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感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感悟:情景创设不应牵强化、庸俗化.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导入.合作学习不应该为合作而合作,要真正让小组合作在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走形式主义.要把握好評价表扬的尺度,课堂表扬不要太多太滥.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感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顺势深入人心;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得到验证;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课程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开发等.同时,我们在解读新课标、观摩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以及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时常也能听到、看到、遇到课改的一些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课标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感悟之一:关于“情景的创设”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于是乎在这种课改潜能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十分重视“情景的创设”,不管是习题课、概念课、应用题课还是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情景的创设”,上课一开始往往呈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学习新课……为此,不少教师都要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方设法去创设一个“情景”.当然一个好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也能够化解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然而我们在充分认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偏差,并非是所有的课的导入都必须有一个“情景的创设”.《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绝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
  因此我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首先要注意:情景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景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景牵强化、庸俗化.其次,“情景的创设”必须目的明确,切忌在情景中“兜圈子”“绕远路”.
  (二)感悟之二: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验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提倡合作学习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代名词.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在大多数的教师观念中,合作学习主要适宜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的完成,因而课堂中呈现出来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同学们“合作”找出老师布置的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中的哪一页然后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这显然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简单的任务根本无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方式更多的应该是在当学生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应用,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国外已有的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方式适宜于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认知学习任务,适宜于绝大多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另外,如果教学目标本身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的话,那么,就更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在一般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形式.当老师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些老师说,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也来自以上原因.因此我们在小组合作时,一要把握好时机,二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三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四要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真正让小组合作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
  (三)感悟之三:关于“课堂评价”
  标准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多用激励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如今的一些公开课课堂上,每当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我们常能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表扬声,然后全班学生“啪啪啪”的鼓掌声,因此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有的还能在额头上得到一颗五角星,更有的还能得到老师准备的一份意外礼物!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教师已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感领域,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注重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其实,过多外在的鼓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持久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赞赏实在太多太滥,它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必然带来更多的迷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评价的尺度,不要过多过滥,当然也要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回答,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回答和解题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然后再作评价.在一定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不必匆忙地作出评价,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定,要善于接纳学生,乐意听学生说,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当前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浅谈几点见解.  一、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数学的教学过程是老师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数学教师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撑了腰.它告诫我们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为数学教师要顺应历史潮流,转变思想观念,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积极参与教改,提高学困生思想文化素质
【摘要】为提高职中数学的教学质量,解决职中数学教学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接轨,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数学基础相接轨,成绩评价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接轨三个方面对职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 职中;数学;接轨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抱着“学一门技术”的愿望来就读的.因此,在职业学校,学生往往对专业课较重视,而对数学这类文化课较轻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是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提出后,各个高校都在极力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因数学抽象性较强,所以很多高中生在学习时总会感到手足无措.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数据、资料进行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便出现了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关键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新兴学科,各本科高校在近十年的专业发展中根据市场需求、学生素质、学科前沿来不断探索不断改革。尤其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更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近年来的培养方向,但是最初的专业设置当中多以技术层面的课程为主,直至近几年才加入了艺术类课程的培养计划。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到现在,艺术培养不再是技术界和教育界认为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很多高校已经多次修改教学计划将艺
【摘要】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大学生有效数学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了调查,从数学学习的五个重要环节(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系统小结)总结出普遍有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其包含三个维度:数学元认知、数学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数学学习方法.同时根据调查揭示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学习策略;数学学习策略;有效数学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