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诠释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曾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的确,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有人说,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难的是掌握爱的分寸。由此看来,爱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需要智慧。
  
  爱,有时是一种鼓励
  
  这节课,我决定给俞明(化名)一个锻炼的机会,我让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是,他支支吾吾地显得很吃力,而且咬字不准。他停下来,很惶恐地看着我,我朝他笑笑,鼓励他继续读。他低下头又念起来,可是没读几个字,又“卡壳”了。这回,同学们终于禁不住哄堂大笑起来,有的同学还大叫“真没用,真笨”。俞明的脸涨得通红,不知所措地看着我。
  我平静情绪,对同学们说:
  “俞明现在最需要的是大家的掌声,还是你们的喝倒彩声?”
  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两三秒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别紧张,再来一次!”
  俞明看看我,又看看大家,深吸一口气后,又开始念起来,这一次总算是完整地念下来了。
  “读得怎么样?”
  “好!”
  “这多亏了你们的掌声啊!”
  大家先是一愣,继而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反思】
  爱有时是一种鼓励。这种鼓励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感受真正的关怀,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有了这份鼓励,每个学生的潜能就都会得到发展,课堂就会更精彩。
  也因为鼓励,学生才会感动,感受才会深刻;因为鼓励,优秀的学生才会更自信,有潜能的学生才会更自强。鼓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是照亮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爱,有时是心灵的唤醒
  
  学期初,班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留级生高浩天(化名)。听他的前任班主任介绍,他可算是个“道儿老”的家伙了: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做,一读书写字就想吐,打架闹事少不了他,考试永远他最差。这样的学生真是让人望而生畏呀!怎么办呢?我战战兢兢地终于捱过去了他到来后的第一天。第二天,倒也相安无事。第三天……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我也渐渐看出了点儿“门道”,他虽然不像前任班主任所描述的那样,但是却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消极、懈怠。
  认真思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宣布:“高浩天,从今天开始,班里的课间餐由你负责分发,卫生也由你负责。”同学们小声地议论起来。我有意朝他那儿望了望,他抬头看着我,眼神中多了一份肯定、一份感激。
  从此之后,班中多了他忙碌的身影。课间餐分发井然有序,教室里一尘不染,卫生工具摆放整齐、美观。他似乎也开朗了很多,与同学问的交往也融洽了。渐渐地,上课时教室里也多了他的声音,他发言可积极了。
  “高浩天,把这几篇投稿送交教务处。”
  “高浩天,去政务处领小锦旗。”
  “高浩天……”
  现在他已成了我们班能干的特派员。望着他快乐而自信的身影,我会心地笑了。
  
  【反思】
  教育家雅斯贝尔曾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家斯普朗格则认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种唤醒是一种至诚的爱,一个小小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给学生启迪,唤醒他们的自信,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的心去唤醒它,去呵护它。在和学生朝夕相处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生命的过程,这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爱,有时是深入的关切
  
  今天的课堂气氛让我高兴不已。瞧,学生们积极思考,个个跃跃欲试,可热闹了!正当我沉浸在喜悦之中时,突然,一个不和谐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坐在角落里的肖建辉(化名)竟然在如此热闹而又严肃的课堂上喝起了饮料!于是,一下课,我立即将他“请进”办公室,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乃至他的将来,给他好好地“洗礼”了一遍。他木然地站在那里,头垂得低低的,对我的批评没有做任何的辩驳!嗯,他终于知道错了,我心中不由泛起一丝欣慰。“好了,知道错了就改正,以后注意啊!”他依旧木然地离开了办公室……
  没想到,晚上他的家长满怀歉意地打来电话说:“周老师,我的孩子今天居然在课堂上喝饮料,太不应该了。我已经严厉地批评他了。不过,他昨天晚上发了一夜的高烧,今天早上还有点热度,口很渴,所以,上课时忍不住喝了几口。哎,这孩子,真是太不应该了……”听完家长的道歉,我沉默了许久。为什么我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为什么我没有去细想它背后的原因呢?
  曾听过这样的故事:古代有个仙崖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小和尚违反寺规出去遛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角,移开椅子,蹲在那儿等候。夜深了,果然有个小和尚回来了,黑暗中他踩着老禅师的背跳进了院子,直到双脚着地,才发觉不对劲。在小和尚惊慌失措中,老禅师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平静地催他早点去休息。禅院的其他僧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仙崖禅师也从来没有再提起过。但从此以后,全禅院一百多位学僧,再也没有人出去夜游了。这是一位多么睿智而又宽容的禅师啊!
  
