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地方工作期间,是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萌芽时期。党的十七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开始从全党、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思考什么是好干部、如何培养选拔好干部等重大理论问题。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全面、系统、深入地思考、阐发了好干部标准重要思想。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的形成是客观现实的需求,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充分认识这一思想的形成及其依据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贯彻我党的干部政策。
[关键词] 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形成过程;依据
[基金项目]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龙小玲(1975—),女,安徽太和人,法学硕士,中共舒城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韦 磊(1976—),男,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3-0010-05 [收稿日期] 2016-12-18
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好干部的标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P412)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很长时期的思考,其好干部标准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一、好干部标准思想的提出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之前,习近平同志主要在基层和地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对于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结合领导工作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意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地方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实实在在念好“人才经”。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河北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所辖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主政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虽然工作仅短短的7个月,他的足迹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所以他多次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由于有了县委书记的工作经历,所以他对县委书记的重要性和如何当好县委书记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进行理论思考。这期间,他多次撰文谈焦裕禄精神,号召以优秀干部为榜样,努力成为好干部。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对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多次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对后备干部要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主测评;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无百姓莫为“官”;求真务实要出实招;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党员要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等。可见,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已经开始从多个方面,对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进行了思考。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后,习近平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并负责全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此后,他开始从全党、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思考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什么是好干部、如何培养选拔好干部等重大理论问题。2008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特别强调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问题。他指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3]2009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结了新中国60年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当时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和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性因素。”[4]2010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论述了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如何细化干部考评标准的问题。[5]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全面论述了领导干部为何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问题。[6]可见,习近平对好干部标准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从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地思考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重大问题,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涉及好干部标准重要思想。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论述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巨大意义。[7]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1](P400)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刻剖析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并警醒全党:“全党都警醒起来。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1](P370)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好干部标准思想:“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P412)此后,习近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好干部标准思想。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针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和标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實。”[1](P381)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号召领导干部要:“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8]2015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并对如何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2] 可见,习近平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在实践和理论上逐步形成了好干部标准思想。习近平关于好干部标准的思想既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的干部工作实践与理论基础之上,又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
二、好干部标准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9](P544)这就说明,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都要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思想理论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程度。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正是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加速发展,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平衡状态正在发生改变,新的均衡尚未形成,我们党要领导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意味着我们党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复杂的、多变的。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虽然国际形势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因此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党锻造出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同时,党所担负的国内发展任务也是艰巨繁重的。从成立那天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领导人民进行了90多年不懈的奋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到建党100年和执政100年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可见。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全面把握发展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P411)
(二)解决干部队伍自身存在各种问题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提出和形成好干部标准思想,也是针对近年来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近年来,干部队伍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对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意识,工作生活作风,以及选人用人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分析。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10]党的干部队伍中存在这些问题,说明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必须明确和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够有标准所依、按标准自我约束和发展,使组织能够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使用干部。
(三)解决干部工作中特别是选人用人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培养、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强有力保障。但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选人用人方面也存在许多深刻的教训,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用人上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拉票贿选等现象屡禁不止。比如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还有一些地方的系列腐败案等,都说明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和突出。“带病上岗”也是选人用人上存在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选人用人上存在这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选人用人时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没有领会什么是党的好干部标准,或者没有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
正是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的问题,既导致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认识不清,也导致广大干部失去了成长为“好干部”的目标,还导致好干部无法被用起来。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怎样是好干部?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清楚的问题,党章有明确要求。然而,由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影响,由于一些地方选出来的干部素质和能力明显不合格,甚至出了一些‘带病提拔’、违规提拔的干部,致使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了。”[1](P412)
三、好干部标准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1](P382)这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传统中知人、识人和用人经验的深刻总结。
(一)选贤任能是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在使用干部问题上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2](P526)因而,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使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正确总结以往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和實施了干部“四化”方针,并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上选贤任能的经验基础上,习近平形成了好干部标准思想。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1](P411) (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选贤任能的智慧
尊贤重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历代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一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汲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智慧的精神。习近平多次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这一思想也是习近平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的治国理政和选人用人的经验和智慧。他还多次通过引用“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等来说明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习近平在说明选人用人重要性时,引述的典籍还有:《韩非子·显学》、班固的《汉书·武帝纪第六》、白居易的《策林·辨兴亡之由》,等等。
在论述理想信念时,习近平引用了金缨《格言联璧·学问》中的名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在论述为民服务时,习近平多次引用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第三》中的名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以及“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等。在论述勇于担当时,习近平引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的事迹。此外,习近平还通过引述万斯大的《周官辨非·天官》、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管子·牧民·四顺》、张居正的《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等来论述为民服务。在论述勤政务实时,习近平引述了唐甄《潜书·权实》中的“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等思想。在论述清正廉洁时,习近平引述的传统文化精神就有: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荀悦的《申鉴·政体》,等等。
综上所述,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成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依据。因此,在充分认识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依据的基础上,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思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學习时报,2015-09-07.
[3]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 2008-02-20.
[4] 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9-09-28.
[5]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N].学习时报,2010-03-08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学习时报,2010-09-06.
