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 ——题记 我坐在床上,从窗户向外望,月亮是那么的亮。照在我身上,却黯然失色。我低着头,泪水又落下了。很久以前的李白说了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我要说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泪双颊”。 床边的语文试卷醒目地张开在那里,鲜红的分数是用我的汗水换来的,但为什么却只有这么点儿呢?我半个学期来的努力,所流的汗水,所费的心血,难道就只值那么一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
——题记
我坐在床上,从窗户向外望,月亮是那么的亮。照在我身上,却黯然失色。我低着头,泪水又落下了。很久以前的李白说了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我要说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泪双颊”。
床边的语文试卷醒目地张开在那里,鲜红的分数是用我的汗水换来的,但为什么却只有这么点儿呢?我半个学期来的努力,所流的汗水,所费的心血,难道就只值那么一点?眼睛像个井,刚被擦干的双颊又湿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那么在意自己的成绩。这样一个分数是第一次,我觉得它就是我今生的耻辱。我不怕被爸爸妈妈看后说我怎么怎么样,更不怕他们打我,我只是后悔自己为什么那时答题不快点,搞得那么多题没答,即使字写得潦草点,那也不会扣那么多分了。我不敢哭出声来,我怕会惊动到月亮,怕它会发出更冷的光。
老师那失望的脸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白天发试卷看到的那张失望的脸。我想老师是料想不到的,但它的的确确已经发生了。被月光照得发白的试卷就像脸上的两行清泪那样冰凉。
“为什么这一次考得那么少的分数呢?”好友的话也涌出我的脑海。那时,我满脸沮丧,泪都快流下来了,好友也不再多说。不但是她,可能全班同学都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一次的分数那么少吧。泪不断,擦的纸丢了一地。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白月光,照在我的脸上,那么亮,却那么惨白。
其他文献
一、“室”“轩”意味品读 1.蓄势 师:上节课,我们对第一个“含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我们注重的是准确。这堂课主要是对第二个“含意”的把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项脊轩志》,那什么叫“志”呢? 生:记。 2.揭秘 师:记,记项脊轩。这篇文章写的是项脊轩,或者是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这篇文章称项脊轩名称的时候,除了这个项脊轩的“轩”,还有什么另外的名称吗? 生:室。(师投影,突出原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把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对每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目标要求。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具体怎样操作,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学习任务群”主要由“主题”“情境”“任务”“活动”“测评”五大板块构成,教师确定主题,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设定不能太“宏大”,否则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又不能
在文言文教学上,许多老师大胆创新,有所突破,这是好事。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参与的欲望总是不强,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课堂;许多学生学文言文和学外语一样,感觉很吃力,很陌生,他们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一样都听不懂。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思考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学成绩,逐步使差生消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扩展学生思维向度。 一、文言文教学为什么要扩展学生
如果你要问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快、更高、更强”是指运动员要有更高的境界,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它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奥运圣火首次在中国的心脏——古老的北京城熊熊燃起。来自希腊雅典奥林匹亚山麓下的圣火,穿越历史时空,折射着和平、友谊、勇气的光芒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汉字的运用能力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汉字视角(即运用古文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介绍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探索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解读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字”在中国语文研究传统中曾有高度评价。“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间深笃情意的一篇抒情性祭文。 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着重叙述死者的功业,由于一般的祭文往往是应和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作番无悲之痛,无泪之哭,不哀之嚎。因而常常浮而不实,夸而失信,缺乏感人的力量。袁枚主张诗文要写“性灵”,加之他与三妹情深意淳,三妹又遇人不淑,命运乖蹇,过早地去世,且葬身异乡,所以这篇祭文是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大显著亮点,居18个任务群之首。它贯串高中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品中,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部。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12本名著阅读考查作品中,也有这部不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老课文,虽历经几十年社会文化变迁的风雨,受过多次教材课文调整的冲击,都顽强地“生存”下来,屹立不倒,并且依然勃发着郁郁生机。这些经典的文本,给了数代中学生精神上的滋养、智慧的启迪和文化的熏陶,成为整个民族文化宝库中共同的记忆。这些课文,虽为老井,波光依然粼粼;虽为旧矿,珠玉依然生辉。然而,令人尴尬的一个现状却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界对这些文本的解读似乎还“定格”在它们刚刚被选入教材
一 《故都的秋》宜细品,不宜朗读;宜二三文友在月夜或静室煮水烹茗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话,不宜在课堂或会场声嘶力竭唾沫飞溅地宣讲。 《故都的秋》是诗,是画,极平凡普通的小景物中透着文士的高雅,高雅的背后又透着浓浓的悲凉。 二 郁达夫先生有一种浓重的生命悲凉意识。他三岁时,父亲去世,死亡的阴影过早地印在他幼小的心底。他十七岁随兄游学日本,一去十年,思国念家,饱受孤独。在异国他乡,由于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