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们在认真做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许多思考和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打造家教队伍为基本保证,以课程建设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个案研究为突破口的家庭教育工作之路。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家教团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
如何引领家长、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家教队伍是关键。因此,学校先后打造了四支家教队伍,一是家长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二是家庭教育指导小组,三是班主任参与的授课队伍,四是全体教师参加的家教队伍。每一支队伍有各自的职能,校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方案、宣传学校、呼吁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对家长讲座、对教师指导;后两支队伍负责给家长系统授课、课题及个案研究等等。为了打造这几支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让老师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跟前沿成果保持一致。学校采取了“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校曾派出两人到北京参加了专业培训,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资格;先后聘请了牛琳、姜惠芳、姜明秀、单宝忠、曲振国、孔屏(《牵手两代》一书的作者)等10位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先后选派10名热心于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同时我们倡导教师自学,学校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影像资料,分发到老师手中,定期举行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学校从06年开始累计开课80余课时,老师撰写家教案例达百余篇,给家长系统讲授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校给每位授课老师进行了现场录像,让他们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找出不足,提高授课能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使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学校成立了“家长课堂”和“亲子课堂”。课程内容以“青苹果讲堂”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自主开发和整合为主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组织授课材料;在授课形式上,根据年级不同和老师的风格特点分别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亲子互动式等方法。要求教师做到与家长进行平等、朴实、真诚、虚心的对话,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
二是创造性开展家长作业制和考评制。即做到每期培训必有作业,并建立了家长作业档案,每学年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考查,做到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毕业。
三是定期出版《家庭教育报》,为家校联合、亲子沟通搭建平台。让家长谈、教师谈、学生谈,达到零距离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理解,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2006年开始,我校成功出版了多期家庭教育报.该报开设“本期话题、案例选萃、家教误区、疑难会诊、心灵驿站、家长课堂、教子心得”等栏目。报纸多数稿件来自于家长、教师和学生,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确保了内容的可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及时积累梳理家长、教师的工作案例、教育反思、学习心得等,编写的《生活中的家教》一书,并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家长学习、培训的第一手资料。
三、深化课题研究、个案研究,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棘手问题
一是学校成立一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和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负责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如“优秀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的表现及成因调查”等,然后将调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分析,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并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结果通过家庭教育报、家长沙龙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家长。
二是学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申报了“家庭教育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成因及指导”这一子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基于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梳理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发放调查问卷、个体咨询、座谈会等研究方法,科学的论证现存问题的成因以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帮助家长寻求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对个体的成就期望及其相关的反应、关注重点;是否受家庭的经济因素、父母学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如果存在,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确定一定的个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个体行为及障碍(态度、情感发展、自我概念、自尊水平、注意力等)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现在该课题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开展家庭教育叙事活动,让老师们平时注重记录成功或者失败的教育案例,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锁定一两个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追踪和指导,记录其成长和转变的具体事例,用事例和细节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通过几年的努力,家长的素质明显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家长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教子方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扩大,从几年前的生源不足,到现在的班班爆满,容纳不下。
在成绩面前,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家庭也会发生众多变化,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转化后进生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学校是一条科学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家教团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
如何引领家长、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家教队伍是关键。因此,学校先后打造了四支家教队伍,一是家长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二是家庭教育指导小组,三是班主任参与的授课队伍,四是全体教师参加的家教队伍。每一支队伍有各自的职能,校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方案、宣传学校、呼吁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小组负责对家长讲座、对教师指导;后两支队伍负责给家长系统授课、课题及个案研究等等。为了打造这几支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让老师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跟前沿成果保持一致。学校采取了“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校曾派出两人到北京参加了专业培训,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资格;先后聘请了牛琳、姜惠芳、姜明秀、单宝忠、曲振国、孔屏(《牵手两代》一书的作者)等10位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到校指导;先后选派10名热心于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同时我们倡导教师自学,学校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和影像资料,分发到老师手中,定期举行交流活动,让老师们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学校从06年开始累计开课80余课时,老师撰写家教案例达百余篇,给家长系统讲授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学校给每位授课老师进行了现场录像,让他们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找出不足,提高授课能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使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学校成立了“家长课堂”和“亲子课堂”。课程内容以“青苹果讲堂”系列教材为依托,以自主开发和整合为主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组织授课材料;在授课形式上,根据年级不同和老师的风格特点分别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参与式、亲子互动式等方法。要求教师做到与家长进行平等、朴实、真诚、虚心的对话,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
二是创造性开展家长作业制和考评制。即做到每期培训必有作业,并建立了家长作业档案,每学年组织家长进行一次家庭教育知识考查,做到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毕业。
三是定期出版《家庭教育报》,为家校联合、亲子沟通搭建平台。让家长谈、教师谈、学生谈,达到零距离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理解,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从2006年开始,我校成功出版了多期家庭教育报.该报开设“本期话题、案例选萃、家教误区、疑难会诊、心灵驿站、家长课堂、教子心得”等栏目。报纸多数稿件来自于家长、教师和学生,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确保了内容的可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及时积累梳理家长、教师的工作案例、教育反思、学习心得等,编写的《生活中的家教》一书,并由《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家长学习、培训的第一手资料。
三、深化课题研究、个案研究,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棘手问题
一是学校成立一支由班主任、指导教师、学生和专业科研人员组成的调查组,负责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如“优秀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家庭沟通状况的调查”“不良家庭教育方式的表现及成因调查”等,然后将调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梳理分析,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特点,并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结果通过家庭教育报、家长沙龙等形式及时反馈给家长。
二是学校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申报了“家庭教育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成因及指导”这一子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基于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梳理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追踪、发放调查问卷、个体咨询、座谈会等研究方法,科学的论证现存问题的成因以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帮助家长寻求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对个体的成就期望及其相关的反应、关注重点;是否受家庭的经济因素、父母学历、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如果存在,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确定一定的个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个体行为及障碍(态度、情感发展、自我概念、自尊水平、注意力等)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现在该课题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开展家庭教育叙事活动,让老师们平时注重记录成功或者失败的教育案例,学习案例分析的方法,也可以锁定一两个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追踪和指导,记录其成长和转变的具体事例,用事例和细节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通过几年的努力,家长的素质明显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视,家长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教子方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校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声誉不断扩大,从几年前的生源不足,到现在的班班爆满,容纳不下。
在成绩面前,我们清醒的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家庭也会发生众多变化,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这也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转化后进生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创建特色学校是一条科学的教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