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告别黄金时代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yo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2014年是波诡云谲的一年。“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在日益增强?2015年的房地产业是否风采依旧,抑或跌宕起伏?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降温
  提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一致向《经济》记者表示,两个字可以代表这一年楼市的行情——下行。
  刘洪玉指出,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变化,“就是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交易量萎缩、环比价格持续下降的现象”。在他看来,这是一直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平和冷静下来的表现。而在顾云昌看来,冷却的势头早在2014年年初就初露端倪。从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从2013年平均26.3%的增速瞬间降低到2014年的1、2月3.7%的负增长。顾云昌指出,销售数据是房地产市场的龙头指标,这方面增速的悬崖式下行,导致楼市各个方面指标的增速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4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60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9%,而2013年这个数字是19.5%;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97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
  顾云昌指出,目前下行的总体趋势并未改变,但是下行的速度放缓了,尤其是销售,2014年11月有“翘尾”的回温表现。这种表现有赖于央行11月底的突然降息,也有赖于“930房贷新政”(2014年9月30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放松了与自住需求密切相关的房贷政策,并鼓励银行通过发行MBS和期限较长的专项金融债券等筹集资金以增加贷款投放)。
  公开数据显示,尽管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量下降了,但仍是排在2013年后的第二高峰。顾云昌说:“估计在2014年冬2015年春可以基本见底。最乐观的判断是,2014年年终止跌回稳,不乐观的就是2015年全年都在底部盘旋。”市场预测原本难以确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楼市基本告别了“黄金时代”。
  房企面临“大浪淘沙”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闭幕,“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定调会。无论是2013年的楼市高烧还是2014年的骤然降温,中国楼市调控“去行政化”趋势显现。
  刘洪玉坦言,房地产市场将随着宏观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放慢步伐的情况。他同时指出,由于稳增长仍然是我国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任务,所以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也不会长时间不断探底,能在一定水平上得到社会经济基本面因素的支撑。
  顾云昌认为,2014年所有对房地产的调控是一种松绑行为,是“暖市”行为,和历年房地产的调控有几个区别:第一,过去因为楼市过热,调控都是打压式的,现在的调控是支持的,从降温到升温,方向完全反过来的;第二,过去的都是行政手段调控,而这一次是“去行政化”,是市场化的手段;第三,以往都是自上而下的,而这一次体现了分类指导的原则,是自下而上的;第四,这次的调控存在金融创新,包括试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债券市场可以面向房地产开发商等。
  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会呈现3个主要特点:竞争加剧,洗牌加快,利润减薄。顾云昌强调,201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市场规律起主导作用、不合理行政干预政策进一步退出的环境,这将有利于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优秀房地产企业发展,有利于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机会型参与者被淘汰。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莫过于最能感受到市场的变化。知名房地产商任志强都罕见地指出,房地产库存已经到了历史最高点,房地产开发商恐怕要做好打一场“去库存持久战”的准备了,房地产投资下滑已经成为必然,甚至没看到任何理由阻止。当然,他随后也补充,认为2015年初房产销售将反弹,房价拐点在9月份。
  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并购重组已经在进行中。对他们而言,形势很严峻,一方面自身实力不足,另一方面资金来源有限。顾云昌直言,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银行内部存在一个企业名单,不在名单上的,请客送礼都不会贷款给你”。但也不是说这些企业就没有活路,“重要的还在于一个‘精’字”。他指出,有些小企业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色,同样能够在市场的寒冬中存活下来,并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并非大企业就高枕无忧,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下行态势必然同样为大企业带来危机。而如何在房地产市场寒冬中保存实力,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他笑言,从另一角度而言,企业的寒冬就是消费者的暖春。
  在顾云昌看来,中国的房地产不会崩盘也不可能崩盘,因为新常态经济下,国内经济韧劲很大,回旋的余地也很大。为了保障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顾云昌指出,房地产的长效机制需要尽快建立,“除了前面提到的央行的金融措施已经启动并发挥作用之外,应加快房地产税收立法,房产税一旦出台,长效机制就建立起来了;另外,相应的土地制度改革,如何让农村土地,尤其是集体经营建设性土地与城市用地同地同价,同权同价,是该长效机制需要面对的”。
其他文献
