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含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jh8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盐渍化弃耕地田间试验,研究了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对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处理土壤团聚体特性的变化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盐渍化弃耕地开垦后增加了大团聚体数量(特别是>5 mm和5~2 mm粒径团聚体),且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整体上大团聚体(直径>0.25 mm)比例均呈先下降(恢复1年)后增加的趋势,微团聚体(<0.25 mm)比例呈先增加(恢复1年)后下降的趋势。团聚体R0.25、MWD和GMD恢复1年较弃耕地有所降低,恢复5年、恢复10年和恢复1
其他文献
为分析封闭式虾池水质环境因子季节变化对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对虾池水体的温度、p H、总氮(TN)、总磷(TP)和叶绿素a含量等环境因子进行测试,分析同期水体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
水稻(Oryza sativa L.)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FK1S是以丰39S为母本,以含抗稻瘟病基因pi2的VE6219为父本进行杂交的,经过合肥市和海南省三亚市连续6年12代南北穿梭加代种植,通过分
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两优3313是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具有生育期适宜、抗倒性强、丰产稳产、制种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的新组合。介绍了两优3313试验示范种植过程中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每月下发的130项气候系统监测指数和荆州站1954-2016年的降水资料,逐一分析这些气候指数与汛期和主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相关性,选取相关系数〉0.3的指数作
为明确强筋小麦叶面不同追肥时期和次数的产量和品质效应,通过品种、喷洒时期的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叶面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次数的旗叶叶绿素含量、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
试验共设置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常规种植3个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研究分析土壤薄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能在增大土壤总孔隙度的同时,明显增加当量孔径>100μm的孔隙数量,改善大小孔隙的分布比例,是调节和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