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得蛮有滋味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gao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9年 出生于浙江杭州。
  1987年 娃哈哈的前身——“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成立。
  1988年 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娃哈哈开始声名大噪。
  1991年 兼并了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由此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
  2006年 作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总资产达88亿元。
  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娃哈哈创办19年了。直到现在,什么叫卓越领导者我也没搞清楚。我们企业没有管理标杆,只有竞争标杆。19年来,我们受的抨击很多,整天就是说我们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但我们还是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蛮有滋味。我觉得:经营企业还是要靠天赋,靠经验的,生搬硬套西方理论往往并不见效。
  
  钟情“大众品牌”
  
  生于80年代之前的人,很多都会记得娃哈哈营养口服液曾经的火爆日子。那也是娃哈哈打响的第一炮。当时我们尽管条件比较差,但技术还是非常好的,还得过国家星火二等奖。价格也便宜,5块钱一盒,并不暴利。
  关于品牌,我的想法一向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喜欢大众化品牌,认为应该制造消费者觉得物廉价美的产品。如果产品价格很高,但只能少数人消费,也不能算什么名牌。比如服装,我现在也搞服装——娃哈哈童装,但怎么才能认定多少钱一件呢?现在的名牌服装实际上也有很多都在中国制造,过度地追捧高价名牌实际上是人类的虚荣心理造成的。
  90年代,娃哈哈由保健品业转战饮料业也与此有一定的关系。当时保健品的销售形势是比较好的,但感觉市场比较乱,国家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来管理这个短期内火爆起来的新市场,相应的开发审批手续也很麻烦。风险比较大,我觉得接着做下去可能会碰到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是:当时的消费水平和现在还不一样,保健品消费量也不是很大,毕竟是有钱人才会买。所以,娃哈哈最后选择进入了消费量比较大的大众饮料行业。
  15年过去,情况不同了。最大的变化是产品的多元化。老百姓在追求更高的享受。以前可口可乐换了口味,消费者都不同意,现在呢?——不换就没人要了。
  所以,创新非常重要。这也是娃哈哈多年来一直保持持续高增长的依托。我们每年都推出新品,而且通过这几年的培养,新品推得很快,像咖啡可乐,1个月就研制出来了。在技术上,我们多数是自创,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研发的,目前有二三百人的研发团队。
  
  “管理”不可媚洋
  
  和技术方面一样,在管理上,娃哈哈也更多依赖“自创”。
  娃哈哈一直都是推行集权管理方式的。长期下来,大家也都比较习惯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也没什么大的失误,员工们都比较信任我。不过,在高度集中背后,我们其实也早就开始了分级授权管理,只是分级授权的权力大小不同而已。毕竟,我们现在也是信息化管理,能控制得住。
  我们也一直没有空降兵。其实以前也尝试过,来自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的空降兵都招过。但事实证明能力也不行,而且总跟我们的企业文化精神格格不入。当然以后也不一定一直不招,主要还是看能不能用。
  在我看来,管理就是“管”和“理”,要把整个流程理顺,并按要求去管。当然,先管再理还是先理再管,要看自己的具体情况。我现在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市场,还有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引进,和以前相比,也没什么变化。
  我感觉我们管理学界崇洋媚外非常严重。而事实上,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聪明。当然,西方研究企业管理起步比较早,有可学之处,但不能硬套。西方人的思维都比较死板,中国人则比较灵活,碰到同样的问题,中国人走不过去时就绕过去,而按西方人的思维,就退回来了。当然,西方的理论也不是要完全拒绝,但引进以后要用中国文化给改造一下。
  
  不急“国际化”
  
  所以,当年我们在与达能合资的时候坚持保持娃哈哈品牌,并坚持不让达能干预具体的管理。虽然达能在我们的合资公司里占据了51%的股份,但目前在中国,达能还没有经营娃哈哈的能力。根据同样的原理,在娃哈哈和达能在印尼合作办的厂里,我们就完全不参与管理,只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因为在那里,我们对市场并不十分了解。
  不过,将来娃哈哈的国际化路径不一定效仿这个。今后做国际化,可能还是以我们为主的。
  我对国际化也并不心急。现在我们的产品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一般都是别人找上门来给我们做出口。这几年我们也在做铺垫,“非常可乐”推出后,我们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国际化,我觉得水到渠成比较好。
  世界变化太快了,对企业领导者来说也不可能总按老的套路去出牌。但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眼光、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我们的饮料,其实是用各种各样的食品兑出来的,这就需要有想像力:什么和什么配合在一起口味会更好;而要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需要眼光敏锐,可能比别人要快半步;哲学家的头脑也很重要,必须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规律:如果是,即使现在有困难,将来也能成;战略家的本领:有些可能局部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如果不能从战略高度看问题的话,可能就会迷失方向。
  
