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式独白:庞德《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庞德不仅是一位敢于在欧美诗坛标新立异的意象派诗人,他也是一位能够在20世纪世界诗坛开拓创新的先锋派诗人和现代派作家。庞德通过史诗代表作《诗章》充分彰显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诗章》具有鲜明的互文性特征,也具有文本对话和狂欢化的属性。在《诗章》中,庞德通过借鉴布朗宁的“独白体”创作方式,一方面呈现“独白体”与《诗章》文本风格的某种契合,另一方面借助多声部独白和蒙太奇式表达,创造性地呈现了庞德式的现代主义诗歌特点。
其他文献
陶渊明诗文中愧疚心理的描述是其愧疚体验的呈现,主要分为“本性相违”“白首无成”以及“营己屡空”三种愧疚心理,每一种愧疚心理的形成均与陶渊明性格、思想及时代氛围密切
许学夷《诗源辩体》以“避忌上尾”“多忌鹤膝”等为准的,对唐人五古的体式、声调多所指摘,并有五古尽亡之慨.经考陶渊明五古用声,其中平韵五古79首,以避忌上尾为主者远多于
江西省是中国南方的重要省份,其省域的形成经历了唐以前的萌芽时期,唐至元的基本形成时期,明清的完全确立时期。江西省在地理上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鄱阳湖-赣江流域,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江西盆地”。这种独特的地理因素,对于历史上江西省省域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江西省省域的形成不仅有着地理因素的重要影响,而且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和历史上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大势相吻合。
家族的衰落是《红楼梦》内容的一条主线。曹雪芹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世家大族贾府从赫赫扬扬的钟鸣鼎食之家沦落到合府抄检、家破人亡的末世图景,这是他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进行创作的。面对家族衰落这无可挽回的悲剧,曹雪芹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浓重的悲哀,更有理性的思考。他从现实视角出发,剖析贾府走向衰落的原因,并从科举入仕和土地管理两个方面为没落贵族寻找出路。
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对克鲁索殖民活动的赞美使读者把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的殖民主义者视为帝国建造的英雄和榜样。文学文本的共谋性行为使得大英帝国深陷自恋自傲泥潭,直至今天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仍然难以摆脱其帝国心态。文章将重点探讨笛福在该小说中对克鲁索的实际殖民活动和其对殖民主义下奴隶制度的叙述缺席,揭示这种帝国叙事以文本共谋的方式维护了殖民帝国对非欧洲世界的经济支配和殖民统治。
无论是早期儒家还是古希腊的哲人,对于理想政制的设计一直是他们哲学乃至政治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基于道德中心主义,二者都对理想政制的设计寄予了他们的道德伦理思想。对于早期儒家而言,这种理想的政制就是“王道”;而对于古希腊的哲人来说,这种理想的政制就是“哲学王”。无论是“王道”还是“哲学王”,他们都是在充满道德悲悯情怀的哲人那里所寄托的政治实践理想。然而,现实的政治和社会形势使得这些充满理想的哲人不得不考虑这种政治理想如何在现实的层面上实现。这样,“王道”或许要通过“霸政”才有可能得以实现,而“哲学王”如果在现实
在农民乡城迁移和农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农村土地退出及其“再配置”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随着相关法律政策密集出台,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退出改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实施思路逐渐清晰。崇州、义乌、青州等地农村承包地、宅基地“以退促用”的典型经验表明,如果能够调动农民及其他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无论是承包地、宅基地单独退出还是二者“一体退出”,都可以显著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过,除存在农民不能“失地”的认识误区外,当前农村土地退出还面临如何实施、退出的土地如
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失效性、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失衡性、政府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失信性等原因,当前我国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效能低下,社会稳定形势较为严峻,亟须从理论上探索社会稳定风险治理的新路径。“共建共治共享”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经验的理念升华,为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提供了新的审思视域。根据“共建共治共享”的时代发展要求,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治理需要从转变发展理念、完善评估制度、重塑政府信任出发,以实现
清代官场陋规的种类名目繁多,范围几乎遍及各级国家机关和部门,不同的陋规对其涉及人群的影响各异,难以尽述。因此本文将陋规问题视作一个整体,深入剖析其对国家政治、经济、吏治、民生等造成的极大弊害及深远影响。在阐明陋规危害的同时,亦应剖析其长期存在的客观背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之法,以期为当代社会的相关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东晋以降,门阀士族如日中天,把持朝政的多是南渡的侨姓士族和三吴的吴姓世家。江西位于东晋时期江州北部,不属三吴之地,南迁而来的侨民中士族极少,是高门士族排斥的主要地区。东晋享祚104年,江西本土仕人为《晋书》所传者屈指可数。然正是这寥寥数人,为东晋政权初期的稳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门阀的夹缝中破土而出,为东晋王朝及知己者竭智尽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当为世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