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虚拟语气的运用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zhan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气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说话人对发生的动作或所处的状态持有的态度或看法。英语中有三种语气: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其中,虚拟语气表明假想的、不真实的情况或一种不能实现的愿望。本文就虚拟语气在高中阶段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况作一总结。
  
  一、虚拟语气在状语从句中的应用
  
  (一)虚拟语气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应用
  (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式,碰到be的形式用were,主句谓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如:
  If the weather were fine,they would go for a swim,(事实上天气不好)
  (2)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从句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式,主句谓语用would(should,could,might) have 过去分词。如:
  If had taken his advice,I should not have madesuch a mistake,(事实上我当初没采纳他的建议)
  (3)表示很可能与将来情况相反。从句谓语动词常常用“过去式或were to 动词原形或should 动词原形”,主句谓语动词用“should,w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形”。如:
  If you dropped/were to drop,should drop the glass,itwould break,(事实上你不会把玻璃摔下来)
  在if状语从句中需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1.if可以省略,而把were,had或should移到主语之
  
其他文献
探索完善“互动式”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认为“互动式”课堂教学主要包括: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三个方面。      一、生本互动——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生本互动最为基本的目标是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但生本互动的根本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上,更深层次的要求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
在激励教育、赏识教育作为教育主流的今天,有许多人认为惩罚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教育也是专家认可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手段。教育实践中,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我
语文教育家苏灵杨认为:“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远意义,胜过中小学的其他课程,甚至超过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又是师生之间,师生与作者之间的审美关系的演示过程。笔者认为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美      首
作为班主任,谁都希望自己班的学生人人升学,而且进入重点学校。可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体差异。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制约,人与人的智力、能力等方面总有一定区别。现实中每个学生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既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长其善而救其失,扬其长而制其短。”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注意态度正确、方法得当,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器。  道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21—1764)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具有现实主义思想;而《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Janee Austen 1775-1817)是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作者几乎是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的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写世间平凡琐碎之事,并以婚姻为主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大道理,但在这些平凡的事后面深刻地揭露了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在作品的人物塑造方面,两个作者
[摘要]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指出。“心罰”,扭曲人性,认为对有过错的学生要从“心爱”的角度进行教育;“心爱”如清泉甘露,能拯救心灵。并提出摒弃“心罚”,用心爱播撒甘露感化学生,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罚心爱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令法规明文强调,教师不得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如今诸如罚学生跑步、晒太阳、抄书(单词)、课堂上坐小板凳、打耳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上好政治课,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因此,本人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众所周知,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听同一位老师讲课,做同样的作业,但各人的学习效果却不尽相同。出现这样差异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这主要在于“第三层次学习”的不同。  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依照循序渐进可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首先,上课听讲为“第一层次学习”,它主要表现为接受性学习,听课质量的高低是基础,这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其次,课后作业是“第二层次学习”,这是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再次,知识深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而且对初中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每年不能少于八十万字”。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就更有责任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精读、
学校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班主任都有各自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有一些体会,想谈一下,与同行共勉。    一、理解、尊重、信任学生    学生都愿意表现自己,追求上进。当发现他们平时的行为与众不同时,班主任不能随意怀疑他们。损伤学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