  能规划到明年就不错
  
  这么多年来,刻骨铭心的事情太多了,以至于都没有“最”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是:1991年兼并罐头厂的时候,员工从100多个马上变成2000多个,当时我们的口服液确实供不应求,但要满足2000多人的生产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开发了第二个产品,就是娃哈哈果奶。当时市场刚打开,竞争对手就找来执法部门说我们不合格,用另外产品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产品,制造了大量舆论,一下子消费者就不敢买了。当时罐头厂可以说还人心不稳,马上变的没活干了,压力非常大。这次风波持续了两个多月。后来我们据理力争,才扳回来。
  这是第一次遭遇大的危机。后来,这样的事情比较多,都习惯了。我的心态应该还是比较好的,日子也过得蛮有滋味。中国企业的历史都还不长,现在活的最好的企业也就活了20年,到最后还能活多久我看也是个未知数。现在多数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危机,吹牛的多。所以,15年以后什么样恐怕没人能规划得出来,也太浪费精力了。能规划到明年,我觉得已经很好了。
  
  我没有挑战!
  
  经常有人问我:娃哈哈的挑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没有”。
  我们的产销体模式适用性很强,现在童装也采取了产销体的模式推广,效果也很好。这只是我们竞争力的一个方面。其实从各个方面来衡量,娃哈哈现在都做得不错:现金流很好,技术上也最领先,规模上也是最大的,最强势的。在品牌、销售网络上都很好,和任何人竞争都不怕他们。而且我们的产品品种也多,具有整体优势。简单说,就是:拿旧品种进行低价竞争,拿新产品创造利润。比如:咖啡可乐,只是试验性地推出,才两个月就销售了300多万箱,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现在在娃哈哈,饮料的利润贡献率达到98%。但我是不反对多元化的,只要有条件、需求、机会、能力去做多元化,只是现在还没找到合适的新领域进入。
  现在,我偶尔也去上个香,测个字,并不是说有宿命感,只是找个心理安慰吧……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奋斗。
  (本文根据作者对本刊口述整理而成)
  整理、责任编辑:焦 晶
  
  宗庆后心中的“四最”
  
  您最钦佩的企业家是谁?
  外界一直盛传我推崇李嘉诚,其实并没有达到推崇的程度。我对他并不很了解。
  您最欣赏的企业是哪家?
  目前的企业都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理想的也不太多。现在存活了20年的企业都存在很大的危机。
  15年里,对您触动最大的中西方管理著作(或思想)是什么?
  我觉得毛泽东思想在管理上还是有很大借鉴的。当然,我也谈不上对毛泽东思想有很深的了解。我看书看得比较杂,很多微小的细节可能都给我以借鉴,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的想法了。
  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您认为管理者最理想的心态是什么?
  对管理者来说,心态很重要。要“平和”。我脾气有时也比较暴躁,年纪大了好一点了。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一个难点,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能力,它没有“捷径”可寻。教师只能提供方法,而将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漫长的跋涉中去体会,去积累,让他们在成功的
今天,我在写作业时,遇到了这样一道题:4的平方是(),8的平方是()。这道题并不难,答案是16和64。当我想做下一道题时,却突然发现:8是4的2倍,64却是16的4倍。这一发现,让我感兴
期刊
本文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基本结构、基本方式等方面谈到了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aspects of
关于这个问题,十个人里面恐怕有九个人会这么说:“蜡烛燃烧以后什么也没变,因为它……烧掉了。”  蜡烛真的“烧掉”了吗?  为了明白起见,你最好自己动手做个实验:  预备一个干燥的玻璃杯和一个蜡烛头,另外再预备一杯石灰水。  石灰水的做法是这样的:把一小块生石灰,用水化成石灰水,拿一张滤纸(或卫生纸)把它过滤一下;或者让石灰水溶液澄清以后,倒出上层的清液就行了。  现在,你把蜡烛点燃,拿玻璃杯罩在火
培养密切关系有助于提高业绩,但关系过密却会成为你的累赘。经营企业就像体育比赛,获胜的团队能敏锐地觉察到什么样的团队友情有助于团队成员培养默契,行动统一,并彼此照应
壹  我一直都佩服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解读,我也深信和美女在一起时时间会过得飞快,这也许是大学时光匆匆而去的原因吧。我曾想,美好的大学时光就会这样过去了吧,留给我的是可以时刻欣赏的回忆。但就在大家都在思考毕业照应该摆什么pose的时候,我突然得知了一个“噩耗”—— untreatment被保送为中科院的研究生了。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是不安或者说是重新点燃了当年我内心的愤怒。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IT所呈现出的种种功能上的“不匹配性”,不是一个“低技术”的问题,即认为IT的水平不足以满足现有的业务需求,所以才产生不断需要资金投入来进行系统升级
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地球资源有限,环境必须保护,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建立环境友好的绿色家园,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建筑节能,不
“团队”是管理者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了,事实上,并不是在一起工作的任何团体都是团队。一个团体,也不会仅仅以为某人称之为团队就变成了团队。比如,任何一个大型组织的全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