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要突破传统古诗教学形式单一的困境,利用新媒体的多种交互方式,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我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一篇诗歌鉴赏文章,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量,变以前的诗歌单元教学为每天坚持的常态化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诗歌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目的。
  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古典诗词教学方式
  有研究者指出:在被问及“是否喜欢古诗词”时,填写“不喜欢”和“没兴趣”的学生加起来占到60%以上。在被问及“闲暇时你喜欢做而且花的时间较多的事情是什么”,选择“看书”一项的不足6.5%,而选“上网”一项的竟达69%,而在被问及“平时你有没有诵读一些课本之外的古诗词”时,选择“一点儿”和“根本没有”的学生占70%左右。[1]高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古诗阅读鉴赏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传统文化底蕴,对古诗文有疏离感。学生对于传统诗歌的字句翻译、意境的把握、情感的理解,都有较大的困难。
  利用微信独特的音频、视频、文字结合的多媒体特点和师生间、生生间独特的交互性,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古典诗词赏析可以加大学生古诗阅读量,特别是鉴赏文章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和鉴赏水平。
  我國的古典诗词具有含蓄性和多意性的特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在留言评论中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独到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每天推送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诗歌原文。精选适合中学生阅读鉴赏、文本较为浅易的古诗,以名家名篇为主。初步计划如下:《诗经》20首、《楚辞》(节选)10首、“汉乐府”10首、魏晋六朝30首、唐诗80首、宋词80首、元曲30首、明清及近代诗词30首。
  二是一分钟语音课程或一分钟诗歌朗诵。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语音功能,录制一分钟微型课程,对诗歌进行讲解;或录制配乐诗朗诵。初期由研究者设计和制作,后期可以逐渐变为由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
  三是诗歌鉴赏。不使用已有的鉴赏文字,而是撰写适合学生阅读、贴近当下生活的鉴赏文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得出自己的见解。初期由研究者撰写,后期逐渐由学生撰写。
  四是相关学习资料链接。包括同一题材、同一作者的诗歌或古文,现当代名家相关题材的作品,学生熟悉的当代歌曲、影视剧的相关内容等。
  五是学生讨论区。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学生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诗歌的见解,并互相点评。
  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的实践
  1. 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多媒体优势
  (1)语音和文字相配合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阅读古典诗词的赏析略显枯燥,所以我在诗词赏析中搭配了时间为1~2分钟的语音。语音内容一般包括诗歌朗诵、诗歌赏析、诗歌和其他文本的比较阅读。较长的诗歌,语音内容一般为配乐朗诵。语音内容和鉴赏文字搭配互补,更好地表现诗歌意境。
  【样例】: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语音文案:
  在这个冬日里,让我们鉴赏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刚刚酿造好的,尚未过滤好的米酒飘着淡淡的浮沫,好像绿色的小蚂蚁一样,粗糙素朴的红泥小火炉烧得滚烫。在这个即将下雪的冬日里,亲爱的朋友啊,你愿意和我饮一杯暖酒吗?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肉,没有满汉全席,甚至山肴野蔌,也没有杂然前陈。但只要有你,我亲爱的朋友,就可以在这个隆冬时节,感到融融暖意。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读上这样一首小诗,朋友,你想到了谁?
  以上为语音部分,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进入页面,听到语音。
  以下为文字部分,内容和语音形成互补。
  修竹翻译:刚酿好的尚未过筛的米酒泛着泡沫,粗糙素朴的红泥小火炉烧得滚烫,在这个将要下雪的阴沉的傍晚,亲爱的朋友,愿意一起喝一杯暖酒吗?
  修竹点评:在那个没有座机、没有手机、没有QQ,更没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我想你了,只能写个便条,吟诗一首,差人送去。然后静静等候,一个时辰或是更久,等来兴致忽来的欢喜,还是淡淡失望的忧伤。白香山的朋友圈,谁@了你,你又@了谁?
