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题型考法举例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o2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阅读的考法有多种,本文以近年来的高考题为例,从5个方面进行列举,请大家仔细阅读。
  [题型1][把握故事情节类]
  ①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2016年山东卷)
  ②母亲和行人的对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016年浙江卷)
  ③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2015年安徽卷)
  点拨 分析情节的作用要首先概括小说的内容,然后分析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题型2][揣摩人物形象类]
  ①简析“催,催,催,催;催,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2016年浙江卷)
  ②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Ⅱ)
  ③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2016年山东卷)
  ④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2015年安徽卷)
  ⑤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015年浙江卷)
  点拨 回答这类题,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一般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性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题型3][辨析叙述角度类]
  ①“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Ⅲ)
  ②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2015年浙江卷)
  点拨 此类题考查我们对小说中人物设置及其作用的分析鉴赏能力。题目问到“我”的作用,可根据第一人称的写法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小说用第一人称,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题型4][分析细节描写]
  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2016年江苏卷)
  点拨 分析细节作用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作答:一是情节结构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起线索作用;埋下伏笔。二是人物形象上,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三是主旨表达上,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 (内容)
  [题型5][梳理小说线索类]
  ①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卷Ⅱ)
  ②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別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2015年全国卷I)
  点拨 此类题审题尤其重要。审题要点如下:一是审清设问的角度,看有无限定角度;如果没有明显要求答题角度,此时一般从多角度思考。其中,题干中若此类题有“艺术表现”几个字,其实名义是限定角度,实则也是多角度。二是审清描写物象的范围。小说描写物象的文字,不是统贯全文,而是限定在特定的区域文字中,需要把与该物象相关的文字都找出来。
  此类题一般按下列步骤答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 形成线索等。“点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有句古语这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想将此句改成“己所欲之,勿施于人”,也未尝不可。这样不单单指人的日常行动,更是思想上的一句告诫。  万物,都崇尚美好并趋于完美,树木向阳,高山向天,河流向海,就连野兽,也会对那生得漂亮的幼崽格外娇惯……  同一事物,之于不同的对象却有着不同的内质。人,智慧的集大成者,因为立场不同,对于事物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  珍珠之于蚌,是痛苦。它卡在蚌柔软的肉里
期刊
在贵州省瓮安县全民健身中心举行的一场业余足球比赛中,主办方为让球场坐满,便组织高中生到现场观赛。结果体育场上出现了极具讽刺性的一幕:万名高中生在足球场边不是看比赛,而是忙着做作业。  万名高中生在足球场做作业的“壮观”,对应的是一些人的自大和自私。一场本就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业余足球比赛,有必要为了撑场面找人充数吗?即便主办方和当地部门领导固执地认为,只有炮制“万人空巷”的虚假繁荣才能彰显赛事的成功,
期刊
网友把江西农村9岁男童范小勤的视频传到网上。因为长了一张“马云脸”,范小勤被称为“小马云”,又因为极度贫困的家庭条件,范小勤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  之后一个月,去慰问、资助范小勤一家的人络绎不绝。据村民统计,最多的一天甚至有四五十人,其中不乏政府官员、媒体记者、公益人士、网络主播。只是,来来往往的人,有多少人是出于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改变命运的本心呢?  事实上,这种行为忽视了范小勤作为未成年
期刊
生命有晴好,便会有风雨。风和日丽时,能够步履轻盈,一路欢歌笑语;而当大雨磅礴时,也要鼓起勇气,学会在风雨中跳舞。  我最爱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这两句,这是要有怎样的胸襟和气魄才能让一位漂泊无依的老人发出这样的呼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杜甫依旧屹立不倒,用诗句记录民间疾苦,百姓血泪。  然而,家园的灾难压弯了他的脊背,他在这风雨中成长为一棵老树,枝桠弯
期刊
因艺龙旅行网在微博中使用了葛优肖像图片做配图,演员葛优将艺龙网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诉至法院。不久前,北京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這是一起简单的肖像权官司。有意思的是,很多人担心以后“葛优躺”表情包还能不能用了。这就要讲到法律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一条款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以营利为目的”。  然而,这并不代表“葛优躺”
期刊
If I speak in the tongues of mortals and of angels, but do not have love, I am a noisy gong or a clanging cymbal. And if I have prophetic powers, and understand all mysteries and all knowledge, and if
期刊
沉重地呼出一口气,浊重的气息在稀薄的空气中凝结成水雾,继而化成冰凌,挂在他花白的胡子上。  他搓了搓早已冻僵的手,掌心厚重的老茧刮蹭着,每一下,都像是要刮下血肉来。手背上也满是冻伤,指节红肿粗大,显出诡异的紫色。只有被他常常修剪的指甲,一分不长,一分不短,干干净净,暗示着曾经养尊处优的生活。  苏武握紧了手中脱尽毡旄的节杖,挥了挥,将离群的几只羊赶回队伍,他叹息于自己熟练的动作,心想:这样的日子何
期刊
本文以何一飞的小说《最好的作品》为例,探讨小说重要句子理解的考法与答题技巧。  县文联作家蒋单嘴上经常挂着一句话:我笔下都是高洁之士。这倒不是他吹的,他写的大多是医家、书家、藏家系列小说,笔下人物都有高士之意,作品很受好评。  蒋单本人也是个高士。别看他是个作家,却长得五大三粗,满面油光。有水镇人喊他屠夫,他呵呵地认了,完全没有被作践的样子。他确实做过屠夫。70年代初知青回城后,先是在肥得流油的县
期刊
小说探究题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因而,其答案也丰富多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设问方式。  ①请就作品情节/段落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②你从×××(人物名字)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③请联系现实探究××××一句/标题的意蕴。  分析 不难看出,题设都是围绕结构思路、人物形象、情感手法进行的,要求根据这三要素全面把握小说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进而分析其中蕴含的意义
期刊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是指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的一種手段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举例的方式,从语言切换、巧妙联想和视角改变三个方面加以解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