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医生要加强围术期心脏超声学习

来源 :麻醉安全与质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ny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超声可即时直观评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是围术期循环管理,特别是心脏手术重要的监测与诊断工具,但是目前其应用与推广还有待加强.基于麻醉学专业特点,围术期心脏超声应用分为初级(TTE-FOCUS)、中级(Basic TEE/TEE-FOCUS)和高级(Comprehensive TEE)3个层次.呼吁尽快建立起更多有资质的围术期心脏超声培训基地,并根据这3个层次,制定规范统一的培训目标、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此举有助于麻醉医生根据不同的需求及能力,参加相应的围术期心脏超声技能培训和认证考核,从而推动该项技术的应用与普及,提高麻醉学科的声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基于核心能力的护士分层培训实施可视化目标干预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手术室、急诊科、ICU、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等目标科室34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护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使用显著改变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及预后,但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使得无治疗缓解(TFR)成为CML治疗研究的新目标.逐年增
目的探索食管鳞癌(ESCC)基因调控机制以寻找诊治相关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整合GEO数据库中ESCC基因芯片数据集获得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分析,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后筛选出核心DEGs。利用GEPIA进行表达差异及生存分析,经UALCAN验证差异分析结果。结果33例ESCC组织及15例正常组织中筛选出86个DEGs。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功能主要涉及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分析网络
目的: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我国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心血管病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1日基线未患心血管病的40~74岁的202179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人群。本研究比较的筛查策略包括:策略1,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20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流程图的定性筛查策略;策略2,在40~74岁人群中采用2019年《中国心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影响逐渐被医学院校所关注,网络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地位变得极其重要。目前根据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师生面临的网络教学相关问题,发现影响网络教学的因素有多方面,师生间、学生间交互性不够,网络课程内容和呈现形式单一,教学管理监督制度有待改善,学习效果评价不够客观全面,教师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等问题。由此提出以下策略:我校网络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学习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将单纯讲座转化为协作和交流模式,将教学评价的监督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α2巨球蛋白(α2-MG)、淀粉样蛋白A(SAA)和脂代谢指标等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9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住院患者197例,分为单纯糖尿病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MCD组,n=13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MCD组,n=65),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NGT组),检测各组α2-MG、SAA、RBP4水平并进行比较,选择多个可能对微血管病变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二分类l
目的分析加速术后康复(ERAS)理念下多模式镇痛应用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01/2021-01期间住院治疗的102例LP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纳术后常规镇痛,观察组采纳ERAS理念下多模式镇痛,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 2 d、 3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SQI评分均
目的探讨无肌松联合喉罩在小儿眼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其对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06/2020-09期间住院行眼科斜视矫正手术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衡分为对照组(A组,n=40)和试验组(B组,n=40)。A组使用肌松药常规静脉诱导,B组不使用肌松药诱导,2组均使用喉罩通气。对比2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在观察术毕(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
目的: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第10版(ICD-10),通过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探索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主要亚型分类的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研究所采用的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均来源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UKB)。共纳入年龄在40~69岁的380083个样本,其中对照组是没有任何心血管疾病(不具有以字母I开头的ICD-10代码)的246437个样本,心血管疾病五大
1患者资料患者,女,49岁,身高158 cm,体质量45.6 kg。因胸闷10余天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提示腹膜后左腹主动脉旁及髂血管旁多发、融合富血供结节及肿物。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心率(HR)80次/min,呼吸频率(RR)20次/min,血压(BP)173/113 mmHg。高血压病史6年,最高BP 180/110 mmHg,未规律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