看《美国狙击手》,我是冲着它入围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6项提名而去的,题材不新颖,情节不精彩,拍摄手法也很朴实,但这些都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影片改编自一部传记,主人公克里斯·凯尔是美军的一名优秀狙击手,曾因多次保护同胞安全而成为“美国英雄”,成为大家口中的“传奇”。与此同时,英雄的背面是严重的战后创伤症(PTSD)。凯尔意外的落幕令人唏嘘,在2013年2月2日,凯尔告别了妻子和孩子,到射
期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不平衡是正常现象。供不应求,商品短缺显然就需要增加供给来满足需求,并促进经济增长,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思维。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控制需求来实现较低水平的均衡。之所以习惯于控制需求而不是改善供给,是因为控制需求要比改善供给简单得多。愈是面对复杂的问题,愈是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  近年小汽车快速进入城乡居民家庭,这是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然而道路供给跟不上需求增长,自
期刊
新常态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个热词。那么,何谓“新常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接受《经济》记者专访时表示,理解新常态,可以从5个“新”入手。  新起点 迈入上中等收入行列  新常态首先意味着新起点。刘伟分析称,这个新起点是指,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在他看来,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2014年GDP总量有望突破6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达到12%。2014年的人均GDP水
期刊
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两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而到了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而在当前人口结构中,高龄老人达到2300万人,并且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将达1.18亿。而失能老人目前有38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19%。  这些上亿的数据提醒着我们不得不
期刊
“夏天,河里有小鱼游动,河面上有一片一片的青蛙卵寄居在芦苇、菖蒲、水蓼之间,还有一群一群的鸭子在河中游,他们时而钻进水里,时而叼起刚逮着的小鱼,洋洋得意地向我们显摆!吸人血的马鳖时而伸直小细腰,时而攒起身子,有点可爱又有点可怕。胆大的孩子们光着脚板趟到河里逮鱼,胆小的就在河的浅水玩耍。”  这是北京一位普通环保志愿者李秀兰记忆中50多年前的二道沟河,她已近60岁,家住北京市朝阳区。  昔日漕运要道
期刊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经济经过了震荡的一年,在宏观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频频宽松,股市节节攀高后年末出现暴涨暴跌……已经到来的2015年任重道远,这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在哪里?风险又有哪些?如何应对不利因素?  《经济》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专家、学者,请他们分析、预测2015年“新常
期刊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所说“世界正处在划时代的变化当中”。变革、调整和转型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面对众多风险的冲击,不仅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经济变革、调整与转型,以摆脱“复合型危机”,金砖国家也正根据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加速推进改革、调整与转型的步伐。“金砖国家具有长期稳定增长的潜力,应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如是说。  金砖合作相互均可得实惠  “金砖国家
期刊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相关商机逐渐成为日企关注的一大热点。日立、日立建机、东芝、松下、JETRO等企业率先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带动其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的企业甚至将视野拓宽到中国西部,他们觉得在那片广褒无垠的“大西部”市场,企业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日立:迈出全球化新步伐  这两年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发生重大变化。  很多日本跨国企业将制造工厂搬迁到国外后,总公司的
期刊
抵达慕尼黑的时候,我正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为了攒假,我花了三天时间不眠不休地赶完了一个月的稿子。而下飞机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当地的啤酒节。进了酒店大厅,一群套着露脐衫,穿着鼻环,脸上涂着彩漆的年轻人嘻嘻哈哈地给每一位进店的旅客送上一杯“Wiesenbier”。据说这是为啤酒节专门酿制的酒,只有慕尼黑当地的酒商才有经销权。但是我看了看它的颜色还是忍不住先去了趟厕所。  酒店通宵达旦喧嚣了一夜,直到凌
期刊
尽管外媒屡次唱衰金砖五国(BRICS),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则说明了金砖五国的合作已经迈入实质性阶段,绝非外界所说的“一盘散沙”。那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哪些领域助力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应该如何与五国的平衡发展接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非摆设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标志着金砖国家的合作进入了机制化的进程。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开始让人觉得比较虚,通过金砖银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