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大道”走进化学课堂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6034699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四种散落的盐通过一种拟人化、娱乐化的方式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星光大道”娱乐节目的应用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而学习小组的安排、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竞争、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验展示等,促进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的锻炼,学习效果非常好。
  关键词:星光大道;碳酸钠;碳酸钙;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8-0071-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8.024
  一、前言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几种常见的盐”,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四种盐。内容比较散,知识点比较零碎。很多化学教师在讲授这一节时,一般将这四种盐分成四部分先后介绍;也有的根据盐的组成上的共性,分成两类学习:一类是氯化钠,一类是碳酸盐。或者一类是钠盐,一类是碳酸钙。而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采取的是拟人化和娱乐化的方法,多名同学分别代表四种盐来争夺“星光大道总冠军”。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采用多种表演形式(讲解、板演、实验、提问),进行公平竞争,最终“碳酸钙”以绝对优势胜出,成为了“星光大道”的“总冠军”。笔者巧妙设计,令学生耳目一新,换来了学生的精彩生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物质在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3. 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资料查阅、上网搜索和参观访问,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 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竞争、协调,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几种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使命感。
  2. 通过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介绍,促进学生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决心。
  3. 通过四个小组的整体策划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CO32-的检验方法。
  四、课前准备
  (一)实验准备
  1. 仪器:试管,试管架,增氧酒精灯,酒精灯,烧杯,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胶头滴管。
  2. 药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氯化钠,稀盐酸,澄清石灰水,酚酞试液。
  3. 道具:四张分别写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的名字和化学式的牌子,麦克风,亮分牌。
  (二)课前自学单(部分)
  第七章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略。
  【自学指导】
  1. 氯化钠:略。
  2. 碳酸钠:略。
  3. 碳酸氢钠
  【友情提示】 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三)碳酸钙
  【当堂检测】略。
  (四)小组分配
  50名学生共分成5组。第五组为评委组7人,第一组到第四组各10人。剩下的3人中,其中1人为主持人,2人统计分数。课前小组长抽签确定了展示顺序:第三组介绍氯化钠;第一组介绍碳酸钠;第四组介绍碳酸氢钠;第二组介绍碳酸钙。
  (五)教室布置(如图2所示)
  五、教学过程
  (一) 赛前准备
  (教师)“咦——”,欢迎步入星光大道。有请主持人。
  (主持人)下面进入第一关:闪亮登场。比赛规则是:四位选手分别介绍自己的名字、化学式、性质以及用途。介绍的形式多样、方式多样。形式新颖、介绍清晰全面者,得分高。四位选手各就各位。
  (二)闪亮登场
  (第三组代表同学:胸前挂着牌子)我叫氯化钠,俗名叫食盐,化学式是NaCl(板书)。我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生活上我是调味剂,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能做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早上,花样层出的小咸菜,更离不开我的功劳。而且,我也能做防腐剂,能杀灭细菌,保护肉类等食品不变质。没有我,就不能维持细胞代谢、各种器官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大家说,我重要不重要啊?(齐答)重要。
  (第一组代表徐同学:胸前挂着牌子)我叫碳酸钠,俗名叫纯碱,化学式是Na2CO3(板书)。我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生活中我也叫苏打,大家经常喝的饮料“苏打水”就是我制造的。我厉害吧!我还有更厉害的呢。家里面蒸馒头加入我后,变得疏松多孔,好看又好吃。原理就是我能把发酵产生的乳酸反应掉,从而使馒头没有酸味,而馒头上的“千疮百孔”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钻出来的。我在工业上用途也非常广泛,是“三酸两碱”中重要的一员,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而我的制法一直被英、美、法、德等国家垄断。直到20世纪40年代我遇到了我的恩人——侯德榜先生,他对我的制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创造了“侯氏联合制碱法”,这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第一组两名学生摊开自制的书法作品,如图3所示)(学生)鼓掌。
