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谚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诗词谚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建议在总结知识点、新课导入环节、教学重难点突破等环节中重点运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实现地理学习和语文学习的双赢。
  【关键词】诗词谚语 初中地理 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54-02
  初中地理课程课时较少,但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时往往较为生疏,无法快速掌握学习方法,通常局限于死记硬背,对很多知识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无法将课堂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此外,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地理学习的效果。我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从古至今流传着大量的诗词谚语,它们不仅语言精练、优美上口,且其中一些富含地理知识,若将其引入初中地理课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将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想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诗词谚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于知识点的总结
  古诗词或谚语中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现象,教师可以将其总结归纳成不同的知识点,在相关内容教学时为学生列举,达到丰富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效果。
  (一)关于气候的知识点
  著名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该诗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了,对其中的意境都有所了解,但对于诗中“春风”一词,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其地理含义,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从地理角度进行解读。笔者教学“季风气候”相关知识点时,引入该诗,解释诗中的“春风”可以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是夏季从我国西南沿海吹向大陆的盛行风,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夏季风无法到达我国内陆的西北地区。从这大致可以看出,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是存在界限的,由此诗人在诗中感慨,处于大西北的玉门关,是无法感受到这股从海洋吹来的“春风”。
  边塞诗人的岑参曾有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展现仲秋季节忽然狂风大作,大雪飘飘,正是快行冷锋或者寒潮的真实写照。笔者由此入手,分别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快行冷锋是锋后冷空气的移动速度远远大于暖气团,冲击暖气团并迫使其急剧上升,而在高层的暖气团移动速度又大于冷空气,由此出现暖空气沿锋面下滑的现象。这种锋面位于高空槽后方或者槽线附近,进一步加强了锋线附近的上升运动以及高空锋区的下沉运动,产生强烈发展的积雨云,出现雷暴、冰雹、降雪、飑线等对流性不稳定天气,和诗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描述非常相似;而寒潮则是由于北极、西伯利亚及蒙古国一带气温较低,大气密度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气压增高,形成冷高压气团,当这一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后,便像决堤的海潮一樣袭击我国。入侵我国的寒潮主要是由自西伯利亚西部进入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的西路寒潮或自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国进入我国并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的中路寒潮,与诗中描写的情景及地理位置都非常接近。
  此外,刘禹锡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不同高度地区受气候影响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平原地区气温高,季节来得早,山区气温低,季节来得晚,从而形成了平原桃花期结束后,山区桃花才刚刚开放的景象;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均是描绘我国江南地区清明前后及江淮流域初夏时节受到江淮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则反映了温带内陆地区的大陆性气候,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这些地区普遍温差大降水少,从而形成了早晚衣物和生活日常的巨大反差。
  (二)关于地貌的知识点
  我国地貌类型多样,成因包括风化、搬运、侵蚀、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笔者在教学“地貌”相关知识点时,引用了大量诗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地壳抬升时下流水深切河谷,形成了“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典型地貌;卢纶的“巴路绿云出,蛮乡入洞深”则是贵州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中期阶段特色的贴切描述,同样“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也是徐霞客对桂林喀斯特地貌最生动优美的比喻。
  (三)关于水能与水系的知识点
  水能资源形成有三个基本的条件:河道峡谷、水量和落差。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可以理解为对庐山瀑布所孕育的巨大水能资源的描述。李白的另一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可以从中解读到水系知识,“天上”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从水循环的角度可以理解为黄河的水源补给主要依靠从“天”而降的大气降雨,“奔流到海”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黄河最终注入渤海。
  二、运用于新课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地理学科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才接触的课程,在导入新课时,如果灵活使用诗词谚语,便能够营造出一种优美而富有趣味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体会大自然之美的同时,更快调整到专注的求知状态;而利用诗词谚语设计问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教学顺利开展。
  例如,笔者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地形与地势》一课时,先向学生列举了一组与江河有关的诗词,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姜夔的“肥水东流无尽期”、晏殊的“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李白的“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等,并着重圈出这些诗句中的“东流”二字,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点的诗词,对于河流流向的描述都是‘东流’呢?”通过诗词与问题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此时再回归课本内容,就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同时理解诗词中“东流”的真正含义。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北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时,笔者借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等诗句,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地区的主要景观和农业类型是什么。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判断出,西北地区有草原和戈壁,适合经营畜牧业,不适合农业种植。笔者就此导入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地形图向学生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包括山麓绿洲、高原草地、荒漠草地、石质戈壁等,这表明学生根据诗句对西北地区主要景观作出的判断是正确的。西北地区由于高原面积大,青藏高原隆起,盆地被群山环绕,从东向西逐渐深入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水汽很难到达,降水较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确实不适合种植农业,降水相对较多的地区也只能满足牧草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类型是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由于学生想要验证自己在课堂开始时的判断是否正确,因此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他们更加专注,学习效果更为理想。