[7]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8]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057.htm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赵哲]
[关键词] 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形成过程;依据
[基金项目]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 龙小玲(1975—),女,安徽太和人,法学硕士,中共舒城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韦 磊(1976—),男,安徽六安人,法学博士,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中图分类号] D6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03-0010-05 [收稿日期] 2016-12-18
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好干部的标准:“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P412)实际上,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进行了很长时期的思考,其好干部标准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一、好干部标准思想的提出过程
2007年党的十七大之前,习近平同志主要在基层和地方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对于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结合领导工作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就意识到人才对于一个地方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实实在在念好“人才经”。习近平在地方工作的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在河北正定,他跑遍了所有村;在福建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所辖的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绝大部分乡镇;主政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虽然工作仅短短的7个月,他的足迹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所以他多次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由于有了县委书记的工作经历,所以他对县委书记的重要性和如何当好县委书记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就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进行理论思考。这期间,他多次撰文谈焦裕禄精神,号召以优秀干部为榜样,努力成为好干部。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中对什么是好干部、如何成为好干部多次进行了论述。他提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对后备干部要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正确对待民主测评;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心无百姓莫为“官”;求真务实要出实招;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党员要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群众负责;敢于负责,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领导干部不仅要想干事、肯干事、敢干事,还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等。可见,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已经开始从多个方面,对什么是好干部、怎样成为好干部进行了思考。
2007年党的十七大以后,习近平同志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并负责全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此后,他开始从全党、全局高度,深入系统地思考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什么是好干部、如何培养选拔好干部等重大理论问题。2008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论述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特别强调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问题。他指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3]2009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结了新中国60年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我们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造就了一支总体上适应当时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和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在长期执政中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性因素。”[4]2010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论述了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他还提出了如何细化干部考评标准的问题。[5]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全面论述了领导干部为何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问题。[6]可见,习近平对好干部标准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得到了深化。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他从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入地思考党的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重大问题,逐步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涉及好干部标准重要思想。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论述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巨大意义。[7]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1](P400)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深刻剖析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并警醒全党:“全党都警醒起来。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1](P370)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并全面、系统阐述了好干部标准思想:“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P412)此后,习近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好干部标准思想。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针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和标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實。”[1](P381)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号召领导干部要:“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8]2015年1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并对如何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从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2] 可见,习近平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在实践和理论上逐步形成了好干部标准思想。习近平关于好干部标准的思想既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的干部工作实践与理论基础之上,又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发展特点而提出来的。
二、好干部标准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9](P544)这就说明,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都要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思想理论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程度。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实际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正是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提出的现实依据。
(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加速发展,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平衡状态正在发生改变,新的均衡尚未形成,我们党要领导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意味着我们党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复杂的、多变的。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虽然国际形势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发展的基本态势,但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世界依然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因此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党锻造出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同时,党所担负的国内发展任务也是艰巨繁重的。从成立那天起,我们党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此领导人民进行了90多年不懈的奋斗,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到建党100年和执政100年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清晰、可见。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经受住“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全面把握发展机遇,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1](P411)
(二)解决干部队伍自身存在各种问题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提出和形成好干部标准思想,也是针对近年来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近年来,干部队伍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对此,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从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意识,工作生活作风,以及选人用人等多个方面给予了分析。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10]党的干部队伍中存在这些问题,说明推进干部队伍建设、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必须明确和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够有标准所依、按标准自我约束和发展,使组织能够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使用干部。
(三)解决干部工作中特别是选人用人中存在问题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培养、选拔、任用了一大批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好干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强有力保障。但是,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选人用人方面也存在许多深刻的教训,在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用人上不正之风比较突出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拉票贿选等现象屡禁不止。比如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还有一些地方的系列腐败案等,都说明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严重和突出。“带病上岗”也是选人用人上存在的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选人用人上存在这些突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选人用人时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没有领会什么是党的好干部标准,或者没有严格执行好干部标准。
正是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的问题,既导致人们对于什么是“好干部”认识不清,也导致广大干部失去了成长为“好干部”的目标,还导致好干部无法被用起来。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怎样是好干部?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清楚的问题,党章有明确要求。然而,由于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影响,由于一些地方选出来的干部素质和能力明显不合格,甚至出了一些‘带病提拔’、违规提拔的干部,致使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模糊了。”[1](P412)
三、好干部标准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1](P382)这就是说,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提出的好干部标准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任用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传统中知人、识人和用人经验的深刻总结。
(一)选贤任能是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
民主革命时期,特别是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党的“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和在使用干部问题上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2](P526)因而,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及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使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以及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正确总结以往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和實施了干部“四化”方针,并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队伍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历史上选贤任能的经验基础上,习近平形成了好干部标准思想。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1](P411) (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选贤任能的智慧
尊贤重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历代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也借鉴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一思想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汲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智慧的精神。习近平多次强调:“治国之要,首在用人。”这一思想也是习近平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汲取的治国理政和选人用人的经验和智慧。他还多次通过引用“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等来说明治理国家的关键,没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习近平在说明选人用人重要性时,引述的典籍还有:《韩非子·显学》、班固的《汉书·武帝纪第六》、白居易的《策林·辨兴亡之由》,等等。
在论述理想信念时,习近平引用了金缨《格言联璧·学问》中的名言:“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在论述为民服务时,习近平多次引用了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第三》中的名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以及“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等。在论述勇于担当时,习近平引述了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的事迹。此外,习近平还通过引述万斯大的《周官辨非·天官》、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管子·牧民·四顺》、张居正的《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等来论述为民服务。在论述勤政务实时,习近平引述了唐甄《潜书·权实》中的“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的“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等思想。在论述清正廉洁时,习近平引述的传统文化精神就有:张伯行的《禁止馈送檄》、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荀悦的《申鉴·政体》,等等。
综上所述,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到初步形成,再到成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历史依据。因此,在充分认识习近平好干部标准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依据的基础上,就能更加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思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N].學习时报,2015-09-07.
[3]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 2008-02-20.
[4] 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9-09-28.
[5] 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N].学习时报,2010-03-08
[6]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N].学习时报,2010-09-06.
[7]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8]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057.htm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赵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