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za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并通过分析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教育
  
  当代中职生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与变革的时代,想要赢在职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当今的中职生,入学时年仅十五六岁,稚气未脱,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前景缺乏了解,对自我和社会缺乏全面的认识,仅依靠中职生个人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很不现实的。因此,职业学校迫切需要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中职学校的生源多数属于中考失利者,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往往是无奈之举。他们对职业学校及自己缺乏合理的认识,对将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面对这种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就本校87届60位毕业生在校时的职业目标和现在的社会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据201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校期间,长期目标十分清晰的学生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短期目标比较清晰的学生,现在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目标模糊的学生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所以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要从中职生一进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包括怎样选择合适的职业和怎样规划职业发展道路等。教育学生规划职业时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因为学生如果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那么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就能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并且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职业发展道路的规划还要包括自己的职业目标及实现目标所应采取的途径等,这样能激起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鞭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达成目标而努力拼搏。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准确定位。
  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进而认识自己。新生进入职业学校后,虽已选定了专业,但并不一定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行业。因此,在中职生入学之初,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通过剖析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充分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学校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同时,应向学生指明职业教育的本质,让学生了解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用人单位对职校毕业生的培养要求等。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寻找职业定位,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和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而又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2. 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认知职业。
  虽然新生在入学报到时都已选报了具体的专业,但很多学生都不了解所选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所以,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就应向学生介绍专业的相关情况,如社会需求情况、培养的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等。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好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定位。同时,学校要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了解职业,认识社会。学校可邀请知名企业家、技术专家等业内人士来校介绍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成长与人才需求概况等内容,也可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回校讲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及职业道路的发展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和行业实践等活动来认识职业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则要避免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操作技能的强化,必须把从行业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把“行业实践”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
  3. 制定可行措施,确保职业目标的实现。
  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就要根据目标的需要制定详细的实现措施。首先可引导学生把目标分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认真执行,一步一步地将各小目标一一实现,最终完成整个职业大目标。一般来说,一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学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初步了解职业,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自我规划。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及行业发展情况,尝试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三年级学生要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实习,掌握求职技巧,调适就业心态等。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4.引导学生进行评估与修订。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行业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与修订,及时发现变化,不断修正职业生涯目标,改进职业生涯策略,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5.教育学生树立“择业竞岗”的就业观念。
  市场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学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树立“择业竞岗”的就业观念。在要求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本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因素,关注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及本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要在职业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学生在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6.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进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挖掘潜能,创造优势,主动适应职业要求,同时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与达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自信心。同时也要积极教育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总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职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己,找准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高奇.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通对过减震器弹簧的稳定性及强度进行验算,对影响弹簧侧向弯曲的参数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和优化,为改进减震器弹簧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虽然有限元分析有它的局限性,分析结果不够
摘要: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教学的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让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行动,从而促进道德观念内化和行为外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关键词:预习法;课堂讨论法;网络教学法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