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杭州的诗词创作与《诗四首》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也是独领风骚的诗人,郭沫若盛赞其“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毛泽东政暇赋诗,既展示了“器大声宏,志高意远”的领袖风采,也体现出他移情山水的纯朴,迷恋自然的洒脱,以诗自娱的情趣,以诗抒怀的儒雅。《党的文献》杂志1993年第6期以《诗四首》为题,首次发表了毛泽东写于杭州的《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这几首诗吟咏山水,独具特色,反映诗词余事的闲情逸致,彰显质朴率真的文人本色,呈现出一个“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为江海客”的毛泽东。

毛泽东在杭州的诗词创作


  毛泽东与浙江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期间,他就到过浙江。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他外出视察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命运的抉择与思考》中提到:“从建党初期首度赴浙到逝世前一年无奈的作别,毛泽东在他非凡的一生中,53次亲临浙江,在浙江度过了785个日日夜夜,留下了永恒记忆。”
  毛泽东从北京到地方,政务之余,适当休闲放松、调养身体也是应有之义。毛泽东喜欢登山,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几乎登遍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第三卷记载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的情形时写道:“这样坚持不懈,不仅游览了西湖名胜,还锻炼了身体,体重减轻了将近十斤。这对身躯高大偏胖的毛泽东来说,也是一个意外收获。”毛泽东登山览胜,被秀丽山水所吸引、所感染、所陶醉,诗意盎然,不断经营着他的诗词余事。
1954年毛泽东在西子湖畔

  2012年第5期《党的文献》发表王祖强《“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写于杭州的八首诗词》一文。这八首作品按创作时间顺序分别是:1955年《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1957年《七绝·观潮》;1959年11月、12月两首《七律·读报》和1959年11月《七律·改鲁迅诗》;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中,《七律·改鲁迅诗》属于改诗,其余七首则是原创作品。八首作品又可细分为“在杭州写”与“为杭州写”。两首《七律·读报》和《七律·改鲁迅诗》《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只是写于杭州,其创作缘起、作品内容都与杭州没有直接联系。而《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七绝·观潮》,不仅写于杭州,也是作者对杭州山水的游历体验,表达了对杭州風物的浪漫情怀。
  《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两首诗,最早由三联书店1986年9月版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所载林克《忆毛泽东学英语》一文披露。曾经担任过毛泽东国际问题秘书的林克回忆说:“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他在杭州休息时,游兴很高,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顶、莫干山等处。在攀登途中,他常常要停下来略作歇息,这时往往坐下来学习英语。在多次攀登北高峰之后,他曾诵诗一首(即《五律·看山》,略)。在攀登莫干山时,他口诵《莫干山》诗一首(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写道:“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发表了毛泽东作于杭州的《看山》等四首诗。在编辑过程中,曾走访林克,他回忆说:他陪毛泽东在1955年4月、6月、11月和1959年11月,曾四次去杭州,还一起爬过山。他又从1956年11月26日的日记中查到了抄录的《看山》《莫干山》《五云山》等三首诗。于是,林克肯定地判断这三首诗作于1955年,并说他在《忆毛泽东学英语》文章中,对《看山》(标题有误,即《莫干山》)等两首诗写作时间的回忆是不准确的。三首诗写于1955年,但具体写作日期不详,因而《毛泽东年谱》(1949—1976)在‘1955年’最后一条笼统写道:‘本年,作诗三首。’”
  关于《七绝·观潮》,《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写道:“199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拟在《党的文献》发表此诗,特地访问了林克,他凭回忆并查了自己的日记后告诉我们:1957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那天钱塘潮最为壮观,他曾陪毛泽东从杭州乘车去海宁七里庙观潮。毛泽东回来后不久就写了这首诗,写作时间可定为‘一九五七年九月’。”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把《七绝·观潮》的写作时间标为“一九五七年九月”。而《毛泽东年谱》(1949—1976)则印证了林克的说法:“(1957年)9月11日,上午,从杭州乘车到海宁县七里庙,观赏钱塘江大潮。下午,在返回的路上,又游钱塘江。后,作《七绝·观潮》。”
  另外,有一种说法,值得商榷。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省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当夜,毛泽东读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写下《七律二首·送瘟神》,创作日期标注为1958年7月1日。长期以来,不少人都认为《七律二首·送瘟神》写于杭州,如《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的陈东林所著《毛泽东诗史》、中国当代出版社2006年版的《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都说“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写了这两首诗。而据《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三卷中记载,1958年六七月之间,毛泽东没有离开北京,根本不可能在杭州写诗。加之浙江、江西是相邻省份,杭州与余江县一东一西,不存在“遥望南天”的情形。