  (第四组代表侯同学:胸前挂着牌子)我叫碳酸氢钠,俗名叫小苏打,是碳酸钠的“弟弟”,化学式是NaHCO3(板书)。我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碳酸钠具有的很多本领,我也有。我也能做蛋糕、条酥等好吃的,而且如果你胃痛了,反酸了,我能帮你治疗。如果你一不小心皮肤上粘了酸,涂抹上我就行了,因为我溶于水后显碱性。   (第二组代表徐同学:胸前挂着牌子)我叫碳酸钙,是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贝壳、珍珠、方解石的主要成分,化学式是CaCO3(板书)。我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的浑浊物就是我。我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室内装修用的大理石、建筑上打地基用的基石、铺路用的小石子,都离不开我。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我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另外,我还能补钙呢!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上楼也有劲了。(学生)边鼓掌边哈哈大笑。
  (主持人)请评委打分,统计组统计分数。四组同学讨论、合作,做好下一环节的准备。好,下面公布分数:第一组:64.5分;第二组:63.5分;第三组:59.5分;第四组:63分。很遗憾,第三组淘汰,第三组同学做好其它三组的补充,根据补充的情况酌情加分。下面进入第二关:才艺大比拼。比赛规则是:三名选手,依次介绍各自的特性,可以借助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根据“才艺”的大小,酌情打分。
  (三)才艺大比拼
  (主持人)请评委打分,统计组统计分数。四组同学讨论,做好下一环节的准备。好,下面公布分数:第一组:64分;第二组:63分;第三组:40分;第四组:62分。很遗憾,第四组淘汰,第四组和第三组同学做好其它两组的补充,根据补充的情况酌情加分。下面进入第三关:一锤定音。比赛规则是:两名选手依次介绍各自的优势,做最后的冲刺。其它两组也可做适当的补充,酌情加分。
  (四)一锤定音
  (第一组代表陈同学:胸前挂着牌子)我叫碳酸钠,是我们钠盐家族的一员。我与我的“弟弟”碳酸氢钠,还有氯化钠我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碳酸氢钠都能与盐酸反应生产食盐(氯化钠);而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转化成我。这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板书)如图10所示。
  (教师)第三组的同学还有补充的吗?(第三组学生)我们组从资料上查得碳酸钠之所以显碱性,是因为它属于强碱弱酸盐。所以,碳酸氢钠溶液也显碱性。
  (教师)非常好。这是到高中以后才学的内容。有的盐溶液显中性,有的显碱性,也有的显酸性。看来第三组同学真的下了一番功夫。再加10分。
  (第二组代表赵同学等3人:胸前挂着写有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的牌子)大家好,我们石灰家族来了。我们三兄弟都是白色固体,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如图11所示)
  明朝的于谦将领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曾以石灰作了一首诗叫《石灰吟》。
  (教师)第四组的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第四组学生)我们组也从资料上查得高温煅烧石灰石,也就是工业上制取CO2的原理。
  (教师)不错,的确如此。第四组也加10分。
  (主持人)请评委打分,统计组统计分数。四组同学拭目以待,总冠军究竟花落谁家。好,下面公布分数:第一组:61分;第二组:64分;第三组:10分;第四组:10分。总分是:第一组:189.5分;第二组:190.5分;第三组:109.5分;第四组:135分。总冠军是第二组碳酸钙。请第二组代表碳酸钙作获奖感言。
  (五)获奖感言
  (第二组代表杨同学)非常感谢老师、主持人、各位评委,还有第二组的全体同学,付出总会有回报。其实,我和碳酸钠、碳酸氢钠一样同属于碳酸盐,因为我们都含有CO32-。那么,怎样可以证明我们是碳酸盐呢?我给大家检验一下。(如图12所示)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提问学生)左边的试管中冒出气泡,右边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就是我们这些碳酸盐(CO32-)的检验方法。再次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教师)今天,各组同学表现的都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抓紧完成【当堂检测】。
  (六)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换批改,同组互相交流错题。
  (七) 板书设计(如图13所示)
  六、教后反思
  笔者经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大胆地把“星光大道”这个百姓喜欢的娱乐节目巧妙地应用在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初中学生大都喜好模仿,乐于表现,“星光大道”正适应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星光大道”充满兴趣,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自编自导,相互切磋,有的编台词,有的编动作,有的当小导演。排练熟练后,踊跃上台,尽最大努力去展示,希望赢得师生的认可、赞扬,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试想,台上表演引人入胜、各显神通;台下观众兴趣浓厚,掌声不断,结束时还要评选出最佳演员,这无疑会将课堂学习气氛和学生学习情绪不断推向高潮。
  (二)消除心理障碍,释放心理压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思维就容易被激活,学习也就变得轻松愉快。由于部分处于多变年龄阶段的初三学生,面子观念很强,既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错、遭人笑话,又怕别人说爱出风头,这种心理作怪,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显得沉闷。而在“星光大道”表演中,学生身份已变,他们不用担心犯错。“星光大道”为学生出错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缓解了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三)提供发展平台,实现教学相长
  参与“星光大道”表演的学生往往身兼资料收集员、编剧、导演、演员多职,他们在扮演角色之前必须阅读课文、上网收集材料,为所将扮演的角色做知识上的准备,这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没有参与的学生也会饶有兴趣地观看演出,积极评价,听的当然会比以往更为认真。对于全体学生来说,角色扮演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个性特长会把握得更为准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4-57
  [2]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九年级下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50-56
