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录者 古建筑:一路从战争到幸福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7世纪开始,在欧洲强国夹缝间生存的瑞士开始执行中立政策。1815年,反法联盟与法国签订《巴黎条约》,欧洲各国承认了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这使得瑞士在多次欧洲及世界的大战中安然无恙。
  然而在此之前,这片土地分分合合,历经战乱,并且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重地,战争与宗教的阵痛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记忆。但却将这一切深深地刻在了瑞士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中。人们常说。如若失去这些古建筑,瑞士恐难以叫做瑞士。

瑞士宗教改革的发源地用自己声音报时的守更人


  说到瑞士,苏黎世必然是被频繁提及的城市之一: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总部……但要问这座城市的象征是什么,当地人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苏黎世大教堂。
  苏黎世大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新哥特式的双塔,塔楼高约50米,塔顶为白色圆形,雨果形容其造型为“好一对硕大的胡椒瓶”。在南塔的塔身上,有一尊手持利剑的查理曼大帝雕塑,表情严厉肃穆。接受着来自四方游人目光的朝拜。
  苏黎世大教堂的建立与查理曼大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8世纪,查理曼大帝四处征战。途经苏黎世时,偶然发现了两位圣者——菲利克斯和莱古拉的坟墓。相传在3世纪时,他们受到宗教迫害四处逃亡,几经辗转逃到苏黎世时被当局逮捕,酷刑下。两人坚决捍卫自己的信仰,最终被处以斩首之刑。这两位圣者的不屈精神被一代代的基督徒盛赞,而他们也被奉为了苏黎世的守护神。查理曼大帝发现坟墓之后,随即决定在这里修建当地的第一座教堂。
  在随后的扩建中,查理曼大帝建立的教堂雏形早已被后人添加的砖瓦取代,现在苏黎世大教堂的建筑只能追溯到11世纪末到12世纪初,但查理曼发现的圣者之墓,仍安然地躺在教堂里。
  1520年,宗教改革家茨温利在苏黎世大教堂开始了改革实验:改弥撒为圣餐礼、取消主教制、反对敬拜圣像等——瑞士宗教改革从这里发端。由于宗教改革时移走了教堂内大多数的圣像、雕塑,如今教堂内部简洁得如同家里的小礼拜堂。显得亲切近人。教堂里最浓墨重彩的地方当属彩绘玻璃,它们出自画家贾科梅蒂与西格玛尔·波尔克之手:贾科梅蒂是瑞士20世纪最著名的超存在主义雕塑家、画家,100瑞士法郎的正面就是他的头像,而波尔克则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在瑞士的很多城市,都保留有古老的教堂,這些印着历史沧桑的宗教处筑,为我们述说着城市的故事。下左图为苏黎世大教堂,下右图为洛桑大教堂。

  循着教堂里狭窄而陡峭的楼梯,还可以登顶塔楼,从塔顶的露台远眺,苏黎世尽收眼底:蜿蜒的利马特河、碧绿的苏黎世湖、低矮绵延的山丘、古典的建筑……一切都显得古老而安详。
  在瑞士,若要寻找“最美的哥特式教堂”,则需前往洛桑拜访洛桑圣母大教堂。
  洛桑圣母大教堂位于洛桑城的制高处,始建于1170年。尚未进入教堂,人们在教堂大门就已被震撼——高耸的大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华丽浮雕。浮雕以圣徒摩西·约翰为主题,各个人像的穿着、神态、动作各异,栩栩如生,其中还有造型各异的奇兽雕像——每幅雕塑都有一段神秘的圣经故事。令人玩味良久。
  进入教堂,哥特式的拱形穹顶放大了室内的空间,灰白色的石柱及圆拱门廊营造出层次感,深棕色的精美木雕点缀其间,教堂四周装饰着彩绘玻璃。其中以玫瑰窗最为著名。不同的季节,阳光透过玫瑰窗,在教堂内的石柱上形成不同的颜色组合,暗示着宇宙的变幻。
  洛桑圣母大教堂还是瑞士最后一座保留守更人制度的教堂。旧时,守更人的主要职责是发现敌情和火灾,而到了现在,守更成为洛桑最具仪式感的活动:每天晚上22点到凌展2点的准点时刻,守更人便在钟塔上,用自己的声音呼喊着报时——在静谧的夜里,这种古老的报时声音,便是对过往最神圣的膜拜。