  三、运用于教学重难点突破
  初中地理内容多、涵盖范围广,需要识记的重点难点较多,学生死记硬背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反而可能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削弱,甚至使他们丧失学习地理的兴趣。此外,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些繁杂分散的知识点容易在不断增加的记忆储量的干扰下变得模糊不清,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结合具体的内容,巧妙地利用精炼准确、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谣,不仅增加了重难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深化记忆的途径,使枯燥晦涩的学习内容记忆起来更加轻松高效。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相关内容时,由于我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的名词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规律可循,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吃力,为此笔者向学生推荐了根据周总理的七律诗更新的记忆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渝天,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降低了记忆难度。此外,为了便于学生同时记住不同行政单位的性质及所在位置,笔者还向学生推荐了较为上口的新编口诀:“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港澳台,东北三省吉辽黑。冀晋鲁,在华北,湘鄂豫,在华中,粤闽琼,在华南,苏浙皖赣在华东,川滇黔,在西南,别忘西北陕青甘。”这些朗朗上口的律诗和口诀,深受学生喜爱。课余时间,学生经常聚在一起背诵记忆,很快便能熟练数出我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学习效果非常理想。
  又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无法准确区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于是引用了孟浩然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汉乐府诗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进行解释。前一句诗句中,描绘的是“当夜”大气具体状况是“风雨”,它往往短期、变化较大,除此还包括阴晴、风力和冷热等,表现了一种天气特征,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天气”。而后者“陽春”润泽“万物”,为了确保万物的生长壮大,“阳春”势必持续时间较长且具有规律性,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气候”。总结而言,“天气”是短期的大气现象,“气候”是长期天气特征的综合和概括。学生在反复体验这两句诗句后,很快理解区分了这两个概念。
  总体而言,在地理教学中科学灵活地运用诗词谚语,能够形象而精炼地描述地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学习这些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可以促进自身宏观、辩证而缜密的地理思维形成,还能进一步陶冶情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实现地理学习和语文学习的双赢,推动个人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作者简介:牟梅(1976—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责编 黄健清)
其他文献
2015—2017年间,进行现金分红的武汉上市公司的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超过85%的公司至少进行过一次现金分红,超过四成的公司连续三年都进行了现金分红。进行过现金分红的公司每
【摘要】本文阐述微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结合实例对微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借助软件制作微课、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微课资源等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视频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50-02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课以越来越强势的发展势头出现在了各科课程教学
【摘 要】本文阐述工匠精神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论述具体的措施:引入“深度学习”理念培养新旧知识迁移能力、引入“全实践”理念培养精益求精的实践力、“课堂辅助、社团引领、基地助推”三位一体培养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工匠精神 学前教育专业 高职学生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科技期刊出版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如何将互联网创新成果深度融入行业发展中日益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课题。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其在
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污染有其独特性,“点状式污染”就是农村的一种典型性污染分布形式,它源于农村住宅的分布状况,呈现出分布散、管理乱、治理难的特点。本文结合中西部岩
在当今新形势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于培训有新的需求,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培训体系急需创新。文章分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培训需求,剖析现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师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三维容积内插屏气序列(3D-Vibe)数据进行骨重建并评价其精准性。方法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不同型号的中空树脂模型。预先在1000.00 m L纯
【摘 要】本文分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及问题,提出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论述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教学改革措施: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鼓励教学创新;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组织模式,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 教学改革 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