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2
摘 要 本文通过在广州市各级艺术体操比赛中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和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广州 少儿艺术体操 教练员 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总体进展缓慢与项目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其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近五年在广州市各级艺术体操比赛中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广州市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和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开展情况
广州市艺术体操项目没有专业或半专业队伍,各区的艺术体操队伍均以业余训练开展。自2012年至2015年期间,广州市曾有9个区开展过艺术体操训练,并组织少儿运动员参加市级的艺术体操竞赛。其中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花都区等地区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开展较好,不管在参赛运动员人数和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有较好表现。但广州市其它地区的项目开展就比较滞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跟教练员的缺乏和流失有很大关系,有的地区非常支持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但碍于没有教练员或基层教练员业务水平不足,阻碍了少儿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
二、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基本情况
(一)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来源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州市的少儿艺术体操教练中又约有26.1%的教练员来源于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国家一级或以上),17.4%的教练员来源于业余艺术体操运动员(国家二级以下或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选班),39.1%的教练员来源于相关运动项目(体操或健美操),其他专业还包括舞蹈、幼师等占17.4%。由此可见,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中的多数教练自身没有经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由其他专项转项或仅接受过业余艺术体操训练的人较多。所谓,隔行如隔山,虽然不能完全以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判定其执教水平,但半路出家的教练员对项目的理解及对训练方法、手段的掌握势必对训练效果有所影响。
(二)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受教育水平情况
受教育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但可代表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它也预示着其指导训练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在能力。调查显示广州市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其中研究生学历4.3%;大学本科学历14人,比例为65.2%;大专学历4.3%;高中或以下26.1%。
(三)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专业技术等级情况
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等级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历和经验。调查显示,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等级较低,其中无职称的新教练比例为56.5%;初级教练员34.8%;中级和高级教练仅占4.3%。通过学历和职称等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多为刚毕业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教练员,且多数自身没有经过高水平的专业艺术体操训练。
(四)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业务情况
教练员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仅能够获取项目最新训练方法与前沿信息,还能了解此项运动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
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大多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业务水平上有很大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教练员的培训和再深造就显得更重要。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9%的教练员平均两年内只接受一次短期培训;参加2-3次培训的占30.4%;两年内未参加培训的为4.3%。由此可见,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再深造并的机会不多。究其原因,应与单位对项目重视程度不够,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关。
我们对基层教练员目前执教状态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练员对自己执教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为:专业知识足够,并有储备的为17.4%;专业知识刚刚够用43.5%;感到专业知识逐渐不能满足带队需要26.1%;感到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带队需要13%,可见,很多教练对自己目前的执教状态并不满意,同时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她们提高执教水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教练员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完全凭借自己对艺术体操运动的理解来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也是相当单调、落后。
三、广州市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
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负责选材、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专业人员。教练员对项目理论和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训练阶段的教练员。少年儿童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此时训练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执教水平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院校加大对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力度
目前,全国各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艺术体操专项的少之又少,就算是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体育院校进修,也有很多转项学习相关项群的其他项目,这就造成了体育院校对艺术体操教练员或从业者在源头上的培养出现不足,影响了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
(二)重视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支持与关注
艺术体操被称为地“毯上的芭蕾”,其项目特点和为训练者带来的好处众所周知。但由于此项目门槛偏高,以及长期以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重竞技,轻大众普及”的现实情况,使艺术体操运动在广州市乃至全国都处于缓慢发展的境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体育局部门和开展艺术体操运动的单位应更加重视和支持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宣传。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艺术体操教练员在此项目上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从而推动艺术体操运动的快速发展。
(三)鼓励在职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
教练员只有不断进修,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更好的执教,尤其是对于广州市的基层艺术体操教练来讲,本身非专业出身的比例就比较高,这就更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充电,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在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情况下可利用网络、期刊等各种途径了解项目最新动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项目的单位也应支持和鼓励教练员多参加业务培训或继续进修,逐步提高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
四、结语
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有赖于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但非专业出身比例也比较高,执教能力良莠不齐。在专业技术等级方面,多数教练员为无职称的新教练。为了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应积极鼓励在职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促进现有艺术体操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建议体育院校加大对艺术体操教练员和从业者的培养力度,各级体育职能部门重视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支持与关注,为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搭建良好事业发展平台,促进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雁,唐玲玲等.前苏联、中国艺术体操基础阶段训练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