《五律·看山》:名胜串诗景自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起笔就紧扣观潮之“观”,具体描绘钱塘潮涌的情形,写海潮初涨的实景。“千里”,极写钱塘江口外海面的辽阔。“滚滚”,既形海潮奔涌之状,又摹波涛隆隆之声。千里壮阔的波涛汹涌澎湃,滚滚翻腾而来,恰如杜甫《登高》形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描写潮水浩大的气势。“雪花”,即浪花。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也有“洞庭波涌连天雪”之句。“钓鱼台”,即钓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边,相传为东汉卢光隐居垂钓之处。海潮涌入钱塘江口逆江而上,涌积相推形成滔天巨浪,溅起雪白的浪花,好像要飞洒到钱塘江上游600里外的钓鱼台一样。此中景象本来就惊心动魄,加之诗人以如椽巨笔,把滚滚而来的海潮比作雪花翻飞,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美感,又以夸张的手法状写潮来天际,潮去极远,磅礴气势令人惊叹。这样,就将钱塘涌潮写得波澜壮阔、雄伟迅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人山纷赞阵容阔”,意为观潮的人们对钱塘潮的浩荡气势赞叹不已。“人山”,表明观潮时人山人海的场面与江潮同样壮观,互相映衬。“纷赞”,生动地描绘了人们面对钱塘大潮指点评说的场景。“阵容阔”,江潮喧腾,像千军万马排列成的阵容,显示出钱塘潮的神奇魅力和人们观潮的惊心动魄,体现了人对大自然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铁马从容杀敌回”,形容回落的江潮波光闪耀,犹如身披铁甲的战马从容不迫地杀敌回来。“铁马”,披有铁甲的战马,形容雄师劲旅。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有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毛泽东久经沙场、南征北战,炮火硝烟时常萦绕于怀。在长征途中《十六字令三首》咏山时,情不自禁地用大海波澜形容山势,用战场画面状写山景:“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面对钱塘大潮,曾经指挥千军万马的诗人,不免又似乎置身于金戈铁马的战场,就像看到了“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铁血雄师胜利归来,那样熟悉,那样感慨。这就不难理解,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他在《念奴娇·井冈山》中慨叹:“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七绝·观潮》屬即兴之作,风格雄健,纵横捭阖。这首诗既见物又见人,不仅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潮的浩大气势,而且写出了人们观潮的壮观场面。艺术表现上虚实结合,写了潮起潮落的全过程,既有眼前实景,又有极度夸张,相得益彰。这样的诗作,让人们真切领略到了毛泽东诗词深沉、深刻之外的清新自然、闲适飘逸。
  (责任编辑 黄艳)
其他文献
南京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此有必要借助本地博物馆的力量来发展和完善南京传统手工艺文化市场。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有助于手工艺更好地传承发展,也有助于博物馆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西赣南采茶戏,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因为源自民间歌舞,所以从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民间和平民化的特点。由传统的采茶戏来演绎《一个人的长征》这样的革命历史题材,并且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风貌,得益于以导演张曼君为首的创作团队,在固本中求变、求新的艺术追求。该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题材创作带来诸多启示。
高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又名戈甲戏、九角戏等,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其丑角的表演最具吸引力,影响范围最广,是我国戏曲艺术独具特色的表演行当。郑板桥在论石刻艺术时说:“一丑字,则石之千姿百态,皆从此出。”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丰功伟绩,这段我们刚刚共同经历的历程有着许多生动故事与可歌的人物,更富含时代特有的内蕴和历史的深远意义。艺术是时代的表达,甚至足以通过艺术家的发现与思考,以人物形象和情感开掘为载体,表现出更加深沉、感人的艺术力量。在近年许多的扶贫攻坚作品中,江西省歌舞剧院的《山茶花开》(编剧步川,导演傅勇凡,作曲石松)就是一出激动人心,令人动容的不凡力作。
6月27日上午,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季平杰,省委副书记杨东奇等省领导来到山余博物馆。参加“让党旗永远飘扬——山余省庆祝中国典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开展仪式。并重温入党誓词。上年9时30分许。刘家义。李平杰等走进者博物馆大厅。大厅正上方。鲜红的党旗和金色的党徽熠熠夺目。中国美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标炽摆放在台阶正中。
祖国南疆广西有壮、汉、苗、瑶、侗、水、京、仫佬、仡佬、毛南、回、彝12个世居民族,孕育出具有民族性、多元性、交融性和开放性的广西文化。历史上广西的地理、社会、经济和多元民族文化因素促成了唱腔与表演特色鲜明的广西戏曲的创生发展。
2018年6月12日,习主席登上刘公岛,在参观甲午战争博物馆后语重心长地说,“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当前我国虽然处于和平状态,但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如果战争打起来,甲午海战的耻辱历史会否重演?这是对每一名中国军人的胜战之问。对此,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昭示。
5月19日,家住淄博市张店区怡海世家的业户王惠敏给市城市管理局寄来一封感谢信,感谢该局解决了其家中楼梯维修难题。原来,该局工作人员宗庆春入户走访时,得知王惠敏家中楼梯已坏了半年,由于楼梯生产厂家倒闭,她跑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配件。宗庆春当即表示会想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问题。他把需购买的配件拍照并量好尺寸,找到一家维修公司专门定做,第二天工人就上门安装好了。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发展市域铁路是必要的。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接近60%。我扪的目标是从现在起到2030年,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相当于现在的城市发达国家。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承载力弱等“城市病”愈发凸显。因此,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市域(郊)铁路是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途径,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需要。
对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并创造百年辉煌的科学把扼,既要看外在条件,更要看内在因素;既要看本质可能性,更要看实践必然性看中国共产党所处的条件与环境。我们党的一百年,是在既有助力又有阻力、既有麵又有挑战的条件下走过来的。一方面,一路走来荆棘丛生,发展道路曲折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