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地下建筑通风系统数值模拟及节能研究

来源 :能源与节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贵州省一大型水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热负荷相对集中的发电机层以及湿负荷相对集中的水轮机层洞室进行三维建模,并建立CFD流场仿真模型,依据水电站地下厂房离线测试数据,进行厂房模型边界条件的前处理设定,对不同通风系统运行工况下的温湿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获取各指标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结合夏季气候参数变化情况,对通风系统进行节能特性的研究分析,通过不同工况的运行组合实现通风系统能耗大幅降低的目的 ,在保证厂房温湿度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节约运营成本,降低能耗,提升节能效果.
其他文献
光子系统在两个及两个以上自由度同时存在纠缠的现象称为光子超纠缠,超纠缠态在量子信息处理中,尤其是在高容量量子通信中,具有许多至关重要的应用。特别地,在时间自由度上编码的单光子时间片段(time-bin)量子位在长距离传输时对于信道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因此,研究涉及time-bin自由度的光子超纠缠态制备与操控是量子信息处理基础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与双边光学微腔的耦合系统,设计了一种
为了严谨地收集保定地区太阳能资源数据,以便为光伏电站部件的区域性优化提供指引,实验在保定市区建立了一套太阳能监测系统,收集了2018-2020年的资源数据,分析了太阳能辐照度与辐射量、时长的关系,发现辐射量随辐照度区间的提升而升高,继而降低,[600,1000)辐照度区间的辐射量均值比例合计54.53%,研究光伏组件在此区间的光电性能是首要的;时长随辐照度区间的提升而降低,光伏组件有44.67%的时长是在小于200W/m2的低辐照度下发电的,研究低辐照度下光伏组件的光电性能、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是有必要的;电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中国1997-2017年能源效率值进行测度,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能源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表明:中国能源效率整体处于中上等水平,东部片区呈“急剧-递增型”、西部片区呈“平稳-提高型”、东北部片区呈“突变-延长型”、中部片区呈“波动-递增型”的演变规律;高效区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较高效区和中效区主要布局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低效区在中西部地区最为常见;中国能源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其空间关联性先增
煤矿开采时,选择合适的采煤工艺对于保证开采效率十分重要.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现有的采煤工艺可分为普采工艺和综采工艺.详细分析了常见采煤工艺的适用条件,为采煤工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原煤的洗选比例也要提高.中国很多选煤厂能力有限,保证选煤机械设备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分析了选煤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的要点,以期减少选煤机械设备运行中的故障,从而保证选煤厂稳定的煤炭洗选量.
当前,中国煤矿企业面临着浅部煤炭资源即将开采殆尽的状况,为了解决煤炭资源短缺问题,煤矿向更深处开采,使得开采难度加大,风险较高,事故频发.对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进行了概述,详细阐明了煤矿采煤生产中防尘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煤矿采煤生产中的防尘管理策略,为中国煤矿企业防尘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针对司马矿1218工作面瓦斯问题严重、煤柱过宽导致资源浪费等现状,提出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结合现场条件对切顶卸压和沿空留巷进行了重点设计,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后,工作面在0~80m时巷道累计顶板下沉量、巷道煤体侧最大集中应力变化幅度最大,80 m往后逐渐变小,并在350 m往后趋于稳定,说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顶板围岩变形.
小煤柱沿空掘巷是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布置低应力巷道的有效手段.以官地矿28417工作面为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小煤柱沿空巷道的变形机理,基于超前支承压力分布曲线与塑性区分布,判别小煤柱是否为稳定状态.基于研究成果,结合28417工作面顶底板条件,提出3种巷道加固方案.经现场实测,加固后的回采巷道可有效抑制围岩变形,满足正常回采需要.
水下通信技术在海洋资源探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水下有线光纤通信、水下无线电通信、水声通信和水下无线光通信等通信方式。其中水下无线光通信具备通信速率高、传输距离远、关键器件功耗低、通信设备体积小、传输信息容量大等优点,而以蓝绿光作为无线光通信的载体,其在水下的穿透性远优于其他光波段,因此水下蓝绿光通信是一种最适合深海信息传播的通信方式。本文针对水下无线光信道双向数据传输的后向散射干扰问题,提
以位于高应力区的中煤塔山煤矿3-5#层30515工作面为例,在分析其典型巷道地质条件、围岩强度分析及地应力测试等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进行了该典型巷道模型的构建,并分析了工作面回采后煤柱支承压力分布及典型巷道掘进时的煤柱支承压力分布,最后进行了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类似动压巷道科学支护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