[2]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在广州市各级艺术体操比赛中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和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广州 少儿艺术体操 教练员 培养
近年来,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总体进展缓慢与项目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其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近五年在广州市各级艺术体操比赛中的调研和走访,了解广州市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并针对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和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开展情况
广州市艺术体操项目没有专业或半专业队伍,各区的艺术体操队伍均以业余训练开展。自2012年至2015年期间,广州市曾有9个区开展过艺术体操训练,并组织少儿运动员参加市级的艺术体操竞赛。其中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花都区等地区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开展较好,不管在参赛运动员人数和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有较好表现。但广州市其它地区的项目开展就比较滞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跟教练员的缺乏和流失有很大关系,有的地区非常支持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但碍于没有教练员或基层教练员业务水平不足,阻碍了少儿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
二、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基本情况
(一)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来源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广州市的少儿艺术体操教练中又约有26.1%的教练员来源于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国家一级或以上),17.4%的教练员来源于业余艺术体操运动员(国家二级以下或体育院校艺术体操专选班),39.1%的教练员来源于相关运动项目(体操或健美操),其他专业还包括舞蹈、幼师等占17.4%。由此可见,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中的多数教练自身没有经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由其他专项转项或仅接受过业余艺术体操训练的人较多。所谓,隔行如隔山,虽然不能完全以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判定其执教水平,但半路出家的教练员对项目的理解及对训练方法、手段的掌握势必对训练效果有所影响。
(二)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受教育水平情况
受教育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但可代表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它也预示着其指导训练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在能力。调查显示广州市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其中研究生学历4.3%;大学本科学历14人,比例为65.2%;大专学历4.3%;高中或以下26.1%。
(三)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专业技术等级情况
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等级主要反映教练员的资历和经验。调查显示,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专业技术等级较低,其中无职称的新教练比例为56.5%;初级教练员34.8%;中级和高级教练仅占4.3%。通过学历和职称等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多为刚毕业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教练员,且多数自身没有经过高水平的专业艺术体操训练。
(四)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业务情况
教练员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仅能够获取项目最新训练方法与前沿信息,还能了解此项运动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
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大多不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业务水平上有很大欠缺,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教练员的培训和再深造就显得更重要。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0.9%的教练员平均两年内只接受一次短期培训;参加2-3次培训的占30.4%;两年内未参加培训的为4.3%。由此可见,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再深造并的机会不多。究其原因,应与单位对项目重视程度不够,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关。
我们对基层教练员目前执教状态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教练员对自己执教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为:专业知识足够,并有储备的为17.4%;专业知识刚刚够用43.5%;感到专业知识逐渐不能满足带队需要26.1%;感到专业知识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带队需要13%,可见,很多教练对自己目前的执教状态并不满意,同时感到力不从心,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方式来帮助她们提高执教水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教练员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完全凭借自己对艺术体操运动的理解来进行训练。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也是相当单调、落后。
三、广州市基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
教练员是训练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是负责选材、制定训练计划、组织计划的实施并指导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专业人员。教练员对项目理论和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发展,尤其是基础训练阶段的教练员。少年儿童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此时训练效果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执教水平是影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院校加大对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培养力度
目前,全国各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艺术体操专项的少之又少,就算是专业艺术体操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体育院校进修,也有很多转项学习相关项群的其他项目,这就造成了体育院校对艺术体操教练员或从业者在源头上的培养出现不足,影响了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的数量和质量。
(二)重视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支持与关注
艺术体操被称为地“毯上的芭蕾”,其项目特点和为训练者带来的好处众所周知。但由于此项目门槛偏高,以及长期以来我国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重竞技,轻大众普及”的现实情况,使艺术体操运动在广州市乃至全国都处于缓慢发展的境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级体育局部门和开展艺术体操运动的单位应更加重视和支持艺术体操运动的开展,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宣传。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艺术体操教练员在此项目上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从而推动艺术体操运动的快速发展。
(三)鼓励在职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
教练员只有不断进修,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更好的执教,尤其是对于广州市的基层艺术体操教练来讲,本身非专业出身的比例就比较高,这就更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充电,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在不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情况下可利用网络、期刊等各种途径了解项目最新动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展项目的单位也应支持和鼓励教练员多参加业务培训或继续进修,逐步提高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队伍执教水平。
四、结语
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有赖于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广州市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但非专业出身比例也比较高,执教能力良莠不齐。在专业技术等级方面,多数教练员为无职称的新教练。为了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更快更好的发展,基层教练员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应积极鼓励在职艺术体操教练员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促进现有艺术体操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建议体育院校加大对艺术体操教练员和从业者的培养力度,各级体育职能部门重视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支持与关注,为基层艺术体操教练员搭建良好事业发展平台,促进广州市艺术体操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雁,唐玲玲等.前苏联、中国艺术体操基础阶段训练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6).
[2]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