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内微RNA(miRNA)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细胞外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用途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有研究证实某些胞外miRNA的水平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相关。文章从循环中肿瘤特异的胞外miRNA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化疗反应预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体液中miRNA的检测是标志物研究中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但是循环miRNA主要来源于血细胞、内皮细胞及其他一些血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 10005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内微RNA(miRNA)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发展,而细胞外miRNA作为生物学标志物的用途近年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不断有研究证实某些胞外miRNA的水平与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相关。文章从循环中肿瘤特异的胞外miRNA的产生途径、检测方法、化疗反应预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认为体液中miRNA的检测是标志物研究中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但是循环miRNA主要来源于血细胞、内皮细胞及其他一些血流量较高的器官,肿瘤特异的miRNA表达信息容易被掩盖,仍然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实验流程和加大样本量来提高相关研究的说服力。
其他文献
目的在1例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慢性HIV-1感染者(DRVI01)血浆样本中,分析潜在的中和抗体特异性。方法查找已知的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DRVI01来源不同时间点的膜蛋白序列。对存在频繁变异的关键氨基酸位点进行回复突变,比较突变前后的假病毒与自体血浆中和敏感性的差异,推测可能存在的bNAbs。结果在DRVI01来源的6个时间点155条膜蛋白序列中,查找存在频繁
COVID-19自暴发以来,已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在已上市的药品中寻求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成为一种选择。环孢素A可通过作用于亲环蛋白抑制病毒复制。氯喹/羟氯喹可通过干扰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末端糖基化来阻碍病毒-受体的结合。托珠单抗通过与sIL-6R和mIL-6R结合抑制其介导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因子风暴。本文
报道1例回肠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合并骨骼肌T细胞单克隆性增生,特别是对骨骼肌病变做了相关描述。股外侧肌活检示肌束膜高度增生、小血管增生;肌周筋膜及肌束内T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肌纤维并围绕血管壁,分子病理示T细胞受体β克隆性基因重排,但Ki-67阳性指数不高且临床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证据。回肠穿孔处肠壁内见免疫母细胞样
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00例。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成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变腺叶、肿瘤数量、TNM分期、包膜浸润、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手术方式、血
肝细胞癌(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且预后差,其发病机制异常复杂,涉及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及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个方面。自噬作为细胞应激时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细胞存活的基本生理现象,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HCC中也不例外,自噬可通过上述分子机制参与HCC的发生发展。现就近年来自噬与H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77例、胃癌患者108例、单纯肝炎患者40例、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54名,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GP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时采用透明头枕和真空袋头枕两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透明头枕固定)与研究组(真空袋头枕固定),每组20例。在直线加速器治疗过程中,利用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获取每例患者10次的配准图像数据。分析两组线性摆位误差和旋转摆位误差。结果研究组患者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探讨免疫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正常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通过R、SPSS软件计算两组中22种免疫细胞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免疫细胞比例的差异,计算前列腺癌组织中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下载数据集GSE62872,得到样本共424例,包含正常前列腺组织160例、前列腺癌组织264例,每例样
目的评估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CA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可手术切除的119例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时D-二聚体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GFBP2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