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紧密联手,于2007年8月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实施这一项目既是密云县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首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此项目实施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项目内容的设定遵循青少年儿童的认知成长规律,尊重密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需求,在6个领域开展专题研究,包括幼儿入学准备素质提升计划、小学阶段学生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计划、初中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诊断研究、高中学校绿色升学率研究、心理健康与班主任工作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研究。我们力求通过行动研究,实现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密云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育专业和高校科研优势,组建了近500人的专业团队,将成熟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基础教育实践中,与密云县53所幼儿园、66所中小学的2000多名校长、教师、教研员一起深入研究,推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2009年,北京市密云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为全国提供了有示范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如何确定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是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后,课题组针对密云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对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证,形成了初步的指标体系方案。该指标体系遵循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的原则,采用CIPP模式的设计思路,立足社会人口发展的大背景,着重背景、投入、过程、产出四个方面,强调指标体系的简便、可行、易操作,突出定性与定量指标的有机结合,既发挥每一个指标数据的独立性监测作用,也充分发挥指标与指标之间关联性的整体评估作用,力求全面反映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状况,实现系统决策、过程激励、效果反馈及监测评估等功能。
如何推进密云县走向基础教育现代化?6个领域35个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向我们展示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成果,证明了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揭示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有了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导,就能够探索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教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密云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教育专业和高校科研优势,组建了近500人的专业团队,将成熟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基础教育实践中,与密云县53所幼儿园、66所中小学的2000多名校长、教师、教研员一起深入研究,推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2009年,北京市密云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为全国提供了有示范意义的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如何确定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是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认真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后,课题组针对密云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对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论证,形成了初步的指标体系方案。该指标体系遵循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的原则,采用CIPP模式的设计思路,立足社会人口发展的大背景,着重背景、投入、过程、产出四个方面,强调指标体系的简便、可行、易操作,突出定性与定量指标的有机结合,既发挥每一个指标数据的独立性监测作用,也充分发挥指标与指标之间关联性的整体评估作用,力求全面反映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状况,实现系统决策、过程激励、效果反馈及监测评估等功能。
如何推进密云县走向基础教育现代化?6个领域35个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向我们展示了高等院校与基础教育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成果,证明了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揭示了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核心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有了现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导,就能够探索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