;空间上呈现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沿海中部向西部山区递减的格局特征.从五
通过岩芯、薄片、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结合常规、成像以及核磁共振等测井资料,对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阜二段页岩“七性关系”和“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二段页岩储集空间包括粒间孔、颗粒溶孔、晶间孔、有机质孔以及微裂缝,不同孔径孔隙含油性均较好.根据物性参数、孔隙空间建立了储层品质划分标准,由I类到Ⅳ类束缚水饱和度逐渐变大.阜二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TOC基本都大于1%,根据自然伽马能谱测井K含量和ΔlgR建立了TOC测井模型,并根据TOC大小实现烃源岩品质划分.地应力方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向,阜二段脆性指数
目的 针对传统的数字化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系统存在规划用时长、规划精度低等问题,设计基于可视化技术的数字化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系统.方法 在传统数字化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系统硬件设计基础上,设计系统运行的总体架构以及系统运行流程;考虑系统的灵活性、网络运行模式以及系统运行安全,确定系统的拓扑结构;根据系统数据库建立原则和需要存储的数据,从数据关系、数据类型两方面着手,建立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规划数字化风景园林景观流程,促使系统具有规划数字化风景园林景观功能.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的规划精度最高可达9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