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oxian198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职业教育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有了新的突破,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成为主流趋势,而微课就是为各种新型学习方式服务的一种短时教学视频,深入分析其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圈;计算机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09-2
  0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微”成为进驻各领域名词的开头定语,例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同样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微”的同化,微课就是其代表。微课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分层次、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学习资源,其正成为日渐成熟的新型教育教学资源。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一直作为热点学科,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下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于此,对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1  微课圈的基本概述
  1.1 微课
  当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到了不断深入的研发和应用,移动通讯技术、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促进了移动终端的应用,且提高了网络带宽与速度,技术层面的微课成为一线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学生为中心”,该理念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融合互联网精神学习形式相结合,为微课的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相结合的产物,代表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1.2 微课圈
  目前对于“微课圈”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定义,本文认为“微课圈”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闭环式学习形式,通过在线听课、测试、评估、答疑等环节来完成学习任务。微课圈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可以在网络网站、手机APP等终端上进行,衍生出的微课集、慕课等形式的学习侧重点存在差异,但其利用的都是微课视频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微课圈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42-1.jpg>
  图1  微课圈教学流程图
  2  “微课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微课圈O2O教学模型设计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重点探索微课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微课圈O2O教学模型。所谓的O2O就是off line to on line。互联网+教育视域下的教育模式注重轻松、高效的学习,突破了时空限制,有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教育模式。也就是说依托互联网实现优秀教育资源随时随地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本文设计的on line部分建立学科系统的微课程,或者是将筛选后的优秀教学资源提供给学习者,使之通过浏览邮件、QQ文件等来学习,之后通过不同的交流媒介与同学、老师进行讨论,例如微信、微博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增强综合能力;off line部分则是教师通过机房的设备为学生发送教学资源,学生利用微课圈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观看微课视频,遇到问题及时与师生交流、讨论,有效解决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线上线下的学习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OFFLINE教学流程设计
  <E:\12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1\1-197\42-2.jpg>
  图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微课圈的
  教学流程示意图
  2.2.1  教学准备阶段
  从上述教学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学准备阶段包括:①制定课程任务目录。课程任务目录也就是原有的教学进度表,明确划分教学内容及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具体内容的学习时间、具体作业及阶段性学习任务的时间,并采取合理的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使学生明白本阶段的学习计划,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来完成作业或任务。②制作教学资源,微视频知识微课圈提供学习资源的方式之一,教师还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制作好录制视频用的课件、演示用教学用素材,录制微课视频,之后制作学生的练习作业及阶段学习任务。
  2.2.2  教学实施阶段
  实施教学时主要包括布置学生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且教师从旁指导答疑、学习小组内部或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作业或任务等内容。
  具体来说:①创建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信息或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结论,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创建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学生构建本身的知识体系。分组时应注意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在考虑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组内的和平、团结,组内学生间应各有长短以便互相帮助,提高小组学习的趣味性。②布置课堂学习任务,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机房内的局域网将学习任务发给学生,主要内容有学习任务说明文档、教学课件、演示用教学素材、课堂作业或阶段性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作业与任务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③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先明确学习的知识且结合作业要求等内容学习微课视频。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旁引导、答疑,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④交流讨论,该部分主要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互相学习、良性竞争的意识。
  2.2.3  教学评价阶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办公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等技能的掌握,因此我们的考核方法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配合相应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肯定,并激励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建议采用随着学习进度实时测评的方式,实时评价学生每次的课堂作业以及阶段性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鼓励时会更有动力、更愿意去学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对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作相应的教学资源,便捷学生的学习,实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目标,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庞娜.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微课圈”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徐玉莲,庄道坤.浅议“互联网+教学诊改”视域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01-202.
  [3] 白玲.“互联网+教育”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79.
其他文献
咱们种地买肥料,都讲究一个氮磷钾的含量。但是前段时间笔者在第六朋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买复合肥不光要看氮磷钾,还得仔细瞅瞅有没有“中微量元素”。
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材料组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油茶种植在当前非常具有经济价值,油茶油用途广泛,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运用到多个行业当中去。目前,人们关注的不再是吃饱穿暖,而是怎样吃才能更健康,因此,油茶也成为很多的
结合木蓬特大桥工程,对拱桥中的箱梁挂篮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特别是施工创新点和难点,包括悬臂浇筑工艺、分级扇形扣挂系统、扣锚索一次张拉工艺、拱圈预拱度和线形控制、新型
在德龙烟铁路(临邑段)两侧100米,苗质优、林相齐、成活率高的“精品林”一片接着一片,成为一道美丽的林业景观带。临邑县理合务镇党委书记黄斌介绍:“今年的春季林业生产,通过流
现代测绘技术定位灵活、获取信息速度快、精准度高且覆盖范围广泛、操作简单便捷,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的高效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将其运用到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能够快速获取现势空间数据,为此工作提供许多便利。论文主要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做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由打工者到养鸽能手,由普通农民到"省巾帼星火创业之星",在点滴汗水的浇灌中,她的人生之花尽情绽放;从个人养鸽致富到广泛带动群众致富,从免费传授养鸽技术到主动上门提供养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