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民法院刑事搜查

来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iliangze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人民法院刑事搜查的目的、条件、主体、对象和程序等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人民法院实施搜查的目的是“收集犯罪证据”,而不是“查获犯罪人”。人民法院决定搜查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已有一定的事实、证据证明被告人或其他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可能隐藏犯罪证据。
其他文献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长期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辞典和《资本论》辅导材料等,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释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在马克思的定义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从“社会”着眼的,不是从“部门”角度着眼的;它与“某种使用价值”相联结,不是与“某个商品”相接轨;它反映着社会总劳动、使用价值总量与社会需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各种联系。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问题。本文从我党实行结合的历史经验出发,对“要不要结合”和“怎样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世界人口稠密区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上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道路,值得我国类似地区借鉴。本文研究了人口稠密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几种主要类型和促进转移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江苏省农业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江苏应以就地转移为主,实行多渠道,全方位的转移战略。
在我案头整整齐齐放着一摞32开本的口袋书——“电信业务使用手册”,这套书出版不久.便受到读者广泛的欢迎。每种书的首印次数均在万册以上.且很快告罄,这套书的内容涉及用户已经广泛使用的或即将推广使用的各种电信业务;每种业务出一个分册,首批共出了12个分册。每个分册都只有三两万字,薄薄的一本.可以随身携带。我在想,一套不十分起眼的小书,如此受到读者之青睐,总有它的道理吧!我带着这个问题细读了这套书。下面是我从书中寻觅到的答案和我由此而产生的一点思索。
现代科学方法论——系统论,介绍到我国以后,不少人认为唯物辩证法与其比较已经相形见拙了,主张以系统论来丰富、发展唯物辩证法。本人认为系统论只是变革了以往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并未突破哲学上的唯物辩证法。文章认为,这种看法乃是由于人们过去把辩证简单化、庸俗化所致,因而主张必须把反映联系的普遍形式的对立统一规律与反映现实事物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区别开来。
如何设计和构造衡量人口总体素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历来是我国人口学研究的一大难题。我国人口学界通常借用来作为衡量人口素质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PQLI和ASHA,实践证明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作者在借鉴国内外若干社会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干衡量和评价人口素质的综合性指标——“人口素质综合指数”(CIPQ),并以CIPQ指标对取得相应数据资料的91个国家的人口素质进行了测算和评价。
耗散结构理论、混沌学等代表着当代科学为理解现实世界复杂性所进行的一场革命,我们得以在一般科学层次上,从边界要件、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三个方面阐明系统发展的一般条件。本文着重要阐明系统演化的必然性和充分条件,这是通过打破经典力学的决定论和可逆性而得到论证的。
本文针对轻视方法论研究的思潮。从方法论的构成、发展规律方面简述了建立本学科的方法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并结合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的实质和犯罪行为的原因等作了重点论述,阐明研究方法理论、摆脱传统方法论影响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当前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方法理论薄弱的严重性和具体表现作了分析,证明必须在提高方法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科的新发展。
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把辩证法与实践引入认识论,系统地阐述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哲学家。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理论认识中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各阶段的分析,阐发了黑格尔在上述各阶段中所蕴含的认识主体能动性的可贵思想与辩证法的合理因素,以作为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主体能动性思想的借鉴,并为丰富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学说寻求有益的启迪。
本文论述了建立企业法体系的意义、方法、基本原则,并以此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法体系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企业法体系提出了立法上的建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