  [3] 巴班斯基[苏].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
  [4] 马勇军.化学教学中“拟人法”的实践与思索[J].化学教育,1999,09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氮及其氧化物同课异构中问题设计的反思,发现问题设计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情景材料的设计、问题侧重点的关注、问题形式的设计,这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相差甚远。进而得出:体现生活情境性、注重问题具身性、依托实验设疑性等问题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设计;高阶思维;教学细节;教学效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2-0027-02中图分类号:G630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2.011    高中化学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能传授给学生有用的化学知识,而且还能发展他们的能力与素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存在实验素质差、学习方法多为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等问题。在我看来,这都是因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利于中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新高考录取评价多元化背景下,高中研究性学习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以“南京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调研”为例,从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调研实施、结果讨论、实践反思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流程。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垃圾分类回收:核心素养:调研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0019-02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常州化学中考试卷的分析,创设以注射器为主线,利用注射器的特点和优点,加以归纳和研究,进行精心设计, 巧妙利用,达到对化学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使课堂既有趣味也有化学味。  关键词:注射器;问题;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08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在原电池新授课中通过设计“建立原电池认知模型”“修正原电池认知模型”“应用原电池认知模型”三个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从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认知模型”进阶到“原电池认知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原电池;认知模型;学习进阶  文章编号:1008-05
摘要:针对高中化学必修1“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化合价二维图的建立及完善,建构认识物质性质的角度。从学生熟悉的多种含铁物质落实二维图相应位置出发,通过Fe的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化合价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基于物质类别通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分析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完成含铁物质的相互转化,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两个角度。  关键词:铁
摘要:文章阐述了微粒作用观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以“醇的化学性质”为例,从化学键的极性出发,分析了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借助微粒作用观深入分析有机物宏观性质产生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微粒作用观;键的极性;醇的化学性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1-0008-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
摘要:以“盐类水解”的复习教学为例,用“泡沫灭火器”载体作为驱动任务,基于化学实验,使化学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探析化学实验在复习课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复习;盐类水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8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
摘要: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选择氧气为核心物质,围绕“感受无处不在的氧气”“氧气的来源”“氧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个方面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引导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知识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氧化还原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45-04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在STEM教育大力开展的背景之下,设计了利用铜线、电池、磁铁等生活中的资源制作“简易小马达”的实验。该实验引导学生在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在“金钥匙”活动中成功开展。最后,结合时代发展和热点问题,进一步改进了“简易小马达”的实验。  关键词:STEM教育;生活化;探究;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79-03 中图分类号:G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