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行业期刊记者的深度采访与写作技巧研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我国城乡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信息共享日趋便捷的当下,建设行业期刊做好深度报道越来越重要.文章以《建筑技艺》杂志为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城市更新与街区治理、美丽乡村等重大城乡建设课题,从充分的专题策划、寻找最佳切口做好采访、深入体验讲好故事、提升记者职业素养等方面探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深度报道方式,介绍培养记者挖掘具有权威性、重要性、指导性、生动性的行业信息,深入基层发现可见、可闻、可感新闻的路径,也为建设行业期刊记者的深度采访与写作技巧提升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景区+图书馆”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创新尝试.文章引入“旅游凝视”理论,分析了旅游凝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游客凝视、东道主凝视、旅游规划者凝视和政府凝视的“景区+图书馆”建设路径,以期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空间,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和“景区+图书馆”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推广语文老师对这套教材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各单元中,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这使得学生的习作难度大大降低.然而,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积累,习作依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为例,这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看图写话(图画内容是放风筝),如果没有放过风筝,此次看图写话的习作,多半是无病呻吟了.
期刊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方式.图书馆作为数据资料与历史资源的重要载体,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图书馆视角,阐述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现实意义,展示了其社会价值,探讨了对于传承和弘扬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科技期刊是跟踪科学研究、汇集研究论文、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传递学界信息的专业性媒体,对促进科学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些年,一些有悖常识的论文明目张胆地出现在科技期刊上,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给期刊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冲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守门人”的编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通过涉科技论文舆论热点考察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责任,主要从政治思想、法律法规及职业伦理等层面分析其职业责任,并结合现代科技期刊出版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媒体时
文章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空间构建的重要性,指出了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构建目标、价值、空间形态、维度等,从资源、技术、服务、空间、场景五个维度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空间构建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审读与编辑加工,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决定出版物质量的重要步骤.无论是新手编辑还是资深编辑,都应当秉持严谨负责的态度,按照出版物的质量标准、组稿要求、编辑规范,踏踏实实做好审读与编辑加工工作,在实践中获得感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审读与编辑加工水平.文章结合大型重点图书《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的初审实例,按照了解出版背景浏览书稿、逐字逐句审读加工、撰写审稿意见的初审工作流程,对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原则、内容、要点、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编辑应具备的相应素养.书稿审读与编辑
开放科研数据平台是开放科研数据活动中的有形实体,以面向数据周期的视角考察现有平台实例,其分为存储型、索引型和导航型3类.文章根据各类开放科研数据平台的功能,按照打通单一链路、连接链路节点、编织路径网络的建设思路,构建了以存储型平台为基石、以索引型平台为关键连接节点、以导航型平台为补充的开放科研数据平台体系.
新闻采风是每个新闻采写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面对新时期媒介大环境的变化,要求新闻采写人员具有更高的采风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新闻采写人员的综合能力,高校新闻采风实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现阶段新闻采风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人员、经费、管理等问题影响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及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践观察法展开课题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探索,并围绕师资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展开改革研究.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模式改革有效实现了新闻采风实训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
馆藏纸本图书的数字再版对于图书馆改善空间不足问题、提高资源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虽然赋予了图书馆对馆藏纸本图书进行数字再版的权利,但严格限制数字资源的网络传播,导致出版机构不愿意参与相关工作.因此,文章基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数字再版的完善策略.
目前,图书馆中的女性馆员居多,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及社会普适观念对馆员职业的价值判断决定的.相较于男性馆员,女性馆员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遇到因职业性别失衡、生理周期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困扰.文章追溯了图书馆职业性别失衡现象的成因,探讨了图书馆建立岗位分级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图书馆建立岗位分级制度的依据,构建了岗位分级制度模型,以期充分挖掘女性馆员的工作潜力,实现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