一座修道院造就一座城 最大规模的中世纪壁画群


  在深受宗教影响的瑞士,除了进行宗教活动的教堂,教士们学习和研究宗教知识的修道院同样众多,其中以圣加仑修道院最为著名。
(左右页图)无论是教堂还是修道院,这些古老的建筑烙印着岁月的沧桑,刻画着文明前进的步伐.承载着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厚重的历史
  公元7世纪初。爱尔兰修道士加勒斯在如今的圣加仑地区隐修,直至去世未回爱尔兰。人们为纪念这位至诚而学识渊博的教士,将他居住的地方改为了礼拜中心,并以其名字命名为“圣加仑修道院”,随后逐步扩建。最终形成了教堂、图书馆、学院等齐全的修道院社区。
  查理曼大帝在统一欧洲的过程中,为了从精神上征服各地,他极力推崇宗教教育。从那时起。圣加仑修道院就开始购买各种题材的手稿。在当时,欧洲各国的教士踏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抄写手稿,圣加仑修道院周围的地区开始繁荣,圣加仑城也因此形成。
  修道院如今的造型为18世纪时扩建后的设计,大教堂的建筑为巴洛克风格,外墙为简洁的白色,而蓝色的塔尖、红色窗格与金色的大钟又在简洁中平添了一份奢华。走进教堂内部,穹顶高达数十米,顶部雕琢以浅绿色浮雕装饰,并绘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宗教壁画。
  在修道院图书馆的门口。挂着一块希腊文的牌子一“灵魂的药房”。毫无疑问,人们相信这里丰富的藏书是灵魂最好的慰籍。至今,图书馆的藏书已超过17万册。涉及神学、天文、建筑、艺术等方面,其中还包括了最早绘制在羊皮卷上的建筑设计图。
  走入馆内,仿佛闯入《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院,地板、书架为深红褐色的核桃木制成,细腻的纹路,配上镂空的雕刻,精致而庄严。有时,在寻觅古书的过程中,一个转身会豁然发现一具干瘪的木乃伊——在图书馆里停放着3具2700年前的木乃伊,其中两具放在棺木中,另一具被放在玻璃展示柜中供人瞻仰,这座古老的图书馆也因此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1983年,圣加仑修道院因为在西方学术和宗教活动史上的重要作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同时列入的,还有一座位于瑞士小山村米施泰尔的修道院——圣约翰女修道院。
  圣约翰女修道院分为三个部分:教堂、圣十字礼拜堂和米施泰尔修道院博物馆。教堂为后哥特式建筑,在中央教堂南侧的支柱上,雕刻着一尊查理曼大帝的雕像——在查理曼大帝推行宗教教育的过程中,全国兴起了修建修道院的热潮,圣约翰修道院便是其中一座。
  为了让不识字的人也能接受宗教的洗礼,查理曼大帝还要求在修道院的墙壁上绘制圣经故事。可能是由于地处偏远,也可能是教徒们的格外细心,圣约翰修道院的壁画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使得这里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良好的中世纪壁画群。
左页图为卡佩尔廊桥,这是卢塞恩的标志,也是卢塞恩明信片不可缺少的景物。黄昏时在此漫步,可领略这座小城浪漫的中古情怀。右页图为西庸古堡。

  穿过教堂,进入博物馆中,储藏室保持着15世纪初建时的模样:食堂中摆放着一架17世纪制作的管风琴,墙角立着修道院院长使用过的手杖……这里展示了中世纪以来修道院最真实的生活。时至今日,仍有修女在修道院中清修:田地里种植着食用的蔬菜,院外绵延的群山隔断了世俗的烦扰,等到冬季,白雪覆蓋了一切,修道院便和山野融为一体。成为了融进天地的大修之境。