  (2)古诗和音乐、歌曲相结合
  有研究者指出:在现代歌词创作中,有许多是在古诗词原作的基础上结合人生体验大胆想象而再创作的。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诗词、歌曲共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歌词与古诗词的对比欣赏,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2]
  运用微信公众号的多媒体功能,还可以插入一些音乐和歌曲,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比如,《诗经》中的《蒹葭》、毛泽东的《长征》、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诗歌,我都附加了相应的歌曲,丰富了鉴赏内容,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再比如,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我就链接了周华健的《花心》,“花瓣泪飘落风中,虽有悲意也从容”,讲古今一理的惜春之感。
  (3)用图片体现诗歌意境
  画面感是诗歌的重要特点,通过给诗歌搭配恰当的插图,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比如,讲到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我搭配了沈尧伊于1976年创作的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诗词的豪放和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再比如,讲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搭配了莫奈的《睡莲》,用西方印象主义油画来展现“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体会中西诗画意境的相通之处。
  2. 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优势
  (1)使用链接进行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文本链接,是近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的突出特点。我认为这种变化是非常好的,符合诗歌鉴赏的规律,也可以开阔学生阅读的视野,还能把各种文学体裁打通,寻求其中共同的文学特点。   古诗之间的链接,同一题材、同一作者、同一意境、同一手法的古诗都可以链接。比如,讲到辛弃疾的“天凉好个秋”,就可以链接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同样表现秋天的愁绪,两个作品的意境大相径庭。
  古诗还可以和古文、现代散文、现代诗歌、流行歌曲链接。比如,讲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就链接了苏轼的《赤壁赋》,因为二者的写作背景、选用典故、主题有相通之处。同时,我还链接了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用现代文来引导学生知人论世。
  (2)开展师生间、生生间,甚至和其他读者间的讨论
  讲到李煜的诗词,就有很多学生留下评论:
  学生甲:李煜的词好悲凉忧伤哦,但别有一番风味,辨识度高啊。
  学生乙:现在的理解,愁,就是阻障,能化解就解了,反之则弃之。人要明白自己是有局限的。愁,无法化解就不要纠结。心情开朗每一天。
  比如,讲到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就有这样的评论:
  学生丙:我以为,现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男人自身是缺乏责任心的。责任心,首先对自我认知要深入,对人与我的关系有了解,才能清醒认识到责任何在。这是“知”的部分。其次,承担责任还是一种能力。需要在日常之中不断锻炼、不断体验,之后才能在关键时刻有所作为。这是“行”的部分。用王阳明心学言之,知行合一,才终有所成。只是如今,肯安心反省而修身之人甚少,于是大体男性,皆不成熟,社会丑剧、闹剧、悲剧层出不断。实是可叹。
  比如,讲到杜甫的《八阵图》,会有手法方面的评论:
  学生丁:绝句四句里,近远、高低、古今、静动、大小的时空对比与延伸,让人叫绝,真真是绝句。平和的生活化场景和同样时空纵深感极强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壮与孤傲不一样。
  如果不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很难想象,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有这么深入。这个平台,给了学生亲近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机会。
  3. 联系古诗鉴赏和当代生活
  古诗教学的最大困境,就是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做微信公众号的初衷,就是想让学生明白,生活虽远,情感相通。
  (1)在古诗鉴赏中联系当代生活感受
  古诗之所以可以传诵至今,就是因为其歌唱的情感是相通的。比如,讲到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我写了如下赏析:
  《非诚勿扰》里的拜金女有句名言:“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座笑。”而如果有一天他真的坐在宝马车里哭了,会不会后悔当初的话?不论是《闺怨》里的少妇找了个“潜力股”来培养,还是拜金女渴望直接找个“绩优股”,她们都在优渥的生活与长相厮守的爱情中做着艰难的选择。
  如果当初“没教夫婿觅封侯”,“闺中少妇”又会怎样?是不是像《奔月》里的嫦娥那样,会抱怨每天吃乌鸦肉的炸酱面?
