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亨利·摩尔(1898-1986)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所创作的众多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为现代雕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母与子”系列雕塑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摩尔(1898-1986)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之一,其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所创作的众多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为现代雕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母与子”系列雕塑贯穿了他的整个雕塑生涯,从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人本主义的坚持以及对生命活力的强烈感受,他从大自然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中汲取灵感,所创造出的作品形式独特,语言温和,不断震颤着观者的心灵.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兜率天的弥勒菩萨属于弥勒的上生信仰,最早起源于犍陀罗地区,后广泛流传于中亚、西域以及中国。《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是上生信仰的唯一经典。犍陀罗的兜率天上弥勒的造像是早期上生信仰的被形象化的产物。本稿以弥勒上生信仰为中心,探讨犍陀罗兜率天的弥勒造像表现方式与特点。 关键词:兜率天、上生信仰、禅观、弥勒 弥勒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弥勒于兜率天宫的情景为上生,在娑婆世界的情景为下生,
内容摘要: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有三块7-8世纪时期的灰泥饰板浮雕狩猎图,其主题、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带有明显的萨珊波斯艺术的特征。中国现存的石窟雕塑、墓葬壁画和一些散落海外的萨珊波斯艺术品上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交流和融合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之上文化交流的繁盛,亦体现了萨珊波斯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浮雕、灰泥饰板、狩猎图、萨珊波斯、波士顿美术馆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Museu
寿山石薄意雕刻作品素以“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而著称,融诗、书、画于一体,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独特艺术.长期以来,关注薄意的历史起源以及文化背景的人很多,包括流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过伸复位后应用胸腰椎牵引式支具及背伸式支具外固定以观察固定前后患者受压缩的椎体高度丢失率、疼痛症状,对这两种外固定支具的固定效果进行评估,评
内容摘要: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品特别是雕塑作为“扮演记忆舞台的一个角色”这样的功能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一般来说作品承载了作者的记忆。但是,当今的艺术创作却经常显现出主体性(以作者为中心)缺失的问题。“作者之死”原是一个文学理论概念。1967年,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发布文章,或者说是一篇随笔——《作者之死(英语:The Death of The Autho;法语:Le Morte d’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