  【反思】
  有教育家说过:为师者更要宽容,不仅要蹲下来看孩子,甚至还应该趴下来欣赏孩子。试着去宽容那些偶尔犯错的孩子,并不是只有严厉地责备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教育一一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是呀,做教师的,就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只有当我们懂得用心去呵护时,爱的篇章才会奏响。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修订的苏版《思想品德》教材,从公民素养、人文价值、德性养育等视角进行了重构与创生,紧扣课程标准,提炼教育点上的真问题,传递人生智慧与人世经验,以德性建构心灵秩序,以道德践履体现人格风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关 键 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修订;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44-04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与了鞠文灿先生
【摘要】商务英语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十分切合。本文就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得出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便于教育者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民办高校;商务英语  【作者简介】王丹(1986.12-
当前,我们的教师管理主要通过制度来实现。那么,什么样的教师制度才是合理的?教师制度合理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制度?华南师范大学赵敏教授所著《教师制度伦理研究》一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回答。  该书主要围绕教师制度伦理的内涵与发展、教师制度伦理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制度伦理的构建原则与实现路径三个层面,对教师制度伦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讨。首先,该书将教师制度伦理界定为教师制度的道德
嵊州市三江街道地处水乡,对于生活于此的三江学子来说,他们自当了解水蕴含的优良品质,并从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学校自当汇聚三江水之人文资源,为自身发展寻求不竭的动力。基于此,做“若水”品质的教育,用“水”滋润生命成长,成为了学校顺势而为的文化思考。由此,学校开始了对“水文化”的探索。  一、认识“水”,营建“若水”校园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而立体的教科书。其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多么壮观和豪华,而在于能向生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学科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目标,其中英语作为各个教育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显著作用。但是随着年级逐渐升高,英语知识学习难度也逐渐增加,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够结合阶段性教学需求和特点,分析和研究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以高三英语教学为例,分析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优化;新课改  【作者简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维认识初级阶段,对于一些客观事物规律理解还不完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采用传统技巧式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教学过程中,采用故事教学的方式,不仅在情节设置上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为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方法探析  一、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爱运
日前,由四川省德阳市妇联、市教育局、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牵头,成立了德阳市青少年阳光拓展中心,东电中学的30名困境青少年及家长纳入首批试点。该中心以加强困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心理品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不断拓展青少年健康成长渠道,探索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平台。据悉,今年年底前,该中心将在旌阳区旌阳街道龙桥社区、东电中学、德阳
全国:雷锋精神不曾走远,志愿者精神遍地开花    “雷锋精神没有走。志愿者精神,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雷锋精神。”37岁的河北唐山农民宋志永如是说。作为道德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雷锋精神始终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当前风行全国的志愿者活动正在为雷锋精神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学者彭富春看来,历经40年,雷锋由一个趋于神化的形象回归到一个有着正常欲求的人,原因在于社会时代的变迁,三四十年前
2015年4月15—1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局、上海市崇明县教育学会、上海市崇明中学、“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等机构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2015年班集体理论与实践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市崇明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1200名班主任老师、德育工作者共襄盛会。会议围绕“教育转型背景下的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专业发展”主题,分享了专家的智慧,
程一红,江西省上饶市第一小学校长,全国首届文明校园的掌舵人。曾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西省普法先进个人、上饶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信江河畔,金龙岗上。成立于1921年的上饶市第一小学,至今已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雨春秋。这所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百年老校,因为校园里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樟树,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香樟一小,孩子们被称为香樟少年。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