小美人鱼城堡的来源从战争防御演变成幸福象征的廊桥


  古时,在瑞士西南部的沃州,从日内瓦湖上岸。穿过圣伯纳德山口,沿着山峦间陡峭的古道,便可到达意大利,统治者在湖山交界处建立军事要塞,以便扼守交通要道,并向来往的商人收取通行关税。
  11世纪,军事要塞被改建为古堡,即当今瑞士著名的西庸古堡。西庸古堡修建在从岸边延伸到湖中的巨石上,四面环水,仅以一座廊桥与岸边相连,配合碉楼上密布的箭垛、枪眼、炮口,形成了易守难攻的格局。1248年,此地的统治者萨伏依家族聘请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梅尼耶对城堡进行改建,这里又兼具了夏日行宫的功能。古朴的城堡倒映在水中,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浪漫得如同梦境,事实上,迪士尼动画小美人鱼的城堡,灵感就来自这里。
  古堡内的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主人们便是在此处宴请宾客、把盏言欢。地面上夜夜笙歌,地下却苦风凄雨——古堡地下室是萨伏依家族囚禁犯人的地方。在地下室里,屋顶为哥特式弧形,屋内立着七根灰白色石柱,在当时,犯人就被用铁链锁在这些石柱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囚禁的大多并非大奸大恶之徒,而是在宗教改革中受到迫害的教士、学者,其中最有名的是日内瓦圣维克多修道院院长博尼瓦——他在这里被囚禁长达6年之久。在19世纪初,拜伦和雪莱结伴游览日内瓦湖,当听说博尼瓦曾被囚禁于古堡内,便毅然弃船登堡。站在曾经的囚室前,拜伦情绪翻涌,在石柱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并创作了流传甚广的诗——《西庸的囚室》。此后,无数人慕名而来,大仲马、雨果等都曾到此一游。
西庸古堡是瑞士久负盛名的古迹之一,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居往,后来罗马人在此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13世纪-14世纪时,意大利王族萨伏依家族对其进行大规模扩建,基本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瑞士防御外敌的方式不仅在军事要塞,更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位于卢塞恩的卡佩尔桥不仅是尚佳的防御工事,更是便捷的交通要道。
  卢塞恩又称琉森,罗伊斯河穿城而过,将卢塞恩分为新城和旧城。卡佩尔桥横跨于罗伊斯河之上,建于1332年,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成Z字型,长2047米,在靠近桥中央处建有一个高34米的水塔一水桥和水塔是卢塞恩水上防御工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水塔上,可以监测敌情,当发现敌人入侵时,士兵在桥上架起枪支,就能从水上阻截敌人。和平时期,水塔就成为了战利品的陈列室,亦或关押着犯人,进行着秘密的刑罚。
  走在廊桥上,抬起头来,人们常常会惊讶于桥顶的绘画——这是瑞士唯一一座含有宗教绘画的木桥。绘有图案的三角形木板挂于桥顶,画面描述了圣经故事及卢塞恩守护神雷奥德盖、圣莫里斯的故事,如果仔细辨识这些绘画,便能在某些画面的角落看到烈火烧灼留下的痕迹——1993年,一场大火袭击了卡佩尔廊桥,冲天的火光染红了绿波荡漾的罗伊斯河,经过扑救,水塔在火灾中幸存,而存在600多年的木桥,只剩下了残骸。后来,当地政府在原址上重建了廊桥,桥顶的绘画按照文献资料和照片进行了精准地复原。
  如今,在廊桥外侧种满了各种颜色的天竺葵,虽然不同颜色天竺葵的花语不尽相同,但它们大都表达着相同的含义:偶然的相遇,身边的幸福。于是,行走在廊桥上,情侣们最喜留下相拥的照片:鲜花锦簇,天鹅游弋,古老的建筑成为最悠久的见证,一切似乎都定格在幸福里。
其他文献
阿寂(寂)和阿静(静)完成单车环游中国后,正骑出国门,走向世界。老挝是他们环球骑行的首站,两人19天共骑行了1300多公里,整个旅程可谓惊心动魄。  其间,阿寂刚出国便患上重感冒,在旅馆内卧病不起;阿静被肇事的摩托车撞倒、不省人事,夫妻俩差点阴阳两隔;在郊外露营时,两人被近十名手持冲锋枪的老挝警察团团围住……不过,他们也领略了南俄河水库的自然之美、万荣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圣城琅勃拉邦的佛教文化以及老