  对于这个问题,《西厢记》里的莺莺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选择,“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认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在伽达默尔看来,理解是理解者自我的视野与他人的视野相融合的过程。[3]古往今来一千年,从唐到元到近代再到今天,女人对荣华富贵的渴求与对长相厮守的盼望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变过。学生可以通过理解今天的“拜金女”,去理解鲁迅笔下的嫦娥和王昌龄笔下的怨妇。
  (2)根据时令、节日和社会热点进行选题
  繁华的现代都市生活,使人忽略了季节更替,对物候的变化也十分迟钝。根据时令选诗,可以体会古人对物候变化的敏感,也可以借助古诗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情感。比如,这两天天气凉了,我就选了刘彻的“秋风起兮云飞扬”、苏轼的“人生几度秋凉”、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等诗歌,和学生一起体验诗人是如何用诗歌表达季节体验的。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传统节日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古诗,在诗词教学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渗透传统美德。比如,寒食节在当代已经衰微,并逐步与清明节融为一体。在寒食、清明节前后,我除了选取著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之外,还选取了黄庭坚的《清明》,“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介绍寒食节的来历,以及介子推宁肯被烧死,也不出山做官的故事,展示一种与唯名利是图相反的价值观。
  根据社会热点选择古诗进行推送,可以使学生对古诗的學习更有兴趣,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比如,奥运会期间,我就分别鉴赏了曹操的《龟虽寿》和李白的《上李邕》,分别表达对老运动员老骥伏枥的敬仰,和对00后小将后生可畏的赞叹;再比如,G20峰会期间,我选择了白居易的《忆江南》组词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 结
  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古诗词教学的实践,已经快一年了,也积累了由一百多首古诗词组成的素材库。微信公众平台是开放的,我的学生,还有更多其他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朋友,也参与到编写和学习过程中来。未来,在古诗词教学之外,我还会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其他教学尝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立体影像专业委员会主办的3D电影《星星的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教育界、影视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数十家媒体参加了会议,共同观摩了此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学术讨论。  该剧表现了中小学生五彩缤纷的学习、生活、感情和友谊,讴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宣传了大爱思想,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会专家与各界代表认为,《星星的梦》向广大观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传达了
“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让各种变革的力量逐步从独立走向联合,虚实交融,共生共进,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新生态下,“互联网 ”带来的“跨界思维”,给教育的“融合创新”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和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翻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所谓“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大格局,用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融合创新”是将混合后的要素经过
“合理搭配”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知识。如何通过直观的手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利用学生对搭配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和抽象表达的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教师在移动演示中,实现师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沟通与分享;借助Pad的手画板等功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加深“连线法及符号意识”的渗透,进而解决数学问题。  触屏
【本刊讯】2019年2月28日,以“笃行·致远”为主题的2019互联网教育企业家年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成功举办,300余位政府领导、专家学者、教育企业家共话教育培训新发展。  有专家认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机构很受追捧,这与国家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政策的出台,并鼓励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有关。许多专家与企业界人士认为,在线教育不论有多少优势,也不能让教育的所有环节全部线
“数字化学习,我们来了!”这不是标语,不是口号,而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州市作为江苏省“E学习”实践基地,有30多所学校参与了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西新桥小学作为试点单位之一,也开展了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2013年5月,钟楼区第四次数字化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作为常州市“戴晓娥数字化教学研究名师工作室”成员,向全区展示了一节基于iPad学习终端的英语教学,有幸经历了一次难忘
近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北京师范大学、百度教育支持,联合国内知名大学、行业权威专家、研究机构、教育企业等合力编写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在京发布,并在白皮书研究基础上同期发布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报告(基础教育)。  白皮书编委会主编、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玉顺博士介绍了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重点编写工作。他指出,与往年相比,2017年中
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将学生吸引到所创设的情境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这对学习抽象的历史知识大有裨益。设置情境有很多方式,但能集文字、图像、音频于一体、成功营造立体情境的,莫过于视频演示的方式。使用视频演示,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获取关键信息,理解重要知识,悟透基本方法,培育核心素养。  视频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三大功效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
“全球生态与世界文化”课程是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为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开发设计的统整项目课程。课程以绿色STEM视角切入,从科学和人文两大角度出发,学习苔原、海洋、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草原、沙漠六大生态系统系列知识与相应生态系统衍生出的世界文化。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体大课、分组教学以及分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本文将以
【本刊讯】近日,本刊党支部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党支部联合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联合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共同走进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公益物流基地进行考察和交流,并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纪委书记、副秘书长梁范栋的引导下,党员们参观了公益物流基地,观看了光华科技基金会和公益物流基地宣传片。梁范栋副秘书长详细介绍了“光华公益书海工程”的项目概况、运行特色及工作流程等,强调社会组织未来应该
【本刊讯】2018年12月13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服务万里行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成功举办。  本次會议旨在通过对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讨,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促进教育部等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会议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