战火、饥饿、疾病,让中东加沙地区汗尤尼斯动物园中的动物死伤殆尽,死去的动物被制成标本,无法处理的动物尸体被随意弃置,9年来,这家动物园从“废墟上的乐园”变成了“动物地狱”。  经过两年的接触、5个月的斡旋,一场跨国救援行动终于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胜利,15只幸存的动物被安置到了新家。然而,由于当地政府缺乏监管,加沙地区的野生动物走私和非法交易现象依然十分猖獗,这次救援行动很有可能成为这种恶性循环中的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如今的西安,仍旧保存着雄伟壮阔的风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与底蕴在这里静静地延续,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的古风仍在,尽管历经沧桑,但却越发沉稳和庄严。大唐芙蓉园、诗经里、世博园这样的现代建筑,既保留了历史遗韵,也为十三朝古都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漫步在这座城市的街头,你会发现浓厚深远的“长安情结”融入了长安
在菲律宾面值一百元的比索上,印着这个热带岛国的两个标志:马荣火山和鲸鲨。巧的是,这两个旅游胜地都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的比科尔地区。其中,作为首府的黎牙实比是一座“水与火交融”的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火山锥的马荣火山便坐落于此;不远处是海边小镇栋索尔,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亚洲最好的亲密接触动物之地”。“上山看马荣火山,下海与鲸鲨共舞”,让我们跟随作者塔塔的脚步,一起探索这片艳阳之地的无穷魅
狞猫的耳尖上各长有一簇黑色的长毛,这两簇黑毛不仅是威风凛凛的装饰,也是信号接收器,能够帮助狞猫收集四周细微的声响。  狞猫能轻松捕捉到飞翔的鸟类:瞄准时机,跃上两三米高的半空,一口咬住猎物,接着轻松落地。动作之快,甚至只在眨眼之间。  在古埃及,狞猫是受到当地人尊崇的动物,经常出现在古埃及壁画和文字中,甚至还会出现在金字塔里,被认为是法老陵墓的神秘守护者。  2016年播出的纪录片《猫科动物的故事
▲吴侬软语常用来形容苏州一带的吴方言,吴侬指的是吴人,软语是指细软柔美的语音,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六回就出现了“吴侬软语”一词,“他们叫来侍酒的,都是南班子的人,一时燕语莺声,尽都是吴侬软语。”  苏州话向来被看作“吴侬软语”的代表之一。即便苏州话和宁波话同处江南的吴方言区内,却流传着“宁与苏州人吵架,不与宁波人说话”的说法,意指苏州人说话细声细语,可见苏州话的“嗲”的确是首屈一指。无怪
新几内亚岛的热带丛林中没有猛兽,也没有野猫,极乐鸟几乎没有天敌,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无忧无虑地进化,终于获得一身漂亮无比的彩色羽衣。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极乐鸟十分“痴情”。但事实上,极乐鸟十分多情,大部分雄鸟都是“花花公子”,对“送上门来”的雌鸟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在生物学家兼摄影师蒂姆·拉曼的镜头下,全世界有幸见识到了极乐鸟五彩斑斓的羽毛,它们腾空飞起时,硕大艳丽的尾翼有如满天彩霞,流光溢
很多人会用“彩虹”来形容克尼斯纳——大体上,它可分为三个条状,边上的两条分别是蔚蓝的大海和绿意盎然的原始森林,而中间则是五颜六色的小镇。  美轮美奂的欧式别墅融入克尼斯纳独有的非洲景致中,彰显出独特的风貌。而在克尼斯纳还有另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那便是4座风格各异的高尔夫球场。  咸水湖纯净的水质,提供了世界最鲜美的生蚝。每年6月底至7月初,克尼斯纳会举行生蚝嘉年华,届时,大约会有20万只生蚝进入游
温暖的盐洲岛,水草丰茂,鱼虾成群,滩涂上,小蟹为躲避飞鸟的捕食,跌跌撞撞地藏起身躯;成千上万的白鹭漫天飞舞,高声鸣叫。  黑排角的沿岸,有一处奇特的沙地,远远看去像金色的沙滩,走近细看才发现,这是死去的海洋软体动物留下的贝壳所堆积成的“贝沙”。  入夜之后,渔排上的渔灯亮起,人们的说笑声、小船马达的低鸣声、鱼儿不时跳出水面“泼喇喇”的声音,构成了盐洲岛最动人的“渔舟唱晚”。  游过惠州西湖、登过罗
一角鯨在海洋中是个童话般的存在,因为那根长在头部的长角,令人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它们,都能一眼认出,并称为“海中的独角兽”  1577年,英格兰探险家马丁·弗罗比舍怀揣梦想,带着探险队一头扎进了茫茫海洋,雄心勃勃地试图开辟一条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道。在加拿大北部的海域里,探险队遇到了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并在航海日志里将其描述为“一种有着巨大长角的大鱼”。  这种长角的大鱼,就是一角鲸。中世纪王室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